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科学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及其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按相应研究标准选取120例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增加使用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优质化护理管理。结果不同管理模式下,观察组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P<0.05)。结论优质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应用意义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56-02
引言
医院感染顾名思义是指患者在医院所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遭受的感染,及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其会对患者身体、心理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及引发医疗纠纷。手术室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所以手术室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无菌操作。基于此,该文提出将优质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于控制医院感染中,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以下两组: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11±6.12)岁;观察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8.12±6.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具体包括:①营造安静、清洁手术室环境,定期对手术室进行通风、消毒处理;②保持手术室内温度、湿度适应性;③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维修、更新。
1.2.2观察组
1.2.1合理布置手术室格局
手术室格局要合理规划,便于顺利开展手术,从而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按照日常手术室功能可分为无菌区、非无菌区及相对无菌区三个区域,不同区域间采取明显分界或标志线,便于区别。手术室各个区域根据手术需求摆放器械,切勿随意堆放器械与设备。严格区分手术与非手术室,可避免感染性手术污染源扩散,应将这类情况的患者集中于某专用手术室开展手术。
1.2.2营造良好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实施层流净化消毒处理,层流作为匀速方式,可将细小、薄层空气往同方向输送。这种手术室要求进入手术室的空气应经严格过滤与净化处理,且采取相关装置控制气流方向,确保气流从高净化区往低净化区流通,并且将气流中细菌与尘粒等带走。层流净化可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两种模式,垂直式最为典型,可保证手术净化效果,而且经垂直吹送气流,墙面四角有回风口,可为手术室创造正压环境,从而根据手术间与无菌准备间及洗手间的相关要求设定空气的压力。此外,手术室墙壁可采取特殊的材料处理,确保光线明亮,而且要对细菌繁殖能有抑制作用。
1.2.3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
无菌操作是手术室基础操作,也是控制感染比较关键的一种措施,对手术效果会造成直接影响。手术期间要尽量减少开关门次数,维持相对密封状态。设备与器械严格消毒与灭菌,根据物品的种类与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案。术前,保证相关器械与设备处于无菌状态。医院常用的消毒方式主要为高温压力灭菌法,主要对可耐高温与耐湿的物品进行消毒。常规消毒温度可控制在120℃左右,每次时间不低于半小时。手术室无菌器械应定期检查与更换,若应用过要及时处理,避免混合应用,而护理人员要定期轮流检查无菌物品,查看有效期,看是否有破损等。此外,手术室工作人员要戴好口罩与帽子,并穿好无菌衣,术前严格洗手,至少3次,术中若无菌手套有破损则及时更换。
1.2.4 加强手术室感染监测
定期监测层流系统的功能,重视消毒工作相关指标监测,定期培养手术室菌落,检测空气洁净度指标,根据结果(菌落与菌种数)调整与改进消毒灭菌措施。条件允许,可在手术室物体与器械表面、医护人员手与消毒液等采样微生物,确保器械有效灭菌后不会再有微生物检出。
1.2.5 术后科学处理废弃物
医疗器械等垃圾需详细与严格归类后才能处理,根据相关管理条例,手术室医疗垃圾,收集和存放应采取严格规范的步骤执行。集中外运前,要分类包装,以及消毒浸泡或无害化处理,一次性物品则经销毁或消毒后外运。清除垃圾时,要进行分类,归类完成后放入固定垃圾废物暂存点,经专人统一收回与处理,运走垃圾后要对存放点彻底消毒与打扫。
1.3观察指标
①以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手术室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比较作为观察指标;②以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作为观察指标。
2结果
2.1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比较
不同管理模式下,观察组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不同管理模式下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比较
2.2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下呼吸道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泌尿感染1例、耳鼻喉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15.0%。
3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危重症疾病主要的场所,但手术室感染属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因手术治疗期间某些部位可能长时间暴露,处理不当,或者护理措施不合理,容易发生感染,对术后恢复造成影响。近几年突发事件与外科疾病类型增多,使得手术室工作量增加,特别是普外科手术。手术室属于感染高发场所之一,如何采取措施降低院内感染成为手术室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规范与否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减少感染发生,提高治疗与预后效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感染控制意识,并且护理期间应严格要求自己,预防为主,从根本上做好护理服务,将感染途径切断,提高手术质量。从有关报道中可以看出,很多医院未能建立完善与成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相关的设施不全,布局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以及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差等,都可能导致感染发生。近几年,医疗技术不断改进,手术流程逐渐简单与方便,对手术室护理要求也逐渐提高,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成为热点课题。
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整个管理模式缺乏系统化、全面性、制度化,致使管理目标不明确,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出现反应不敏感、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手术室感染风险因素与常规护理管理缺陷,该文提出优质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其实际情况与基础需求为基础,以制定的科学化规章制度和手术室工作流程为依据进行管理。该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管理模式下,观察组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需以患者为中心,从护理人员护理、医疗物品管理、卫生清洁等方面进行管理。本文提出的优质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维霞.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4):24-25.
[2]努尔恰西·艾布都热索力.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3):258+262.
[3]刘丽萍.手术室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4):194-195.
[4]姜丽.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4):188-190.
论文作者:马潇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手术室论文; 菌落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空气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