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红斑狼疮细胞检验方法的比较和评价论文_齐绍伟

三种红斑狼疮细胞检验方法的比较和评价论文_齐绍伟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探讨红斑狼疮细胞检验方法的三种检测方法比较与评价。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实验室采用去纤维蛋白法,抗凝血法和血块法检查红斑狼疮细胞,对三种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脱纤维血法阳性34例,阳性百分率85.0%;抗凝血法阳性28例,阳性百分率70.0%;滴血法阳性26例,阳性百分率65.0%。结论:采用去纤维蛋白法检查红斑狼疮细胞为好。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红斑狼疮细胞(LE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080-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见于青壮年女性,是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近年来研究较多。红斑狼疮细胞(LE cell)检查已成为一重要辅助诊断方法[1]。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最佳的检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4.5±2.5岁。对40例同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去纤维蛋白法 静脉采血5ml,置含几颗小玻珠的瓶中,摇动15min,直至纤维蛋白完全绕拌在玻珠上为止。置37℃孵育箱中2h,再将血标本转入小口径试管中,以1000r/min离心5min,使白细胞适当集中,吸取白细胞层至温氏管内,以2000r/min离心沉淀10min,去白细胞层涂片,Wright染色后镜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肝素抗凝血法 取青霉素空瓶必须为清洗干净且烤干,加0.2ml肝素,放烤箱内将水分烤干备用,取受检者静脉血2ml左右,缓慢注入到抗凝瓶内,盖橡皮塞并混匀,小号试管内以1000r/min速度进行离心5分钟,白细胞集中后,放入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90分钟,再将白细胞层及邻近的血浆和白细胞吸入红细胞比积管内,以2000r/min速度,离心10分钟,取白细胞层涂片两张干后,用瑞氏法染色镜检[2]。

1.2.3血块法 静脉采血5ml,置小试管内,待其凝固后,竹签到水血块,然后移入小口径试管内,以1000r/min离心5min,使白细胞适当集中,置37℃孵箱中2h,再将白细胞层移入温氏管内,以2000r/min离心10min,取出白细胞层涂片,Wright染色后镜检。

1.2.4报告方式 用“找到LE细胞”和“未找到LE细胞”报告。若仅见游离均匀体或花形细胞簇,不能作为找到LE细胞的依据,须经反复多次检查,找到典型的LE细胞才能报告阳性。

2.结果

脱纤维血法阳性34例,阳性百分率85.0%;抗凝血法阳性28例,阳性百分率70.0%;滴血法阳性26例,阳性百分率65.0%。

3.讨论

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和其他体液中,存在着红斑狼疮因子,简称 LE因子。它属于IgG型抗核抗体,在体外可使受累的白细胞和DNA解聚,失去原有的结构,变成肿胀“游离均匀体”。均匀体可吸引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在其周围形成花形细胞簇。最后,在补体的作用下,被其中一个白细胞吞噬,形成红斑狼疮细胞。

LE细胞的形态特征前期,LE因子在体外与破坏白细胞接触,数分钟后白细胞核即开始肿胀,溶解成前期LE细胞,而后胞质崩溃,颗粒不清,胞膜消失和成淡红色均匀雾状均匀体,游离于血浆中。由于LE因子的调理作用,吸引了若干完整具吞噬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围绕于均匀体周围呈花簇样,呈花形细胞簇[3]。吞噬期(典型的LE细胞形成起)均匀体完整的被中性粒细胞所吞噬,形成LE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吞噬一个或多个肿胀的红色云雾状均匀体,细胞本身的核被挤在一边,保持正常的染色质结构,染深紫红色,在均匀体周围可见少量胞质。有时也可见均匀体着色不一致,但仍有疏松肿胀感,与被挤在一边的普通细胞核有明显的差别。均匀体偶有分二叶,但边缘光滑清楚。直径多在10~30μm,也可见一个细胞吞噬两个均匀体,或两个细胞共吞噬一个均匀体的现象。在实验中采血后应立即检查,不能放置过久,否则游离均匀体或LE细胞退化,造成假阴性。孵育时间要适当,一般37℃ 2小时为宜。涂片应多检查几张涂片,以提高阳性率。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LE细胞阳性率一般为70%~90%,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通常在活动期容易找到,在缓解期不易找到,使用激素后往往消失,病情严重者,在血液、骨髓、胸腹水直接涂片中亦可找到LE细胞。LE细胞的形成为一种抗核抗体的免疫反应,除SLE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亦可偶见LE细胞,因次,发现LE细胞,尚须结合临床表现及抗核抗体的检查等,才能确诊为SLE。另外,为找到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狼疮的诊断,应进一步作其他有关免疫学检查。

脱纤维血法通过脱去纤维蛋白,减少血液的粘稠度,利于白细胞和红斑狼疮因子凝集、吞噬而形成红斑狼疮细胞的机率较大。检测简单,易行,不要求过高的设备和条件。只要操作规范,其阳性检出率仍可提高。

肝素抗凝血法操作较简便,但由于肝素有阻止吞噬细胞吞噬核蛋白的作用而影响红斑狼疮细胞的形成。静脉血法是一种较传统的方法,对检出率影响因素较多,白细胞和红斑狼疮因子不易分离到血浆中,集中和形成的机率少。所以在采用去纤维血法检查红斑狼疮细胞为好,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蔺巧珍,黄萍.一种新的红斑狼疮细胞检查方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0,14(2).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55-667.

[3]程荣先.四种狼疮细胞检查方法的对比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4):484-484.

论文作者:齐绍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三种红斑狼疮细胞检验方法的比较和评价论文_齐绍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