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妹
泉州市永春县玉斗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谏质是,这不仅能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方法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个很大的部分、培养阅读能力、不管对小学生的现在,还是对他们的将来,都是根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呢?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粗浅地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学生学习最大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开展竟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等是常用的激方法。比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龄》一文中,我们要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向往神游的心理.我们可以这样导人新课:"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出示祖国地图)其中有一群山,名字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可美啦,像个大花园、课文中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想去吗?现在让老师带你们乘坐飞机、开始我们的假想旅行吧……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都很美"(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学生听着情不自禁地展开想象,因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从而产生学习全文的动机
二、加强朗读训练,在读中感知
朗读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古代的人说:"书读百遍其义百见,"如:《狐理和乌鸦》一文中,狐理为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讲了三次二好"话,这是全文教学的重难点,而这三句话的朗读训练,则是完成这一难点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就应该在引导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读出弧狸虚情的间侯,假意的赞美、违心的请求,使学生从文字中体会到文章是如何淋漓尽致地表现狐狸的狡猾和虚情假意。这样,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治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诱发质疑,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学生不懂得如何质疑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为把握课文的本质而质疑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中写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焦急"与"耐心"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进行质疑,化整为零地提出:"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耐心地等待?"从而理解老人因急切盼望灵车开来而焦急,因不等到灵车决不离去而耐心等待,领会首都群众无限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可见,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读中思、思中疑、疑中议,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于无疑处生疑,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纵向探究、挖掘思维深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学会"究根问底",深人挖掘课文的内涵。如:教学《丰碑》一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学习第七自然段后,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是他分不到棉衣吗?把棉衣让给人意味着什么?讲读中再视机追同:在生死关头他作了什么选择?为什么他牺牲时的神情那么镇定、安样,安样,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怎样?通过这几个问题的纵向深入思考、军需处长那种把生的希望上给别人,把死亡的可能留给自己的美好心灵及牺性时的悲壮场面,就跃然纸上了。再通过理解将军的心理变化,将军的举动,再进一步揭示军需处长的可贵品质,进而让学生理解"丰碑"的含义,这样深入分析,思考问题,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又挖掘了课文的内在涵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横向比较,拓展思维广度
在教学中要努力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还要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例如:教学《第一场雪》一文时,学到"….那欢乐的叫赅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震落下来"一句时,老师问:树枝上的雪真能让孩子们的叫感声震落下来吗?一学生回答:树上的雪快被风吹落了,恰逢孩子们在欢乐地叫感,像有快被叫贼声震落的可能。另一学生答:雪太多了,树枝难以承受,时间长可能会自己掉下来,还有一生答:这是一个带夸张的句子,说明孩子们玩得开心,声太大,似乎要把从树枝上震落下来了。三种答案各有其道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予以肯定的同时,应指出第三种答案更符合作者的本意,各抒己见酒滔不绝,文无定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了.可见,只要成功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后,学生就会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思维广博性,多样性的发展,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下气力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划、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如《飞夺卢定桥》,这是篇讲述长征过程中战斗故事的内容,长征具体的艰难困苦经历,小学生还不是很完全地了解,因此,我们在讲读课文之前,可让学生先翻查一些有关的工具书收集一些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材料,这将为学生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功在当前,利在将来,极为重要。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上几点,并好好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我想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还有利于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绍青《拓展阅读新思路》2006年发表在中国教师报
2.杨翠《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小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二期
论文作者:黄金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小兴安岭论文; 能力论文; 课文论文; 习惯论文; 思维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