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脑室引流的护理管理探究论文_李辉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脑出血患者脑室引流中的护理管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后脑室引流中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满意度为93.3%,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7%,满意度为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脑室引流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脑室引流;护理管理;效果

2015年最新《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居中国居民因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1]。其中,脑出血疾病患者起病急,且病情凶险,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因此需要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救治,临床上微创侧脑室穿刺术是常用方法,并且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脑室引流,以控制患者的出血病情。但是在脑室引流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会出现多种变化,并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和管理流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势在必行。现将我院脑出血患者脑室引流中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选取120例脑出血患者,依据侧脑室穿刺术后脑室引流中的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58~84岁,平均年龄为(72.4±2.4)岁,其病程为7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2.4±0.4)年;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为57~86岁,平均年龄为(72.5±2.6)岁,其病程为6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6±0.7)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常规病情观察、术后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2.1整体化的病情监测

(1)重点监测患者穿刺部位的局部情况。如果患者穿刺部位的敷料有明显潮湿表现,需要进一步明确是否是引流液阻塞或者漏液所致,并及时地为患者检查、冲洗引流管和更换敷料。(2)密切监测患者夹管后的各种全身反应。患者行侧脑室穿刺术后,其颅内压一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在拔管前,可将引流管予以关闭,以观察患者脑脊液循环的状态是否良好,如果患者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表明颅内压较高,因此需要及时地放低引流瓶,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及时地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在拔管后,如患者穿刺部位存在脑脊液漏出现象,需要医生及时地缝合处理,以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1.2.2引流管的程序化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护理人员要把引流管打圈并将其妥善固定于患者的皮肤处,同时内外导管的接头部位用纱布进行妥善固定,以防止引流管脱落;要注意避免引流管出现折叠或者弯曲现象,始终保持通畅。(2)程序化监测,及时报告,对症处理。建立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每天监测报告引流物的颜色、性状、量等情况的程序,一般而言,正常的脑脊液是透明的,而手术后的3d内患者的脑脊液略带血性也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为橙黄色,但是如果患者的脑脊液中存在大量的鲜血,这就表明患者有脑室出血现象,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较多,便要及时地行手术止血治疗。此外,如果患者的脑脊液比较混浊,且呈絮状,这表明患者有颅内感染倾向[2]。

1.2.3引流瓶的科学化护理

(1)保持引流瓶的高度,适当抬高。将引流瓶悬挂高于患者侧脑室15~20cm处,以确保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处于正常水平;患者回到普通病房后,需要将脑室引流上的夹子予以开放;(2)保持颅内压力稳态,科学调节。患者需要更换体位时,要注意对引流瓶的高度进行调节,以确保患者的颅内压始终保持在0.75~1.75kPa[3];需要搬动患者时,需要首先夹闭引流管并需妥善固定,在安置好患者之后再行引流。

1.2.4颅内感染的标准化预防

(1)严格空气消毒,保护性安置。安置患者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落实每班空气消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发生率。(2)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处置。使用密闭式引流系统、无菌引流管,并采用无菌敷料包裹接头部位;护理人员在更换引流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外导管以及无菌引流瓶,并进行络合碘、酒精全面消毒;注意避免直接在引流管上实施穿刺操作,以降低脑脊液漏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在进行脑室引流期间,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对患者行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病情,尽早拔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满意度。使用满意度量表[4]评估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脑出血在临床上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患者起病急,且病情凶险,因此,脑出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临床上广大医务工作者密切关注和不断探索的的问题[5]。在行微创侧脑室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后,脑室引流属于必需的术后处理方法,其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颅内压,巩固手术治疗效果[6]。但是由于患者仍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脑室出血、颅内感染等,会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7]。

本研究中,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整体化的病情监测、科学程序化的引流护理、颅内感染的标准化预防。其中,整体化病情监测属于最为重要的运用内容,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地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保障患者安全[8];科学程序化的引流护理有助于保持术后引流通畅,有效预防并及时地发现、处理脑室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9];最后,颅内感染的标准化预防也属于重点实施的护理内容,有助于科学预防并发现颅内感染倾向,把握最佳治疗时机,降低感染发生率[10]。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3%)要显著低于对照组(21.7%),而其满意度(93.3%)则要显著高于对照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贲育松,凌雪[6]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均表明,在脑出血患者的脑室引流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陇德.《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5年5月26日)

[2]李永丽.脑出血病人脑室引流的护理管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92-94.

[3]李海梅,王洪伟,李晓光等.脑出血病人脑室引流的护理管理[J].吉林医学,2001,22(4):241-242.

[4]王泽纬,占绘华.预见性护理对急诊科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其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142-3143,3144.

[5]门秀义,崔希荣.脑出血行脑室引流辅以尿激酶注入的护理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7):214-215.

[6]贲育松,凌雪.脑室引流治疗脑出血的康复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26):52.

[7]门秀义,崔希荣.脑出血行脑室引流辅以尿激酶注入的护理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7):214-215.

[8]周娟.脑出血病人颅脑微创穿刺引流术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291.

[9]张夏倩.高血压脑出血行侧脑室体外引流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5):137-138.

[10]席桂梅.高血压脑出血颅骨钻孔引流术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1):153.

论文作者:李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脑出血病人脑室引流的护理管理探究论文_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