重庆市 400013
摘要:都市核心旅游区由于都市核心区周边路网及控制因素较多,毛细路网极为复杂,交通组织条件极为不利。通过采用交通新算法、交通分析及大小区域分项探索等新技术可以解决都市核心区复杂交通组织环境下的车辆集散难题。实现项目道路与周边道路设施的整体预测、组织和管控,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交通环境。
关键词:都市核心旅游区;高效集散;道路交通设计
在国内外有部分案例可供参考,但需结合考虑大流量旅游、复杂地形地貌、老旧城区改造提升等特性有一定区别。纵观已经建成发展良好的都市核心旅游区和正在设计建设的都市核心旅游区,高效集散都是道路交通设计中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1、重庆“洪崖洞”
“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占地总面积4.6公顷,商业建筑面积逾6万平方米,所处地形高差30m。该区域该区域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崖而建,是2005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该风貌区的采用的交通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车行交通策略
区域内组织单向交通,减少交通冲突点。在区域内配建停车位,满足到达车辆的停车需求。
(2)人行(公共交通)交通策略
区域内拥有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和14条地面公交线路,提高公交便捷度。风貌区内部人行通过垂直电梯、步行楼梯实现楼层之间的交通转换。
3、重庆“十八梯”
通过与重庆洪崖洞风貌区和上海田子坊街区的对比,十八梯项目具有地形、文化、业态三个方面的特色。同时本项目将在两个方面打造亮点:到达项目基地的旅游客流主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旅游大巴可以利用外围雷家坡立交公共停车场进行停车。构建人性化、识别性高的山地旅游慢行系统体验(较场口人行地下空间)。充分挖掘规划周边交通潜力,如利用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提升景区可达性。充分利用空间竖向资源,变不利为有利。
(1)车行系统优化
对地块外部道路解放西路、储奇门行街进行道路拓宽改造处理;中兴路、凯旋路采用潮汐交通组织方式。对地块外部储奇门节点、较场口节点、雷家坡立交进行改造。对地块内部出入口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优化地块内部道路与渝中区地下环道的衔接以及内部道路节点。优化地块内部停车场。新建雷家坡公共停车场。
(2)人行系统优化
完善人行过街设施,打造较场口人行地下空间,实现地块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新增穿梭巴士及其站点,优化公交站、出租车站设置,完善公交接驳系统。构建多层次步行系统(加强垂直交通联系:垂直电梯/类半山扶梯),实现景区管理智能化。
4、结语
通过三个国内案例参考分析研究,结合考虑大流量旅游、复杂地形地貌、老旧城区改造提升等特性,通过采用交通新算法、交通分析及大小区域分项探索等新技术可以解决都市核心区复杂交通组织环境下的车辆集散难题。实现项目道路与周边道路设施的整体预测、组织和管控,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探索了都市核心旅游区高效集散与道路交通设计的策略:
1)区域内组织单向交通,利用人行天桥分离人行与车行减少交通冲突点;
2)在区域内配建停车位,满足到达车辆的停车需求;
3)完善轨道交通与人行接驳的需要,优化公交站、出租车站设置,完善公交接驳系统;
4)建立客流监控及预警指挥平台。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李骏,邬一羽.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研究——基于苏锡模式的对比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05):66-72.
[2]王蕾,刘兴双.关于国内旅游集散中心研究的文献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2014(07):103-108+115.
[3]陈静,王泽发.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08):87-90.
[4]王玉芹,张凯,汪宇明.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与布局[J].旅游论坛,2008(05):288-294.
第一作者简介:江啸(1989 -),男,重庆渝中人,硕士,工程师,从事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咨询工作
第二作者简介:颜科(1993-),男,重庆合川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咨询工作
论文作者:江啸,颜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交通论文; 重庆论文; 人行论文; 地块论文; 组织论文; 旅游区论文; 旅游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