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章丘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章丘 250200)
【摘要】目的:研究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进行分娩的产妇3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技术进行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临床传统方式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在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镇痛有效率为100%,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在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和产后2h失血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临床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提高产妇的恢复时间,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有效地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痛分娩技术;镇痛效果;产后出血;分娩
在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发展中,分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妇和胎儿均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疼痛感,这导致很多产妇在产前因恐惧而选择剖宫产。但剖宫产术会给产妇和婴儿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在产后的并发症会给产妇带来生命威胁。为了减少产妇的疼痛,无痛分娩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之中,多项研究表明,无痛分娩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妇分娩的痛苦,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健康与安全[1-2]。为了研究临床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的效果和各项注意事项,本文选取了在我院产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进行分娩的产妇300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产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进行分娩的产妇3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产妇中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3±5.8)岁,孕期38~41周,平均孕周(40.6±0.8)周;对照组产妇中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3±5.2)岁,孕期39~41周,平均孕周(40.3±0.9)周。入选标准:(1)产妇宫内胎儿位置为正常状态;(2)适合进行阴道分娩;(3)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和产科合并症;(4)所有产妇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临床方式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无痛分娩技术进行分娩。具体的分娩方式是:给予产妇进行硬膜外阻滞镇痛,然后等待产妇出现有规律性的宫缩,当宫口扩张到3cm时,采用硬膜外腔穿刺操作在L3-4处进行。为了保证置管处的合理深度,避免置管滑脱,需保证头向置管3-5cm。抽吸导管内部的回血,并保证抽吸干净后,给产妇9-10mL,1.59/L的罗哌卡因通过硬膜外管进行推注。为保证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耐受宫缩疼痛应将相应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在导管固定稳定20min后,给予产妇罗哌卡因100mg、芬太尼0.1g、生理盐水50mL混合均匀后经电子泵泵入。输液速度控制在5~7mL/h,输液维持量控制在2~4mL/h。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产妇的疼痛感没有明显减轻,依然强烈,则可以根据实际状态适当增加药量,并且以2mL为冲击量,以20min为间隔锁定时间。当产妇的宫口完全打开后,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1.3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产程、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2h的出血情况,并作出对比分析。产妇的镇痛效果评价标准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疼痛的分级进行评定,其中:Ⅲ级: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出现较重程度的疼痛感,并且出现多汗、烦躁、心率加快等症状;Ⅱ级: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出现较轻程度的疼痛感,但疼痛感在可耐受范围内;Ⅰ级: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出现明显疼痛感。总镇痛效果有效率 =( Ⅰ级 + Ⅱ级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对比。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的总镇痛有效率为100%,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件表1
3讨论
无痛分娩是一种安全性和可靠性很高的新型分娩技术,它能够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有效的减轻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和婴儿的的痛苦,进而降低产妇的体力消耗,从而使得产妇在生产之后快速的恢复体力和健康。无痛分娩技术是通过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进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平面恒定技术,多项相关研究表明,应用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运动阻滞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无痛分娩技术进行分娩,并采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作为麻醉药物,取得了非常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可控性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罗哌卡因是一类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在临床中使用非床广泛,具有麻醉速度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产妇的子宫和胎盘血流均不会产生明显性的影响。使用0.2%的药物浓度,几乎不会对产妇的感觉神经产生任何阻滞作用。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动剂,也是一种在临床中经常应用的药物。具有镇痛效果强、速度快的优点。联合使用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可以在及少量的药物浓度的情况下达到效果显著的镇痛效果,从而降低因麻醉药物而引发的不良反应的发生[3-4]。
综上所述,在产科临床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提高产妇的恢复时间,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有效地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杨.产科无痛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B. 2015,5:288-288.
[2]刘天旭.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35-36.
[3]刘守叶.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6:245-246.
[4]热孜完古力?牙生吐尔?热西丁.浅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9:39-39.
论文作者:李星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产妇论文; 产科论文; 技术论文; 效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医杂志》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