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腹腔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胆囊切除术;应激
现今临床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的治疗以微创手术为主,相较于常规开腹手术,具有创面小、应激反应少、康复速度快、疼痛小等优势[1]。快速康复外科是以患者为核心,在围术期各阶段均给予综合干预,以提高康复及预后效果为主要目的一种叫新型的干预理念[2-3],在临床微创类手术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进一步发挥并提高微创手术的优势,现通过临床实际案例就其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2例,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3~61岁,平均(47.58±4.36)岁,根据患者就诊及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干预,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手术及围术期干预,具体如下:
①术前:成立快速康复干预小组,主要包括康复医师、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心理医师等,由护理人员发放疾病、手术及快速康复外科的相关宣传资料,做好详细的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医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后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心理应激。
②术中:控制静脉补液量,维持在1000~1500ml左右,术中在调节室温、覆盖保温的基础上,给予液体保温,即术中补液及腹腔冲洗液均给予38℃左右的液体,降低手术过程中的生理应激反应。
③术后:给予镇痛类药物静脉给药,待患者麻醉清醒且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时,开始少量饮水,同时给予止痛类药物口服,由康复医师为患者下肢进行活动及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活动能力。术后4~6h左右开始恢复饮食,指导患者做清淡流质饮食,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补充。术后6h左右即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需在专业医师或护理人员陪同,注意保护性搀扶,活动量须渐进式增加,以患者自感不累为宜,术后控制静脉补液量,一般在700~100ml左右。
1.3、评定指标
1.3.1、应激反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择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肾上腺素水平,以此评定两组患者应激状态,各指标水平与应激反应呈正相关。
1.3.2、康复效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就两组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时间越短表示康复效率越高。
1.4、统计学方法: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情况比较:术前两组患者IL-6、CRP及肾上腺素水平均较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及在临床应用已近30年,我国于2015年正式成立了快速康复外科协作组,发布了《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4],我国快速康复外科也进入了成熟阶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IL-6、CRP及肾上腺素等指标的变化差异无对照组显著(P<0.05),表明了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应激反应较对照组轻,两组患者术后进食、离床及治疗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效率指标方面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及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缓解手术导致的免疫抑制,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康复效率,临床实用及推广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谢正勇,程黎阳,张玉新,等.快速康复外科对胃癌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327-331.
[2]李慧丽,廖佳建,王云,等.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6):675-676.
[3]何安,孙文,林财鑫.快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0):109-111.
[4]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协作组.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8): 606-608.
论文作者:李树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患者论文; 外科论文; 手术论文; 快速论文; 胆囊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镜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