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的思考论文_廖启水

廖启水

(宁化卫校 福建 三明 365400)

【摘要】 采用生物统计的方式对宁化卫校随机取样的69名中职护理专业女学生开展心理测查,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异常心理的干预。

【关键词】护理专业女学生;调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61-03

1.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的年龄一般从15~19周岁之间,处于人生的少年期与青年期的过度时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首先,她们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剧烈竞争、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限及独生子女以个人为中心的家庭教育的环境,再则,在校护理专业的女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逐渐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时期充满活力也孕育着矛盾;同时,她们正处于大变革的社会环境,易受社会变革中产生的各种消极的怪圈现象影响,护理理论的学习与护理操作教学的枯燥与困惑,毕业后的就业压力,部分女学生的青春萌动与早恋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而引起情绪不稳定。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均可引起在校护理专业女学生产生焦虑、孤僻、羞怯、嫉妒、自卑、抑郁、冲动等异常心理现状,她们的这些异常心理现状都会反映在学校学习和家庭的生活中。因此,作为护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应时刻观察女学生细微的变化,了解她们,帮助她们解决面临的困难,让她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护理工作,本人将对宁化卫校中职护理专业部分女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并针对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出建议和措施。

2.在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测查的方法

2.1 心理健康教育测查对象

从宁化卫校护理专业三个年段女学生中,一年级随机选取26人,二年级随机选取24人,三年级从各实习点随机选取19人,共69人。测查问卷、回收问卷,有效问卷均为69份。

2.2 心理健康测查的研究工具

采用王极盛1997年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研究。该量表共60个项目,分为10个分量表,它们分别是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敌对、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0个项目和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4~0.76之间,表明各项目区分度良好;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该量表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1代表没有,2代表轻度,3代表中度,4代表偏重,5代表严重。

2.3 心理测查的程序

由主试进行集体测试。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被试就依据自己近来的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在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采用一维频数分布分析对不同心理健康等级的人数进行分析和统计。(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总平均分在0~1.99之间有30人,占44%;2~2.99之间有34人,占49%;3~3.99之间有5人,占7%。上述情况说明在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7%的女学生心理健康处于中度问题以上,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3.2 宁化卫校69名护理专业女学生所在的不同年级心理健康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学生的护理专业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一些分量表中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敌对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出现增大的趋势,是由于就业或继续升学,或其它去向的临近而面临压力增大产生的。

4.结论

4.1 本调查研究表明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尚好,极少数女学生7%有中度心理问题,49%的女学生有轻度心理问题。

4.2 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除了适应不良因素差异显著外,其余无显著差异。

4.3 年级间的护理女学生比较中均无显著差异。

5.针对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措施及意义

5.1 宁化卫校护理专业教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负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在护理专业女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她们的成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标志之一。

5.2 心理健康是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护理成绩不良的女学生不一定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护理专业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指导性的作用,可减轻她们学习的压力,降低考试焦虑,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也可改进她们的学习方法,使她们轻松、愉快地集中精力投入到护理学的学习中,提高将来就业竞争能力。

5.3 从调查中虽然看出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大,但有的问题如适应不良,学习压力等存在显著差异(P<0.01);造成这些差异原因从量表中可以看出在人际关系、早恋、社会适应等方面较为突出,女学生集结的人群中更易受到这些方面的心理困扰。因为女学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和护理专业的不正确看法,又由于就业压力,许多女学生更不愿意参加校内的课外活动;一些女学生自信心不足,上课易走神,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应付护理专业的学习,导致与老师的教学不相适应而产生心理冲突。针对这些情况,首先,学校应专门为护理专业女学生开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青春期心理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讲座,树立她们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在对她们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帮助她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在心理辅导中让她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积极引导,耐心而细致地提高她们的人际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

5.4 针对在校护理专业女学生在测查中出现的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强迫、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学习压力、焦虑等心理异常的现象,除自身因素外,还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及学校重智育轻德育而产生的。因此对在校护理专业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由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亦可取得良效。学校要加强班主任工作,建立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与家长密切配合,预防和矫正女学生的不良行为,禁止学生在家和社会上接触不健康的书、报刊、参与赌博、上网网恋、防止与一些行为不良的人群接触,家长也得重视正确的家庭教育,重视与避免家长自身的言行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

5.5 根据在校护理专业女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辅导活动,简称心理健康教育“三部曲”。

“第一部曲”在护理专业一年级开展新生入学心理教育。主要针对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由普通教育学习过渡到专业教育学习、自信心的培养等问题开展心理辅导。

“第二部曲”针对二年级护理专业女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①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应包括对上学期新生心理状况的回顾);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和热爱。

“第三部曲”在护理专业三年级的实习教学中开展女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辅导,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心理意识,做好在经济市场化及就业靠竞争产生压力的心理准备,让她们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以上是宁化卫校护理专业女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并对调查中出现的异常心理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我认为,在心理辅导中,应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和人生理想教育渗透在心理辅导活动的全过程。因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就心理过程与个性相关而言,心理过程是前提,是基础,就心理过程而言,认知是前提,是基本成分。在以往传统的认知教育活动中主要采取的是说教式,而忽视了人的心理需要,忽视了教育工作的心理化过程。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填补了学生心理需要的空白,弥补了教育工作心理化过程的欠缺,增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从而达到了促进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目的。

5.6 正确评价当代护理专业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护理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护理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过分夸大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一、会使我们认为现今护理专业女学生“有病”,而对于“有病”则需“治病”,而“治病式”的教育和辅导对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不起作用的;二、会使处于青春期而出现的正常身心变化和各种适应性反应与心理问题混淆对待,这样反而对护理专业女学生的青春期适应有害无益;三、会使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本身难以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判断,甚至引起家长的紧张和学生的敏感。因此,实事求是地评价在校护理专业女学生的心理现状,着眼于她们的心理发展是护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和护理医学科研工作者所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4年5月.

[2]于守臣,宋彦.1414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第8卷第1期.

[3]解军.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心理科学,1999年第22卷.

[4]周鹊虹.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表现及教育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 二月刊.

[5]周洪静.网络使用状况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3上半月刊.

论文作者:廖启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中职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的思考论文_廖启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