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与推广模式创新
高宏英
(四川师范大学 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 本文概述在自媒体技术背景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现状,提出了自媒体时代下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宣传模式及互动交流平台的建立,旨在借助自媒体技术加大其宣传力度和提高获取效率,满足读者需求,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提供更多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附加服务,为自媒体技术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自媒体;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1]。自媒体这种新型媒体的出现推进了用户的交流和联系、加快了信息传播,同时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使企业、社会组织能更好地营销和推广自身产品或服务。自2011年以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国内图书馆也抓住了这一时机,利用自媒体(主要是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开展了相关服务,但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上,仅是把传统的线下服务转移在微博、微信等的线上服务,主要内容包含通知公告、馆情馆讯、数据库介绍、图书推荐等,未能将更深层次的服务进行推广和宣传,如学科服务、查收引、嵌入式教学、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等[2]。笔者旨在阐述怎样利用自媒体深层次宣传和推广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建立相关的服务模式,以期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提高传递效率。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全媒体”或“自媒体”与“微信”或“微博”与“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组成检索组合,检索结果显示为3,也就是说国内图书馆对利用自媒体相关平台进行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宣传与推广的研究很少这方面宣传与理论研究应该加强。
1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现状
1.1 宣传方式陈旧、单一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作为图书馆馆藏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宣传的力度较小,方式陈旧且单一。对CALIS、CASHL、NSTL、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中心或系统宣传不到位,首先仅是利用新生培训、馆刊、宣传手册、电子屏幕、图书馆首页等传统单一的方式进行宣传,宣传途径较少、覆盖面窄、效率慢,对读者的影响力有限。其次对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相关资源、申请流程、补贴政策等介绍较简单、模糊,未能深层次的展开宣传,读者对文献申请流程、补贴政策不清楚,直接降低了读者申请热情和意愿,阻碍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开展,脱离了最初补充馆藏和服务读者的根本目的。
在这一时期,即使是AI界的乐观派,也开始承认“强AI只是一种信念或信仰”,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如迈克·詹姆斯(Mike James)强调“目前关于智能的问题,还仅仅是一个信仰问题:相信人工智能研究的稳步前进将会最终造成智能机。”[20]此外,在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强AI乐观派人士认为,虽然强人工智能将来会实现,但需要等待计算性能的提升。如汉斯-莫拉维克谈道:“我相信,有一天人工智能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会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路线半途相遇,从而获得真实世界中的能力,以及对于推理程序来说极其困难的常识知识库。这两种方向结合在一起的时刻,会成为产生真正智能机器的所谓‘金钉子’。” [21]
1.2 宣传形式及内容缺乏趣味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宣传形式及内容缺乏趣味。其形式一般只是以通告、报道、培训等单一告知的形式,开展的活动较少、活动形式较传统,无新颖创新之处,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够。
此次参会的人员有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领导和嘉宾,智慧建筑专委会会员和会员单位代表及行业同仁。
1.3 工作人员业务素养参差不齐
通过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图书馆可以开通微博公众账号和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群和开通评论、点赞、打赏等功能,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微博公众账号可以直接利用评论这一功能处理读者的一些言论(如提出的建议、疑问和投诉),负责馆员给予及时的回复和整理,根据整理结果优化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相关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建立不同等级的交流服务群,按照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人群建立不同群组,可创建同行型交流群组、研究型交流群组、普通型交流群组。同行交流群组主要是由全国各大高校(或区域中心各高校)负责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老师组成,主要用于同行之间的业务交流、馆藏咨询、经验分享等,可以起到了解业务的最新状态,掌握资源更新情况、熟悉系统操作、第一时间询问申请进度等作用,提高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效率,为师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研究型交流群组主要由校内老师和研究生组成,这一群体也是文献需求的主体,主要用于这一主体对文献传递相关资源、申请流程、费用和传递时间等的咨询,起到及时回答申请者文献传递的相关问题以及直接接收申请者建议和投诉等作用,利用自媒体可以随身办公,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利于及时解决文献传递的相关问题。普通型交流群,主要由有需求的本科生和校外读者组成,出于本科生和校外读者申请文献传递的人数很少的原因,多数高校都没有对这一群体提供相关的服务,这一群组的建立主要起到一个辅助的功能,达到高校文献传递服务无处不在,无人不享的目的。
1.4 管理层缺乏重视,政策、资金支持较弱
采用微机(IPM)控制模式,EPCU上各部件为智能、可更换模块,司机室LCDM制动显示屏具有本务/补机,客/货,列车管补风/不补风,列车管投入/切除等转换功能,且有系统自检,故障记录,报警等功能,方便司机操。
2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创新
2.1 宣传途径的创新
创建不同群组实现了围绕读者需求,解决问题、咨询高效化、便捷化,以期提供实时的、专业的文献传递服务。
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开展影响较小,这与有效的宣传方式息息相关。需要一定的手段加强此项服务的宣传,让更多的师生获知服务内容,提高师生获取资源主动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借助自媒体平台宣传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相关内容。一般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资源来源于CALIS、CASHL、NSTL、上海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等,在微信或微博上可以开辟此项服务的专栏,介绍提供资源机构的简介及所拥有的资源,重点写明检索方式、注册方法、申请流程等内容,随时推送一些相关的优惠活动和政策信息(如CASHL经常开展的免费优惠活动)。自媒体平台上的推送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文字与表格,图片、音频、微视频、直播等新的新式也可加入其中,充分发挥自媒体平台优势,加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宣传效果,加深师生对此项服务的印象,达到师生在遇到获取资源困难时会第一时间想到此项项服务目的,养成良好用户习惯。
2.2 互动交流平台的创建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中的推广方式和内容是客观因素,而其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却是主观因素,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开展的效果与工作人员息息相关[3]。而现实状况馆际互借员的业务素养参差不齐,如大多数985、211等知名高校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参加相关业务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多,处理业务较多,专职专做,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业务能力比较突出。而其他大部分普通高校工作人员则情况相反,业务能力较弱,不利于服务的开展[4]。
利用自媒体平台,能自主的发表个人言论和评价别人的言论,可以及时以各种形式(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的交流互动,可以接收网络信息和订阅公众号信息,亦能完成快捷支付等功能。
管理层给予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较弱。首先对于工作人员的配置较少,一般都是一至两人,多数高校都是馆员兼职,投入人力较少。其次资金支持较弱,补贴较少,极大的影响了读者对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申请的积极性,阻碍业务开展,不利于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3]。若管理层可以在人员配置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则必将为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业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微视频、直播的创意
微视频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新事物,可以满足人们在忙碌生活中直观获取碎片化信息需求。由于微视频具有制作简单、直观形象、利于传播等优点,已经成为企业产品营销和宣传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5],现主要用于图书馆常规业务宣传,很少用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网络直播是通过网络实时在线发布一些信息以及进行实时互动,直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时互动和不确定性,在高校图书馆中利用的比较少,只有一些985、211高校采取过这种方式[6]。文献传递可以结合微视频、直播这两种新颖形式进行宣传,比如说有关文献传递的常规操作可以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挂在图书馆首页、在图书馆的电子宣传栏进行播放展示、发送给重点需求人群(如研究生和教师)等,有利于读者直观了解相关业务,也减少了工作人员解答文献传递常见问题的工作量。网络直播可以定期举行一次,主要是解答读者在文献传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宣传文献传递的新政策、优惠活动等。结合这两种形式进行文献传递的宣传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服务管理团队的建设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想要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一个管理团队的支持[7]。依靠合理科学的管理团队,结合自媒体先天优势,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与推广会变得更为有效,使读者对此项服务有更深地了解和及时解决其文献获取困难的问题。
② 宗白华.美学与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第3版:113.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南京.1949.3.
3结束语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是高校图书馆中众多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宣传形式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主流宣传方式,创新宣传内容,构建合理宣传模式,契合用户行为习惯。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将自媒体的宣传方式应用到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中来,解决宣传不到位,服务效率低,读者获取文献满意度较低等问题,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潮.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定义梳理及二者关系辨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5):33~37.
[2] 史江蓉. 自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构建[J]. 图书馆论坛, 2016,36(8):133~136.
[3] 林淑湘.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实证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7,(4):78~81.
[4] 丁楠. 文献传递中申请未满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1,(8):49~51.
[5] 陈琴,周建芳. 微视频在高校图书馆培训讲座中的应用探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16,(4):88~93.
[6] 汤正午,高波.高校图书馆微博直播推广服务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8,(5):71~78.
[7] 贾苹, 姚丹丹.集中—分布式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 2008,(5):59~63.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8—0067—02
收稿日期: 2019-04-28
作者简介: 高宏英(1987-),男,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与情报分析。
标签:高校图书馆论文; 自媒体论文;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