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效果论文_王振文

道县中医医院 湖南道县 425300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应用CT与MR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与MR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MR的准确性97.50%、灵敏度95.00%均高于CT,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MR特异性66.67%高于CT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在小脑血管细胞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相比之下M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

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类由中枢神经所产生的具有高度分化性的血管致密物,多为良性肿瘤,少见恶性病例,肿瘤多位于小脑或者脊柱处。经临床解剖研究证实[1],脑与脊髓中肿瘤较多,且多发于小脑部,此类患者平衡感较弱,肢体协调性较差,将此病症成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根据研究证实,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可分为两种形态,分别为固体状态与囊泡状态,随着病情发展、肿瘤不断生长,会压迫脑组织及神经组织,进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例如头晕头痛、平衡感降低、恶心呕吐等症状[2]。根据患者并发内脏囊肿、血管瘤、视网膜血管瘤、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家族遗传史等临床资料拟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但是多数病例仍需借助影像学手段进行辅助诊断。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完善发展,MR技术在脑血管瘤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显影剂可对肿瘤位置进行准确观察[3]。本次研究选取40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CT与MR的临床影像诊断效果,并分析影像学特点,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脑血管母细胞,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与MR影像资料,并同意自愿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为(50.36±4.26)岁,临床症状;平衡感差36例,头晕头痛37例,恶心呕吐8例,视力下降5例,耳聋耳鸣2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外周血红细胞(5.78±1.25)×1012/L,外周血红蛋白(135.21±15.29)g/L,均比正常值升高。

1.2 方法

40例患者术前均采用MR与CT两种影像学进行检测确诊,并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CT检查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仪,先行平扫,然后注射碘佛醇作为对比剂,行增强扫描。MR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先进行平扫,然后行增强扫描,以顺磁性造影剂Gd-DTPA作为造影剂,静脉注射,常规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T1WI、T2WI、FLARE,矢状位、冠状位TIWI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密度与准确性。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灵密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准确性=(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且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且行t检验,若组间数据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检查的灵敏度为77.50%、特异度为62.50%、诊断准确率为80.00%,MR检查的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66.67%、诊断准确率为97.50%,MR的灵敏度与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与CT在特异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MR检查结果对比(n,%)

2.2 影像学特点

应用CT检查提示,表现为圆形大囊小结节型者32例,相比于脑脊液,囊性区密度较高,表现为不规则形实质型者5例,在实质内核中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域。应用MR诊断时,可见圆形大囊小结节型者30例,囊肿边缘光滑,具有清晰边界。TIWI提示囊液呈均匀低信号,与脊髓液相比囊液信号较高,囊壁呈等大,且低于脑脊髓液,囊内结节呈不均匀高信号表现。实质型17例肿瘤不规则边缘,呈团块状分布,团块中可见坏死区域无强信号表现。

3.讨论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是良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肿瘤常位于小脑,多单发。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发病后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共济失调,部分病例也会出现颅内高压症状[4]。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呈鲜红色、质地较硬,肿瘤内具有丰富血管,有囊液存在。早期诊断、及时开展手术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CT扫描是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常用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但是CT对于脑内部结构无法清晰、系统成像,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同时也会使增大患者受X线辐射影响[5]。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MR扫描在医学诸多领域中均得到较为广泛应用,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提示[6],MR扫描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性均高于CT扫描。本次研究中MR的准确性97.50%与灵敏度95.00%均高于CT的77.50%与80.0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MR特异性66.67%高于CT62.50%,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论点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吻合。

根据本次研究可知,CT可观察到圆形胆囊小结节型表现,且囊性区与脑脊液区域的密度相比更高,而不规则形实质型则可观察到实质内核中央存在低密度坏死区域。MR诊断时可清晰呈现圆形大囊小结节型影像图像,也可见囊肿边缘光滑,边界清晰。根据本次研究影像图像可知,T1显示的囊液呈均匀低信号,囊壁呈等大信号,囊内信号略低,表现为空血管影;T2显示囊液呈高信号,囊内结节呈不均匀高信号。实质型表现者可见不规则边缘,呈团块状分布,中央存在坏死区域,无强信号表现。

综上所述,CT与MR在小脑血管细胞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相比之下M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因此,MR可在小脑血管细胞瘤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亮.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J].影像技术,2017,29(5):60-61.

[2]张会,韩兆凯.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619-620.

[3]何金梅,王英,张崇博.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11):107-108.

[4]孙献勇,鲁珊珊,张永娣,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R表现及病理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7):15-17.

[5]韩礼良.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J].当代医学.2013(23):46-47.

[6]翟跃杰,杨义军.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2):17-18.

论文作者:王振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效果论文_王振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