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联动机制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联动机制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联动机制分析

王 娟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摘 要] 家庭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初场所,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父母的人格特征等因素会对学生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广西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家校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着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家庭、学校和学生对这一工作存在认知偏差,家校之间距离远导致了沟通交流困难重重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信息档案、畅通沟通渠道、共享育人资源、重点关注个案、做好危机干预等策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高职院校;家校联动机制;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咨询和干预不能替代家庭的教育和支持。教育部党组2018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因此,构建学校和家庭沟通合作、共同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初场所,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因素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职院校的751名在校生为对象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存在着一大部分家庭结构不健全、教养方式落后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群体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学校和家庭的关注与关心。

(一)家庭环境不理想导致的自卑心理

家庭环境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文化水平等,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心理压力较大、自信心不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80%,其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甚至较差,对于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却也常常力不从心,容易出现畏惧、自卑等心理,挫败感较强。软环境,指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等,家长的关系不和,子女往往容易叛逆、自卑、消极懈怠。如果家庭中充斥着争吵和打闹,子女则常会出现恐惧、孤僻、暴力等不良心理。调查显示,家庭结构为单亲、离异家庭或留守家庭的学生占23.24%,认为自己家庭关系很好的学生仅占46.78%。当下社会对于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他们是“高考失败者”“成绩最差”的学生,再加上缺乏家长的鼓励,学生更加坚定地给自己贴上了“差生”的标签,缺乏自我认同感。

呈味氨基酸包括呈鲜味、甜味和苦味。呈鲜味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测定结果表明,A1组呈鲜味氨基酸在鸡胸肉、腿肉和肝脏中分别为0.077%、0.073%和1.030%,B1组鸡胸肉、腿肉和肝脏中分别为0.031%、0.084%和1.630%。表明在舍养条件下,无抗养殖鸡肉中呈鲜味的氨基酸明显高于有抗养殖,而鸡肝则有抗养殖的呈鲜味氨基酸含量更高。

(二)家庭教养方式不科学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

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将家庭教养方式分成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四种。权威型教养方式理性、温暖、民主,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学生独立性和自信心强,喜欢与人交往,人格更加健全。专断型的家长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子女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敌对等情绪。放纵型的家长放任子女自己决定,较少提要求,子女为人处世往往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忽视型的家庭亲子间的互动很少,家长对子女缺少关注,子女对人缺乏热情和关心,具有攻击性。调查显示,教养方式为权威型的只有38.31%,家庭教养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容易由此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

本文设计的新型智能婴儿车集成刹车连锁,智能指纹识别一体。环保型蓄电池进行供电,同时各个传感器能够起到对信息的掌控作用。而且能够对婴儿的安全性起到提升加强的作用,能够以现有技术跟实践操作水平拼装成成品,指纹识别与触摸式传感器综合控制刹车能够实现,并且在蓄电池板的持续供电下能够实现续航功能,加速度传感器也可以进行对刹车系统的控制。通过集合各部分构成婴儿车安全系统,能够使婴儿车正常使用并达到研究目的。

(三)家长的人格特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人的性格会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家长是子女接触最多的人,其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处世态度等会对子女产生重要影响。生性豁达的家长教育出的子女看待事物往往也是积极向上的,脾气暴躁的家长则很容易让子女变得胆小和自闭,言行不一的家长会让子女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养成撒谎的习惯。不少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缺乏详细了解,认为高职就是“混三年”,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同时,家长对高职教育也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进入高职院校只要能安全毕业就行,对子女缺少鼓励、关心和要求,使得子女更加松懈。调查显示,只有69.11%的学生认为家长能做到以身作则,而其他学生受到部分家长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参加集体生活,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自私、冷漠等表现较为明显。

二、当前家校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家校联动,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家庭和学校双方达成的一种互相配合、支持和协调的和谐关系,这种机制在我国的中小学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了,但是高职院校还在探索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直达人心的工作,需要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健全。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这项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联动机制尚不健全

二是指导成立家长联盟。南京医科大学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家长观察员制度,邀请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家长来校实地察看,校领导专门听取家长对于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至2018年已经有71批700余名家长观察员进驻学校,这极大提升了家校联动的实效性。[2]高职院校可以学习南京医科大学的成功经验,按照互惠和负责的原则,指导家长成立家长联盟,让家长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思路、发展前景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出谋划策,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家、校、生三方均存在认知偏差

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实施了家校联动,但缺少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多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因此,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常常出现无人愿意主动联系家长、找不到家长联系方式、家长不愿意配合治疗等情况。高职院校只有完善制度、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才能够保证家校联动机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沟通交流困难重重

按照目前联动渠道划分,家长与学校之间主要有四种沟通方式。一是电话沟通,这是家长与学校沟通最多的一个途径,但是电话依靠语音的形式进行,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普通话表达困难,方言口音较重,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二是网络沟通,部分高校会建立家长群,让师生在群里畅所欲言,这种方式最为快捷方便,但是由于心理问题涉及更多隐私,家长很少愿意提及。三是家访,辅导员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访部分学生家庭,这种方式能够最直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但是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走访的学生也不多。四是校访,这是家长最直观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方式,但由于工作忙碌及路途遥远等因素,若非学校要求,大部分家长都不会主动来校交流。

三、高职院校家校联动的运行机制和具体措施

二是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家长是学校最大的人才资源库,学校应当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例如,邀请家长参加颁奖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见证学生成长的重要一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聘请部分工作经验丰富的家长来到课堂上,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强化家长的参与感;布置家族成长故事、家乡发展调研等假期作业,让学生了解家庭和家乡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组织学生到家长工作的企业实践锻炼,让学生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学会换位思考,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两年共邀请了三位家长上讲台为学生讲述他们的工作经历,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一些家长分享“老照片的故事”更是让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流下了感动的泪水。[5]

(一)以完善制度为抓手,强化组织保障

与美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是整个校园共同关心的事”这一定位不同,中国的高职院校往往认为心理工作就是心理健康中心和几个辅导员的工作,并不太重视,再加上基层辅导员忙碌于就业、安稳等“更重要”的工作,较少与学生谈心谈话,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学生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学校应当对子女的教育负责,更关注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就业情况,较少投入精力关心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不愿意再被家长管束,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认识不到位,遇到问题不能主动向家庭和学校进行求助。调查显示,只有32.76%的学生经常与家人交流,交流的内容最多的是金钱费用,其次是生活琐事、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很少有学生与家长交流心理状况和感情状况。学校关注少、家长不了解、学生不愿谈,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

高职院校因学生心理问题导致家长和学校的冲突,大多是由于信息交流不畅造成的。家长应当坦诚、如实地提供子女的真实信息,保证学校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干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地开展。学校应当及时、全面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掌握子女的现实表现和心理状态,做好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工作。

完善的机制是做好一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联动仅仅体现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通知家长一项内容。因为缺少与家长的沟通,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比较片面,缺乏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之类的重要信息,咨询师也就难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及时的干预。当学生因心理问题、精神疾病、恋爱困扰等原因出现心理危机,甚至发生了自杀、自伤、伤人等行为时,辅导员才临时通过电话、网络、面谈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无法了解子女在校的真实情况,往往难以接受现实,情绪激动,常常出现将责任归咎于学校、不愿意配合就医等现象。

(二)以建立档案为基础,畅通信息渠道

一是完善机构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以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心理健康中心、二级学院(系)相互配合的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职责,畅通“校领导—心理健康中心—二级学院(系)—家长”的联动渠道。高职院校要明确与家长交流的频率、方式和考核标准,强调联动工作的重要性和规范性。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组织教师和辅导员参加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尽可能多的辅导员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做好日常信息交流。学校应当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家校交流群组,不断加强家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好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郑州市金融学校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在智慧校园系统上设置了家校互动模块,将日常教学计划、班级相册、通讯录等内容向家长公布,畅通互动渠道,既可进行动态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又支持教师和家长一对一、一对多的在线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同时,学校还可开通家长热线,主动向家长公布辅导员的联系方式,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情绪变化、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情况,以增强交流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sults, we confirm the proposed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B dye using Zn2TiO4 nanoparticles as the photocatalyst in our experiment as follows (Eq. (1) to Eq. (6))[9].

一是建立家庭信息档案。出于对教师的不信任、对家庭管理的不耐烦等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学生会谎报家庭信息。因此,学校可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一份家庭信息调查表,要求在入学时交给辅导员。调查表分为学生卷和家长卷,均要求详细填写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成长中的挫折事件、既往病史、家长的联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等信息。辅导员收集信息后,应及时建立家庭信息档案,对于有心理障碍既往史、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家庭结构不健全、长期有睡眠障碍等情况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三)以共享资源为依托,形成育人合力

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高等学府,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身知识提供帮助。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技术技能,而大部分学生家长就来自生产一线,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恰好可以弥补学生和教师工作经验的不足。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利用好自身与家长的优势,就能够将资源最大化地合理利用,促进家校双方共同进步。

一是扎实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分享工作。新生入学是家长集中到校的关键时期,学校可利用这一时间组织召开家长会,以案例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强调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家长开展家校联动的热情。另外,学校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好网络学习平台,上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习资料,定期安排专家学者、辅导员、高年级学生等在平台上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等活动,向家长传播知识、答疑解惑,不断灌输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理念,强化家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意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1501班所有家长注册了学校的资源库共享平台并进行学习,班级量化考核从年级排名中间进步到前列,学生的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通过率超过了60%。[4]

德国高迈特(KOMET)集团成立于1918年。其品牌定位于世界顶级行列,主要应用于孔加工领域,产品涵盖了整体/机夹式钻头、镗刀、铰刀和螺纹铣刀等,尤其在高效加工、精加工及重型机械加工领域有独到的优势。高迈特精密刀具(太仓)有限公司是KOMET旗下10余家公司之一,于2005年初成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1]。高职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应当积极主动加强家校联动,强化育人合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如图7所示,切片厚度与感官评分之间无显著性关系。当冷冻时间和切片厚度分别小于3 h和4 mm时,样品标准化综合得分增加。说明一定的冷冻时间和切片厚度利于产品品质的形成,从而间接增加样品的标准化综合得分。

(四)以重点个案为核心,做好危机干预

每所高职院校都会存在一些因心理问题产生危机的特殊学生,针对这一部分特殊学生,高职院校应当严格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建立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学校与家长双向协商的干预模式,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一是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新生入学后,要组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等专业测试问卷,将测试结果、学生家庭信息档案以及辅导员深度访谈结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学生心理状态评估意见,建立心理档案。对于评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当及时与家长联系,详细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家长探讨、分析和协商解决办法,明确责任共担。

对此,玉环市将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推力,围绕“五联五更”目标,全力做好“建、管、护、运营”四篇文章,在建设上求“实”、在管理上从“严”、在养护上创“新”、在运营上推“优”,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阶段性进行信息反馈。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二级学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和潜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在考试前、毕业前、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后等重要时段及学生出现异常行为等重要事件点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并将和家长交流的内容做好详细记录。

工程场地位于浊漳河南源的漳河大桥上游,工程涉及范围为浊漳河及浊漳河两岸的未利用区域。主要内容为湿地设计、河道壅水建筑物设计及堤防加固等。

三是强化各时段家长的参与。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学校不应推卸责任,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给予理解和包容,但也不可大包大揽,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家长履行责任。对心理危机程度不高的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心理疏导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对心理危机程度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的学生,学校应当与家长进行充分的面谈,分析探讨其病情及学习安排等,家长如愿将学生接回家治疗则让其休学回家治疗,如不愿接学生回家则应签订书面安全协议;对严重心理危机、可能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生活的学生,学校应当让家长将学生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对治疗后返校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应当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愈后评估和后期跟踪工作。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只要学校与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家庭与学校之间互相配合,家庭为子女提供有力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为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适应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97.

[2] 陶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联动育人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10):21.

[3] 付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家校互动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7):22-24.

[4] 刘小斌.高职“互联网+”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7):10-11.

[5] 陈鑫,韩豫,陈焕.大学生也搞“家校联动” 杭师大的这些做法蛮有效果[EB/OL].(2016-04-18)[2019-05-05].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6/04/17/021113697.shtml.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19-0121-03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心理学视野下的家风建设研究”(2018KY1136)。

[作者简介] 王娟(1989—),女,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讲师。

[收稿日期] 2019-05-05

标签:;  ;  ;  ;  ;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联动机制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