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评价论文_亓丽琴 刘虹 郝慧慧

品管圈活动降低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评价论文_亓丽琴 刘虹 郝慧慧

亓丽琴 刘虹 郝慧慧

(上海中冶医院普内科 上海 200941)

【摘要】目的:评价本院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收集使用胰岛素1年以上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入院当天调查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住院2周,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硬结发生的原因,提出管理目标和改进措施,并对100例患者实施干预。在干预2个月后,再次调查患者胰岛素注射部分硬结发生率。结果:入院时,100例患者中有50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率为50%;干预后2个月,100例患者中,除4名患者失访外,28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率为29%;干预前后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院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关键词】品管圈;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97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185-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问题,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1]。通过品管圈活动,在工作场所营造愉快的氛围,使团队更融合,还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2]。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如何使患者安全、规范、有效地注射胰岛素,减少注射部位皮下硬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胰岛素注射超过1年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4~81岁,平均56岁,所有患者均属于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值均在7.8mmol/L,确诊患有糖尿病的时间为2~15年,平均9年。入院当天进行调查,50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率为50%;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患者干预前后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1.2.1 QCC小组的成立 小组由1名圈长、1名辅导员、9名圈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护士7名。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圈名为“糖心圈”,意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指导患者规范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操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2主题确定 通过头脑风暴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问题从领导重视程度、圈能力、重要性、本期达成性这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确定“降低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2.3现状把握 根据胰岛素注射标准流程图,收集2017年1-2月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的原因进行评估与统计,结果显示皮下硬结患者50例,发生率50%。其中针头未一次性使用患者50例,未正确轮换注射部位患者47例,胰岛素注射前未消毒患者15例,胰岛素笔注射前未排气患者8例,胰岛素使用前未摇匀患者4例,胰岛素使用前未复温患者3例,胰岛素注射后未停留10~15秒患者2例,注射胰岛素时未垂直进针患者2例,注射胰岛素时皮肤有淤青患者1例,胰岛素注射后注射部位有出血患者1例。得出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的发生率是5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发挥头脑风暴,通过绘制鱼骨图经分析将针头未一次性使用、未正确轮换注射部位为主要改善的问题。

1.2.5目标设定 根据目标值设定公式[3],计算出降低胰岛素主色部位硬结的发生率的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0%-(50%×74.7%×51.3)=30.8%,即目标设定为30.8%。

1.2.6问题及改善措施

1.2.6.1 护士宣教单一、健康教育资料不全,护士仅是在为病人注射胰岛素时对病人进行讲解,并不了解患者自己操作的水平,患者对胰岛素在注射中出现硬结现象不予以重视。

1.2.6.1.1 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微信群,时刻掌握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情况及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制作了胰岛素注射流程图[4],每月开展一次糖尿病的相关健康教育讲座,让患者接受科学的糖尿病知识,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同时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6.2 患者认为专人使用不需要更换针头、不清楚上一次注射部位、3~7天更换一次针头、打完一支胰岛素更换一次针,不考虑注射部位的轮换。

1.2.6.2.1 制作了胰岛注射记录卡

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行指导,每次患者注射胰岛素前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每一个环节的掌握情况,并对患者的薄弱环节进行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记录卡,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考核以确保患者完全掌握。

2.结果

2.1 效果确认

实施品管圈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效果确认,经统计,胰岛素注射皮下硬结的发生率是29%。

2.2 干预前后硬结发生率

实施前100例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50%,实施后硬结发生率29%,χ2=0.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讨论

皮下硬结是胰岛素注射的常见并发症,对于皮下硬结的治疗目前尚没有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皮下硬结的自行恢复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时间[5],这会极大减少胰岛素注射的有效面积,因此预防皮下硬结的发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荣瑞.品质管理 [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1-1812.

[2]高元芝.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6(18):100-102.

[3]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7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M]

[5]罗樱樱,纪立农.胰岛素注射技术误区解析及国际规范推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3):267-270.

作者简介:亓丽琴 (1971.10),女,汉,山东莱芜,本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亓丽琴 刘虹 郝慧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降低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评价论文_亓丽琴 刘虹 郝慧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