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禹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水利管理的弊端和漏洞,实现我国水利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应用研究
1 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管理,能够将最大化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适应水利工程本身的特点,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针对水利工程的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水利管理的效率。大型水利工程一般位于市区郊区或野生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不适合人力管理和维护,工程面积庞大。人力管理和维护的消耗是非常不合理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野外大型水利工程。传感器装置可以收集水利工程各方面的数据,并发送到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及时找出水利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数据,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通过信息技术,水利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
1.2优化水利工程管理本身的功能性
水利工程是为了消除危害和效益而建设的工程。其主要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防止水可能造成的危害。这是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信息利益技术与水利管理相结合,可以对水利工程的效用进行持续的评价和分析。经过长期的分析调查,可以对数据进行修正,优化水利管理功能,实现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完善。
1.3有利于节省水利工程管理的物力消耗
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在设计和规划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这一进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效率。水利工程的总体管理将考虑项目的各个部分。实施有机整体规划。例如,在设计和规划的早期阶段,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理解基地需要考虑的各种要素,包括水文地质、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等一系列因素,使前期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节约资源。在规划阶段的可持续消费。在施工阶段,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可以选择一种更有效的石工坊法,提前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以便经理能提出最佳的应对计划。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有效地节约水利工程的消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重要性及现状
2.1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1)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对大多数施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全面和详细。及时分析和评价施工技术,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综合质量控制,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工期长,投资规模大。实施信息技术管理后,可以实现水利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合理地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此外,还可以减少建筑管理的财力和人力支出,从而有效地控制水利系统的建设。
(2)水利工程属于特殊项目,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及质量问题。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将水利工程施工现存问题得到较好的控制并有效解决问题。
2.2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发展现状
从发展的角度看,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水库、大坝等多种水利工程,属于水利建设。此外,在各个农村地区,水利工程也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是促进农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地质条件复杂,需要注意和控制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干扰因素,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较好的技术条件。根据水利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第一类的特点是外部条件,通常指地质带和气候条件。例如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软土地基较多,在水利建设中会受到影响,但在水利建设中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固地基,防止地基倒塌。建设进展顺利。
(2)主要是建筑技术领域,这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施工技术能提高施工质量,有效减少施工中的问题,保证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前,石工坊法传统水利工程存在一些缺陷。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应采用信息技术。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已逐渐成熟,如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遥感技术等。
在水利建设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对水利工程信息技术的科学判断。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信息收集、传输和存储,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此外,还可以提高水利建设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模拟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和远程监测。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3.1专业模型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建设中,信息化在水利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对水条件、干旱、灾害等的分析结果。这些结果是通过气象预报、水情预报、洪水演化分析和调度模型系统、干旱分析等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得到的。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专业模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可以为模型分析和计算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在特殊模型技术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决策支持系统的顺利建设,促进我国水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
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如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中国的ECT施工管理。例如,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可以应用于防汛抗旱领域。实时监测防汛抗旱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高传输效率,存储监测信息安全,提供分类查询和检索服务,对数据进行监测。分析结果的准确分析和动态显示有利于促进水利建设的现代化。
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水利建设的加快,基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模型技术的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和和威星定位技术的应用,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应用前景,以更好地为信息技术的建设服务。最近的水利工程建设为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素悦.数据库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以北江水利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39(18):11139-11141.
[2]武建,金帮琳,张小青,等.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1):63-64.
[3]武建,高峰,朱庆利.浅谈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7,15(9):63-66.
[4]段建才.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4):59-60.
[5]吴苏琴,解建仓,马斌,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支撑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42(1):46-49.
论文作者:郑慧丹,姜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水利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