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涛
(山西省永济市人民医院 山西 永济 044500)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ODI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损伤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诊疗指标,随访2年,观察两组腰椎复位及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6、9个月ODI评分及Frankel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缘高度百分比、伤椎楔变角及后凸畸形角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短路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术后伤椎复位良好,在腰椎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短节段内固定术;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091-02
本文将后短路节段内固定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腰椎骨折患者94例,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或其他严重疾病。观察组43例,男37例,女6例,平均年龄(38.5±2.3)岁,骨折原因中交通意外伤19例,坠落伤12例,暴力击打伤8例,其他4例,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中均为C级以上,其中A级患者7例,对照组51例,男42例,女9例,平均年龄(35.7±2.8)岁,骨折原因中交通意外伤22例,坠落伤13例,暴力击打伤10例,其他6例,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中均为C级以上,其中A级患者1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短路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术前行全身麻醉,椎弓根和伤椎位置采用WEIN定位法,定位完成后正确置入椎弓根螺钉,置入螺钉后采用X线片检查位置是否准确,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48h,并给予抗感染药物预防术后感染[1],腰椎骨折韧带基本愈合可在外固定支架保护下下床活动,骨折完全愈合1年以上方可取出内固定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ODI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损伤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ODI功能障碍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功能障碍改善越佳,神经功能损伤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Frankel分级共有5级,A级即指神经功能损伤水平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B级即指残留部分感觉,随意运动丧失,C级即指感觉存在,残留部分无实用价值的运动,D级即指感觉运动存在,但有神经损伤的表现及体征,E级即指神经功能正常[2]。随访2年,观察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缘高度百分比、伤椎楔变角及后凸畸形角,以评价腰椎复位及丢失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ODI评分及Frankel分级比较
观察组术后3、6、9个月ODI评分及Frankel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x2
2.2 两组临床诊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骨折的主要方法,其中后短路节段内固定术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及操作简单的优点,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ODI评分、Frankel分级及临床诊疗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伤椎复位情况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后短路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疗效好、神经功能损伤低、安全可靠,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景,王快,刘亦凡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11):87-90.
[2]曾华东.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4,9(6): 733-736.
论文作者:王高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腰椎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段内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