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鹳二小学)
捷尔任斯基曾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带有爱的眼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彰,映出美丽的图象……
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常言道:十个指头有长短。在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学习成绩差或不听话,经常犯错且屡教难改的学生,我们习惯地把他们叫做“差生”,也叫“后进生”,或叫“问题生”、“学困生”。叫法虽有所不同,内涵也略有差异,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称谓,而在于怎样去认识、理解他们。差生是有缺点,甚至是有严重缺点的孩子,但不能否认其身上优点和缺点并存,他们有正常的天赋和才能,甚至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对于这些特别的孩子,需要我们付出特别的爱。
“差生,你的名字是孩子;孩子,你的名字是未来。”作为经受过新课改思想洗礼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以上这一点。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面对的是一群若干年后将肩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接班人。应认识到不管多么差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不是学生的脑子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和开发的能力。我们不能任由他们将坏行为演变成坏习惯、坏性格、坏命运。不管多难,我们也要将转化差生的工作进行到底。
一、用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剖析并制订转化个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感情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因此,育人先知人。就像班里的李文德同学,个性强,父母又忙于饭店管理,无暇管教,爷爷奶奶总给他许多钱,造成他出现差生类别的综合特征。我理智地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剖析他的表现特征、形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制定转化个案,使教育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用师德去关爱,用感化去呵护。
爱心是冬日的阳光,能给处于寒冷中的人以温暖;爱心是黑夜里的明灯,能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以光明。差生就好似那些处于寒冷、黑夜里的人,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陶行知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学习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如:生病送关怀;后退送鼓励;烦恼送开导;进步送表扬;委屈送理解等及时的情感需要,让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主动改错而不是迫于老师的压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缩短心理上的距离,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变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就像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着不走。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道理。就像李文德同学这个个案,多种原因造成他成绩特别差,家长期望却高,使他产生害怕、厌烦、逆反心理,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长,转化就变成泡影。布鲁诺曾说过:“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甚至反对整个世界。”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多关心他的生活,尽量多组织活动,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多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一来,他的心情变好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取得了他对老师的信任、喜欢,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句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要我们始终对他们充满爱心,我坚信:即使是再冥顽不化的石头,也终究会被感化!
三、顺其性,炼其情,培植兴趣,激发信心。
懒学生,爱拖拉的学生,也有不懒,不拖拉的时候。不信,看看在运动场上,他们不也很努力拼搏,很会抓紧时间吗?因此,在转化工作中要顺其性,承认、允许其缺点的存在,善于发掘“闪光点”,发扬并放大其优点,使其重拾信心,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从而改正缺点。如对待李文德同学,我若不断关注、数落其缺点,缺点会在他心里被无限放大,使他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了所有向上信心,甚至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后果。当我发现他的思维能力很强时,我特别组织了几场“脑筋急转弯”、“我做你猜”的智力竞赛,每次他都特活跃,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最后一场竞赛,我有意让学生自由选择队友,他成了全班同学争夺为队友的对象,使他重拾自信,慢慢地向老师、同学敞开了心扉,自觉地改掉自己的一些坏习惯。比如他从来不戴上红领巾,但自那天起,红领巾就在他胸前骄傲地飘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而差生平时尝试成功的滋味,似乎太少,因此更需要老师平时细心发现,适时利用,特别是对那些兴趣过早转移的差生,通过培植其兴趣,激发其向上的信心,达到转化的目的。
四、一路相伴,小心呵护,定其情,坚其心。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养塑造一个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是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差生。因此,与差生风雨同路,我们需小心呵护其脆弱而敏感的心灵,需小心呵护其难得的向上萌芽,定其情,而后坚其心。
在转化工作中,说服教育要循循善诱,对待差生要抓反复、反复抓。差生的思想行为与一般学生有差异,他们通常在老师面前总是紧闭心扉,这就需要我们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态度和蔼、语重心长、多方设喻,开启他们的心灵的大门。在帮助和支持的行动上要坚持不懈。如李文德同学,在他有了转变后,我耐心细致地洞察他的各种细节,重视其微妙变化,一旦有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进步,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同时也指出他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并给他提出改掉缺点的合理建议,使他想改变自己而不会感到无从着手,鼓励他们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只要老师不断地加以正确的引导,相信他们会逐步改掉过去的种种坏气习。千万不可因为他们的几次反复,就对他们失望了,甚至放弃。
又如本班的李楷同学,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就是不能改变自己懒惰的坏习惯,常常不能及时地完成作业,在这一学期里,我便常常地叮嘱他做作业,时不时地利用下课或放学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或是在他的作业本或《心灵日记》本上、习作本上留言,对他平时课堂上的积极发言表示肯定;及时指出他学习上、生活上的不足;对他主动要求担任班级“生物角组长”一职表示支持;对他在一次语文知识竞赛获得班里第五名大加赞赏等。现在他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也比以前主动多了。可见,转化后进生需要很大的耐心。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转变后进生。我国大教育家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总之,对待那些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问题的特别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进行渗透性教育,多推心置腹,使之一步步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认识,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对他的善意,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惟有给他们特别的爱,方能真正唤起他们心灵的觉醒。
论文作者:肖春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