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卷设计谈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_素质教育论文

从试卷设计谈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_素质教育论文

从一份试卷的设计谈考试怎样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试卷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鉴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怎样使考试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素质教育虽与应试教育迥异,但并非就要排斥或贬低考试的作用。两种教育的不同,不在于是否重视考试,而在于其培养的目标上。应试教育重在以试定教,素质教育则重在以教定试。可见,无论怎样变化,考试始终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只是传统的考试方式及内容必须改革,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高新要求。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两全”:全面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体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尖子);“三性”:主动性,创造性,智能性;“四化”:综合化,实用化,个性化,愉悦化。

那么,怎样探索以使考试适应上述要求呢?笔者的尝试是从一份哲学试卷的设计开始的。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哲学试卷第Ⅱ卷(主观题部分)。

一、指认(找出下列所举与相关哲理的对应联结)

1.窥一斑而见全豹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音乐《命运交响曲》,雕塑《思想者》

4.a+b=a-(-b)

5.自由电子的运动是不规则的

6.Ca→CaO→Ca(OH)[,2]→CaSO[,2]

二、辨析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光影是一种物质现象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4.沿海经济的发展靠的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5.电脑不是意识的延伸,而是意识本身

6.1+1=3

三、阅读(回答问题)

1.Two men were walking in an orchard.They saw that all the treeswere bending under a heavy load of apples,except one tree on whichthere were no apples at all.

A Small country boy was sitting nearby.They called to him,"Come here,boy.Here's a sixpence for you.Do you know why there are no apples onthat tree?""Of course I do,sir.Because it is an oak—tree,"answeredthe boy.

问:(1)他们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2)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测查,高考生心理健康欠佳,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压力既有来自社会、家长、学校方面的,也有来自他们自身,如高度焦虑、自卑、气馁、怯场等方面原因。

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此一现象并提出你的解决办法。

3.比尔·盖茨《未来之路》:成功的教师扮演教练、伙伴、创新人物和通向世界的交流桥梁……教育不是要让孩子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给孩子一些用来决定一个问题是否“正确”的方法。

问:这句话反映体现了哪些哲理呢?

四、IQ题

1.二人前面有一人,二人后面有一人,二人中间有一人

问:(1)共有多少人(2)你是怎样想到这个答案的,分析你的思维过程,提出这一过程体现了什么哲理

2.运用联系想象法,将下列几组事物联系起来

(1)水—碳—恐龙—流行歌曲 (2)人—物—天—地

五、自学《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摘自《光明日报》)

要求:读后完成下列步骤(1)列出文章结构(2)找出主题与关键词句(3)设问置疑(4)评价与运用(5)其他

以上设计与素质教育要求间的对应联结可作下述说明:

题一、题二的命题特点是,涉及各科,知识面广,要求新、活,德、智、美育因素皆有融入,体现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同时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学生系外语学校学生,故在题三、1中稍作体现专业特色的“双语”教学要求,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沟通各科、培养通感的机会。

题三、2是要借此强化学生的运用意识。所举心理现象恰又是学生敏感而关注的问题,读来亲切,拉近了理论和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思考与运用的浓厚兴趣。

考核学生智能及创造性要求则较集中体现在题三、3及题四上。题内创设情景,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注意方法,理顺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题四意在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考核学生是怎样通过自学,主动获取与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而自学能力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里已经益显重要,成为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另外,在答卷答案的标准拟定上也是开放性的,学生如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不在答案范围内,如答题有新意、有创见等,都可酌情给分和加分。上述阅卷要求,又是同素质教育中个性化、创造性原则相一致的。

该套试卷的设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题面到答案,都欲力图体现素质教育特色,与素质教育的诸方面要求接轨,学生反响强烈。愿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探讨,走出一条考试全面适应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成功路子来。

标签:;  

从试卷设计谈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