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有了更加深的认知。针对我国目前山区小流域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河道生态治理和修复的对策。
关键词: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对策
引言
我国最近几年对于生态管理和环境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国家加大力度进行整改。造成我国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状况总体不佳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导思想和理念问题,也有中观层面的制度设计和管理体制问题,还有微观层面的技术问题等。本文仅针对其中一些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或有可能在近期即可采纳和实施的对策进行论述。
1 河道生态治理的含义
河道的生态治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环境友好型的治理理念,保持河道的自然结构和生态环境不变,创造一个完整、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满足人类在不同时期的需求。
2 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理念
2.1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
河道的综合治理大多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治理工程要着重处理好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经济与生态、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转变重目标效益和行政区域利益的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
2.2山区小流域河道治理应将生态水利代替工程水利
工程水利的主要目的是兴利除害,具有快排、速排的优势,经过治理之后,河道、河槽渠化,河岸硬化、整齐、笔直,防洪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忽略了人水和谐理念。山区小流域生态水利河岸蜿蜒曲折、深浅不一、高低错落、急缓相间,保持自然的河道形态不变。岸坡采用生态护岸,将水、岸滩连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河道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力求将生态理念与传统地域文化完美结合,保护生态河道,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持续改善水环境,以此支持、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存在问题分析
3.1河段水文水势失衡
就目前来看,山区小流域河道治理中河流的硬化及虚幻最为常见,尽管这一现状将对防洪灌溉的需求予以了满足,但会对水流连接度造成影响,导致河床特征发生改变,河流自净能力逐渐减弱,导致水势失衡,不利于河道的保护。
3.2河流自净能力削弱,水体污染严重
河道作为河流的主要部分,是接纳地下径流汇集水域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基于河道硬化渠道化改变,地表径流系数逐渐变大,一些雨水污染源未经处理便排放到河道中,从而影响到河道生态系统的运行,导致河道自净能力严重下降,进一步恶化了水质。
3.3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破坏
河道的硬化断面对生态系统与河道的交流造成了阻碍,甚至影响到河流的相关功能,导致生态系统平衡严重破坏,从而引发了生物环境的改变,使一些生物面临死亡威胁。
3.4生活垃圾和生猪养殖对河道污染严重
由于环卫基础设施缺乏,监管不到位和环保意识淡漠,中国许多山区居民或小型企业直接将生活垃圾倾倒在地边、路边、街边、河边,甚至河道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许多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活垃圾已经成为最严重的污染源。
4 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对策
4.1加强生态技术的应用,改变条块分割的中小河道管理体制
应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关河道生态治理和修复领域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强化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手段的应用,完善生态目标的考核方式,并切实改变条块分割的山区小流域河道管理体制,由一个依法授权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定科学长效考核方式
应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寻找成本和生态环境效益最优的生态治理方案及实施单位。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考核验收,应通过制订相关法规的形式实行“终生考核制”,确保治理和修复效果。
4.3分类施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受污染和受损程度不同的山区小流域河道,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修复和管理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对于目前仍然健康的河道生态系统,重点应是预防,切实防止排放新的、更多的污染物进入河道。对于那些水质超标不严重,受污染胁迫时间不长,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尚不严重的河道,重点是“减量”,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进入河道的污染量,使水质得到改善并达标,然后利用河道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进行自然修复。
4.4河道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防洪问题进行考虑,确保河道抵御能力达到相关标准,然而基于这种情况,不仅对防洪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河道的美观性。据此在河道平面设计中还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河道走向如果违背这一点,便会对河道流通造成不利,与此同时还应对储水湖池合理安排,通过这一手段不仅可将景观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还可提高抵抗灾害的能力,确保生态系统的有效构建。
4.5河道断面设计
在河道断面设计中,因为河道功能将以考虑确保河道功能的有效发挥,与此同时还应对水流附近的坡地以及绿地系统加以考虑,确保防洪生态系统的完善性。
4.6河道走向与堤线规划
传统河道的规划治理,通常以防洪排涝为目的,将弯曲的河流裁弯取直,将零散的多叉河流汇集成一条主流等,人为地改变了自然河流中主流、险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而目前,为了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在规划设计时最大程度的保持河流的原有状态,自然曲折蜿蜒河道采取保护措施,若有部分河道确实需要调整,应先分析论证后再采取生态恢复措施。
4.7推进水体污染物减排
水体污染负荷长期超载是中国河道生态退化的主要根源,从源头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仍然是当前和今后几年中国河道生态治理和修复最根本的路径。国家有关部门前些年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处于边际效益递减的态势。当务之急是进行系统梳理,找准重点,找到漏点,持续推进,防止懈怠。对于已送各类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在确保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应从国家层面颁布和执行更为严格的强制性排放标准,以便减少达标排放的污染总量。
4.8合理建设自然原型河岸
对已有的山区小流域生态河道建设进行总结,发现使用自然原型河岸为主的方式进行河道生态整治是最好的措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治理时,需要将具备发达根系的吸水植物种植在河道周围,其作用在于加固土壤从而保护河岸,河岸在自然特征得到最大限度维持的同时,还能获得防洪能力以及防冲刷能力的增强,产生显著的水土保持效果。对于一些出现严重冲蚀的河段而言,可以采用干砌石、铅丝石笼等护岸、护坡,其余堤岸种植植被,实行乔灌结合,在不破坏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有效加固堤防、堤岸,抵挡洪水冲刷,提高生态护岸的整体防洪、抗冲能力。
结语
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经过大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过去的监管不到位,所以导致山区小流域河道受到严重的污染,原有功能退化,我国的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所以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应该真正的理解生态治理的含义,在展开对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使山区小流域河流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并且加强河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山区小流域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强,杜向群.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3):68-69.
[2]徐海巍.加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思路探讨[J].工程科技,2016(17):245.
[3]河川治理中心.河道整治中心(日本)滨水地区水设施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蒙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山区论文; 小流域论文; 河流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自净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