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探讨_外汇论文

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探讨_外汇论文

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向论文,人民币论文,自由兑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一目标意味着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本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正常的汇兑活动、资金流动不限制。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看,当一国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特别是当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后,其货币一般成为可兑换货币。尽管每一个国家推进本国货币可兑换的进程有长有短、步骤有繁有简,但这一趋势是一种规律。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货币体系提出的要求,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向纵深展开,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价格市场运行机制及财政金融改革与国际市场接轨上有了更重大的举措,这一点说明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乃至推动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时机已然成熟。

2.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走开放型经济的路子是实现这一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型经济条件下要求把国内经济融合到国际经济中去,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使国内市场经济资源的配置更多地和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联系在一起。而人民币尽快实现可兑换,正是连结国际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3.人民币稳定预期的需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增强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信心的保障,是改善贸易条件、更好地利用外资的关键,是防止资本外逃和外汇流失的重要条件。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为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奠定了基础。第一,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增强。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稳定增长,使国内市场产品的极大地丰富、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由此形成了我国较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即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及在国际市场获得融资的机会和能力。第二,市场环境大为改善。一个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较全面的市场定价为代表的产品和要素市场,已能较好的反映国内的成本、价格及国际市场的相对成本和相对价格,这有助于汇率机制的形成。第三,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94年出台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是我国外汇体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①取消人民币双轨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汇率制度比之双轨汇率有了质的飞跃。首先是由人民银行公布的官方汇率是一个中心汇率,在外汇市场上是指导汇价而不是实行买卖汇价;其次,是公布的单一汇价必须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作出,即中国人民银行应根据前一天银行间外汇市场加权平均价、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市间的变动情况来公布人民币对其它主要货币的中心汇率;再次是浮动与管理并存,汇价的形成和变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这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基本前提。同时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应在中心汇率基础上的一定幅度内(如±2.25‰)上下浮动。②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实行进出口结汇、售汇制。自1994年1月1日起取消创汇企业的外汇额度留成,企业出口创汇收入应全额按外汇指定银行牌价结售给银行,结、售汇制不但有利于外汇银行吸收外汇存款、扩展外汇来源,而且便利企业用汇需要。③银行间市场取代了外汇调剂市场,银行则取代企业成为了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

(二)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已由过去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转变,外汇体制改革是牵涉到经济全局的重大改革,如果改得太大、太快,势必会出现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必须对有12亿人口的大国的前途负责任。全面考察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理论条件及仔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外汇体制改革的现状,不难发现迅速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正面临许多问题。

1.还缺乏一个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价格体系不合理是主要的障碍。首先是商品价格体系不合理。我国的商品价格结构与国际市场背反,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及劳动力价格偏高,加工制成品及高科技产品价格偏低,我国则正好相反;在同类产品上,其劳动手段、劳动强度及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因此难以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也就影响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有人认为人民币均衡汇率介于1美元兑8.7—8.3 元人民币之间,实际上对此谁也没有把握。其次是资金价格体系不完善。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不同货币的资金的价格是确定彼此间远期汇率的基本依据,人民币市场利率尚未形成,无法确定人民币对外币的远期汇率。由此带来两大弊端:A.没有远期汇率,便失去了对即期汇率的指导作用,不利于货币“真实价格”的形成;B.没有远期汇率、便没有远期交易,进出口企业失去了规避外汇风险的重要手段。这一问题在当前实行结、售汇制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明显。出口创汇企业须迅速、全额将外汇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待日后进口需付汇时便面临外汇汇率上浮带来的风险;进口企业无法通过远期买卖卡住汇价,因此无法锁住成本。

2.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改革前,我国的外汇市场是以外汇调剂市场的形式存在的,这是一个分散的、不规范的市场。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一是对市场交易实行最高限价干预。本来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外汇交易实行限价措施有利于防止汇价暴涨暴跌、遏制过度的风险交易。但当时市场调节机制脆弱、缺乏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与之配合,因而无法抑制过热的外汇需求。限价后场外交易蔓延,黑市价格不但“倒逼”调剂价格,也严重扭曲了市场价格;二是序列指导。中央银行通过颁布《调剂外汇用汇投向指导序列》,并授权各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对企业入市资格严格审查,限制进场交易。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外汇交易基本上纳入了市场轨道,中央银行对汇市的调整也转到以入市直接吞吐外汇为主的间接调控上来,一方面有效抑制了过热的外汇需求,另一方面维持了汇率的基本稳定。但从当前实际运作的情况看,因中央银行需直接入市吞吐外汇,承担着对市场供求强势平衡的责任,而无法通过外汇指定银行传递性干预,其结果是:要满足外汇公开市场操作,需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从而助推信用总量扩张和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胀,不断提高存放款利率,使国际外汇市场上大量游资稍作变通后入市套利,既影响汇率稳定,也导致外汇流失。

3.通货膨胀的压力极大。币值稳定是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经济基础。从理论上讲,只有币值稳定,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有信心,才能遏制抛售人民币抢购外汇的汛潮,才能控制外汇流失和资本抽逃,国家才敢于取消外汇管制。如果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则必然导致人们对人民币失去信心,从而大量抛售人民币抢购外汇,人民币的对外贬值反过来又推动国内通货膨胀,从而出现货币对外贬值和对内贬值的恶性循环。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后出现的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的矛盾现象看,笔者认为并非人民币不受这一规律制约,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并轨后的人民币汇价并非均衡汇率,并轨之初可能有人民币汇率低估现象;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结构性通胀,与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太吻合;我国经济增长强劲、产品竞争能力大为增强;并轨后纠正了进出口企业在调剂汇价下非正常的结汇、付汇行为,等等。

除此而外,外汇管制、外贸管制及税收管制方面还有许多无法一下解除的硬性规定;市场运行机制并未充分灵活,远未实现真正的资源由市场优化配置;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仍在起步阶段,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亦需假以时日;外汇市场主体错位、交易工具交易币种单一;外汇市场交易与清算的法规不健全等,无疑都是阻碍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因素。

(三)

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国内经济成长的现状、国际经济日益密切的联系以及部分国家推进货币可兑换进程的经验分析,我认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缩短时间,二要稳步推进。其基本设想是在已经实现的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基础上,花三至五年时间,加速市场建设,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实现人民币的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然后再花三至五年时间逐步取消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开放资本市场,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的自由兑换。为此,需要有以下重大举措。

1.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汇率机制的形成需要与此相关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率形成机制的完善。第一,进行价格改革的重点是全面实现市场定价,取消以往保留的计划低价;其次是改革价格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与此同时,应大力推动大类商品价格规范化建设,使之与国际上有代表性的期货市场价格逐步对接。第二,尽快形成货币及资金的市场价格——即市场利率。利率应由金融市场形成,中央银行应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般利率水平确定基准利率,其余利率则通过间接调控手段予以调节。当前应尽快实现:借鉴伦敦同业拆放利率规范和完善我国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加强国债市场建设,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形成短期国库券利率。在以上两个利率基础上形成人民币市场利率,进而推动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为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市场发育以及企业回避汇率风险打下基础。

2.建设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第一,要保证有相当数量的银行参与外汇市场交易。拥有相当数量为客户办理结、售汇业务,自营买卖及代理客户的外汇指定银行,才有相互间的充分竞争,才能真正形成市场。从当前我国外汇市场的会员构成看,需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①要把民营商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及外国银行在华的分支机构纳入会员行列,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一道享有国民待遇、进行平等竞争,但必须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切监管条例约束;②要尽快实现上海全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各地分中心联网,形成规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③各国有商业银行的省级分行应能在各分中心独立自营外汇买卖和代客户买卖。第二,要辩证地对待结汇制。现阶段我国实行企业出口创汇即时全额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的结汇制。这在我国推进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初级阶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汇制保证了银行间市场有相当规模、相当活跃的外汇交易,有利于产生正确的价格信号,有利于汇率机制形成。而交易规模太小的外汇市场不可能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其次出口商收汇后全额结给银行,可以防止企业囤积外汇和场外交易;同时扩展了银行外汇资源,便利国家对外汇的有效管理。但这一方式对创汇企业管得太死,剥夺了创汇企业的用汇自主权,因此,待条件成熟之后,要规定结汇比例、允许出口商开立现汇帐户、便利企业调节外汇头寸和回避风险。第三,要增加交易币种、开发新的交易工具。目前人民币对外币的即期交易币种非常有限,远期买卖的币种更少。应尽快使全国外汇中心对一些联系国的可兑换货币挂牌买卖,同时应积极探索,逐步开发人民币对一些关键货币的远期买卖、调期买卖和期货期权买卖。为企业和银行提供可行的避险工具。

3.建立和健全外汇宏观调控体系。第一,要建立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为核心的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制度。中央银行应尽快建立“外汇平准基金”,以保证对外汇市场进行间接调控并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第二,要规范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包括外汇指定银行申报、撤销管理、外汇市场管理委员会对会员的交易管理以及对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交易设置外汇头寸的上、下限管理。第三,有效地运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要有步骤地放宽外汇管制。近期需要对进口贸易放松管制,尽快取消部分特殊商品用汇的计划审批,不断削减许可证、配额管理的项目和商品。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对非经常性非贸易外汇的管制。值得欣慰的是,从九五年起将有大幅度调低关税和削减进口许可证和配额种类,这无疑有助于经常项目下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5.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保持人民币汇率平稳运行。一是要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保证货币增量的经济性发行;二是要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的增长,下功夫控制集团消费和消费基金增长;三是要进行利率结构调整,优化结构利率;四是要妥善解决出口收汇、结汇人民币配套资金。一方面,各外汇指定银行要加速积累,用自有资金办理结汇,不足部分到市场进行调剂,另一方面应允许外汇指定银行持有更多的外汇头寸,从而,减轻中央银行因结汇缺口而大量投放人民币的压力。

6.尽快建立统一有序的外汇交易清算网络系统。中央银行应建立统一的外汇清算中心,打通外汇清算通道,加速外汇资金周转。

7.必须加速外汇市场法规建设。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并颁布《外汇市场法》、《外汇交易法》及《外汇市场管理条例》等法规,使外汇市场在法制轨道上运行,有法可依。

标签:;  ;  ;  ;  ;  ;  ;  ;  ;  ;  ;  ;  ;  ;  ;  ;  

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探讨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