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及安全保障探析论文_盛广伟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及安全保障探析论文_盛广伟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经济生产力。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中,能够有效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形成绿色透明的服务型政府,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子政务安全会受到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措施进行详细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安全保障

目前阶段,我国的信息通讯技术随时代的推进得到了较大进步,而互联网电子政务的整体形式也随之不断优化,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通用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对相关电子政务的服务要求逐渐严格,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运用更为先进优化的技术提高对互联网的安全管理系统,以此巩固其安全性。本篇文章就当前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且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专业技术、安全管理以及相关法律规范标准等方面的思考,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

1电子政务中运用“互联网+”的优点

1.1推动政务的公开

政务的公开,可以让社会民众参与到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中。另外,相关部门采取政务的公开化处理,可以更加全面的构建政府信息的共享平台,加强广大民众对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的认识。同时,由于政府政务的日常工作内容就是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相应服务,所以说政务的相关信息公开化处理也能够提升政府政务的透明度。在当今“互联网+”阶段,政府部门需要提高业务办理的能力,向民众实行政策公开化的服务,保证每一个公民对国家相关政要的知情权。而在信息化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政府实行的公开化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即利用网络构建互联网交流平台,政府相关决策的信息在该平台上展示,此外,利用该网络平台,政府还能够将日常办公内容,相关利民工作发布到该网站上,使得我国公民可以实时了解国家发展动向。

1.2简化业务办理流程

由于政府需要每天处理的政务多而杂,任务量巨大,而且大部分日常处理工作都由政府服务中心完成,所以该部门利用政务中心,可以将任务较重的政务实行高效的集中管理,简化了繁复的办公流程,满足广大民众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政府部分所面对的环境条件、资源等都存在差异,而且政府级别也各有不同,这就导致在实际政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管理断层,进而降低政府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基于此,在当今的互联网阶段,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级别不同的各地方政府的政务中心处构建一定的内在联系,避免管理出现断层的现象。此外,在实际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能够利用网络通讯软件实行服务的追踪及信息共享的服务,如此便可解决不同地域间的信息共通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高科技互联网增强各地方政府处理相关政务的工作质量。

2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子政务网站方面的问题

(1)在政府电子政务的日常工作中,部分网络黑客常运用SQL命令对电子政务实行入侵,此种行为的具体操作就是在网络表格里插入相关SQL命令,且输入域名,进而完成登陆,给政府服务器造成内部人员登陆的假象,并让其完成错误指令,进而在政府的数据库中就存在了错误命令。

(2)在政府的电子政务运行时,黑客还能够利用DDoS完成入侵操作,具体做法就是采用有效的服务请求占用政府相关信息资源,以此让网络运行服务超载,进而不能及时响应其他服务请求。

(3)黑客还能利用政府网络用户在相关网站中的漏洞,进行个人信息的盗取,此外这些黑客还能在用户正常浏览网络过程中,就能利用相关攻击手段完成用户与黑客间的某种连接,最终实行网络恶意的入侵。

2.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

(1)信息安全保障法律不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电子政务应用时间比较短,而且应用水平比较低,因此对于电子政务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在电子政务信息处理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建立健全相关信息安全保障信息。

(2)电子政务软件安全性较差。设计人员在对电子政府软件进行设计时,只关注对于政务信息的处理能力,没有意识到加强安全保障设计的重要性。在电子政务软件运行过程中,系统可能会暴露出一些安全漏洞,比如信息拦截、信息监听、越权管理、非法使用等等。

(3)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也逐渐推行了电子化政务工程模式,并取得了应用成就,但是,在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意识不足,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黑客就会恶意攻击电子政务网站,窃取政府政务机密,损害公共利益。

3“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措施

3.1制定法律法规,提升依法执政能力

在互联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律规范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法治力量,提升网络执法能力,彰显互联网法律管理的权威性。另外,政府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普法宣传,并且结合虚拟网络空间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3.2普及信息安全教育

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在诸多的安全环节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电子政务信息泄露和被破坏的案件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虽然造成信息泄露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出于操作者自身的原因。在电子政务信息的风险管理中,如果不能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保密意识,确保信息流转的安全,政务信息就可能会外泄,就极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从而给国家和组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普及国民的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国民特别是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是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首要措施。

3.3强化技术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技术保障既包括网络系统的硬件安全保障,也包括对于系统软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首先应该保障互联网安全、计算机软件硬件全、电子安全。由于我国许多硬件和软件系统还不得不从国外厂家购买,因此,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的技术安全保障能力十分薄弱。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密直接作用于信息数据本身,在黑客入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对信息数据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有效降低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风险。

3.4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涉及很多内容,要求在电子政务建设之初进行统一筹划,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专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对电子政务信息进行统筹管理,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合理配置人员资源和资金资源。

结语:

结合以上所说,当今高速发展的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各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力,利用该高科技网络技术能够使我国进入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而将互联网技术同电子政务技术进行融合,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进而构建和谐绿色健康的服务型政府,可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但是要想使电子政务的日常运行得到保障,就要加强其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互联网沟通平台,实现对我国人民的信息共享,还可通过完善技术,防止黑客入侵提高安全运行指数。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电子政务带来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倬冉.电子政务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7(10):50.

[2]孙奕,毛琨,陈性元,等.面向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定制数据安全交换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31(4):965~969.[

[3]张军力,李清华,任丽.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系统初探[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0,27(3):54~57

论文作者:盛广伟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及安全保障探析论文_盛广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