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人民医院 疼痛康复科
【摘要】 目的:观察使用针刺配合神经阻滞对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在治愈率及缩短疗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方法:对我科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间67例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根据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两组均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治愈率及缩短疗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效果良好,值得推荐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针刺、神经阻滞、胸脊神经后支
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病人部分胸段脊柱正中或棘旁疼痛,尤其睡觉时疼痛明显,时常睡眠中途因背部疼痛不适而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及病员整体精神状态。我科临床使用针刺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67例,其中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年;对照组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为胸段脊柱及脊旁疼痛,行胸部CT及胸椎MRI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并且排除胆囊结石及消化道溃疡。
1.2 方法
治疗组:针刺病变节段双侧夹脊穴及相应棘间督脉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其间加疏密波电针。第一天针刺治疗后行病变节段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7天为一疗程。若病情未愈,休息1天,进入第二疗程,治疗方法不变。对照组:仅针刺病变节段双侧夹脊穴及相应棘间督脉穴,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痊愈:背部疼痛消失,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局部无压痛。好转:背部疼痛显著减轻,久坐久卧后有轻度疼痛,对睡眠无明显影响,局部尚有轻度压痛;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1疗程痊愈者18例,2疗程痊愈者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果率95%。对照组1疗程痊愈者8例,2疗程痊愈者9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9%。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1疗程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对此,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缩短疗程及总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背部夹脊穴位于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其虽为经外奇穴,但其处于督脉的络脉之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其能协助调理督脉功能,也能调理局部气血,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胸脊神经后支卡压多为脊柱小关节紊乱所致,关节紊乱导致局部气滞血淤,故取夹脊穴行气通督、活络止痛恰到好处。从西医学角度看脊神经后支恰好从脊柱小关节旁经过并支配棘上韧带及脊旁肌肉、皮肤。凡胸椎横突或关节突肥大,背部深肌劳损、撕裂,肌纤维、腱纤维或韧带的肿胀出血等原因使后支受压,张力增加,均可导致背痛,也就是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故行小关节处脊神经后支阻滞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促进损失修复。因此夹脊穴配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能明显提高该病治愈率和缩短病程。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庞继光 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239-240.
[2]薛富善 临床局部麻醉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73-376.
[3]朱防震,胡方煜等 手法复位及局部注射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0): 624-625.
[4]谢培邦,苑继承,许凤琴,等.脊神经后支神经痛诊治及其解剖学基础[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3).319-320.
论文作者:王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脊神经论文; 疗程论文; 针刺论文; 综合征论文; 疼痛论文; 局部论文; 督脉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