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PVP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论文_徐俊东

分析PVP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论文_徐俊东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骨折中应用PVP和PKP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到2013年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伴有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性骨折,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每组各有50例病人,分别采用PVP和PKP两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在治疗后的VAS评分及椎体复位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VAS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Cobb角变化情况,PKP组病人明显优于PVP组病人,相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都是治疗OVCF病人的有效方法,都可明显降低病人疼痛,恢复椎体形态和功能,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当今社会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除心血管疾病之外的又一严重疾病,给社会和病人家庭都造成极大的负担,因此已经上升到社会健康层次。对于OVCF病人的治疗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止痛、卧床、支架等,但此种治疗方法疗程较长,效果不理想,且并发症较多[1],大多不能令病人满意;随着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发现与应用,以其止痛效果良好、可部分恢复破坏椎体的高度等优点,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及病人较高的满意度,逐渐成为OVCF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本篇研究通过对100例OVCF病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对比分析老年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骨折中应用PVP和PKP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篇研究从我院在2011年到2013年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病人随机抽选100例,病人伴有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性骨折,其中有女性41例和男性5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55岁,平均61.5±2.5岁。所有病人经X线和CT扫描确诊,未发现椎体后壁骨皮质破裂。现将100例病人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每组各有50例病人,其中PVP组有女性20例和男性30例,平均年龄61.1±2.7岁,共有59个椎体需要进行PVP治疗,其中31例病人有外伤史;41例为单一椎体骨折,其中发生骨折部位在胸10有2例,4例胸11骨折,9例胸12骨折,5例腰1骨折,7例腰2骨折,9例腰3骨折,5例腰5骨折;多发椎体骨折共9例。PKP组有女性21例和男性29例,平均年龄61.9±2.3岁,共有57个椎体需要进行PKP治疗,其中27例病人有外伤史;43例为单一椎体骨折,其中发生骨折部位在胸10的有3例,5例胸11骨折,8例胸12骨折,5例腰1骨折,5例腰2骨折,9例腰3骨折,8例腰5骨折;多发椎体骨折共7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病变损伤部位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在手术之前进行X线或CT扫描确认病变部位,必要时进行MRI检查,了解病人椎体压缩程度,评估病人身体耐受情况,排除手术禁忌症。

1.2.1 PVP组:病人俯卧在手术床上,将腰部垫高,调整手术床角度,尽量恢复病损椎体高度,随后进行局部麻醉并消毒术野区,麻醉产生效果之后,用个C型臂X线定位病损部位椎弓根的环形影,参照病人实际情况选择穿刺点,一般在棘突旁3cm左右。插好穿刺针后拔除针芯,随后将空心导管送入病椎,注入造影剂,观察是否存在较大缺损或者血流交通异常发生,确定没有异常后准备骨水泥,通过注射器将骨水泥注入病椎内,期间时刻进行透视机监视,直到病椎恢复正常高度后转动导管,待得骨水泥凝固之后拔除导管,并观察病人10分钟,没有异常后送回病房。

1.2.2 PKP组:病人俯卧在手术床上,将腰部垫高,调整手术床角度,尽量恢复病损椎体高度,随后进行局部麻醉并消毒术野区,麻醉产生效果之后,用个C型臂X线定位病损部位椎弓根的环形影,参照病人实际情况选择穿刺点,一般在棘突旁3cm左右。所选器材为骨水泥注射包(上海凯利泰公司)KMC球囊扩张器、压力泵等,在利用导引针放置套管,随后在透视情况下将球囊推进椎体1/3-2/3,加压150-250Psi,观察椎体高度,满意后停止加压,将球囊拔除,注射骨水泥,要多次、低压进行注射,术后病人维持卧位8到12个小时,等骨水泥硬化之后拔除穿刺针。

1.3统计学方法:将此次研究记录的数据分别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时定义为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VAS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Cobb角变化情况,PKP组病人明显优于PVP组病人,相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全球每年患有此病约有2亿人,而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约有病人30%到50%伴有压缩性椎体骨折,尤以老年人为主,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除心血管疾病之外的又一严重疾病,给社会和病人家庭都造成极大的负担。常规治疗方法疗程较长,效果不理想,且并发症较多,大多不能令病人满意;随着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发现与应用,以其止痛效果良好、可部分恢复破坏椎体的高度等优点,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及病人较高的满意度,逐渐成为OVCF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2]。

OVCF病人的治疗目的为解除病人疼痛,缓解症状;恢复病椎的形态和功能,预防再次骨折,促进病人康复;纠正畸形,减少病残[3]。本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术前和术后的VA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都较术前显著降低,表明PVP和PKP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止痛,但在短期内的止痛效果差别不明显,且有研究表明此两种治疗方法的止痛效果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两种方法都是要将在病损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进而起到稳定椎体形态,缓解病人疼痛,恢复椎体功能的作用[4]。但有所不同的是,PKP方法要在在诸如骨水泥之前先将椎体扩容,随后以较低的压力注入骨水泥,因此两种治疗方法中骨水泥的扩散方式不同,PVP方法弥散的更均匀一些,而PKP方法填充方式以大空腔为主,弥散相对不均匀,但其注入的骨水泥比PVP方法多,因此其硬度和强度要比PVP方法高一些,所以认为PKP要比PVP相对具有一些优势。另外,本组研究PKP组病人的椎体复位率要明显高于PVP组病人,这与国内一些其他文献报道一致,表明PKP对椎体的形态恢复和预防畸形都具有较大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PKP方法首先要扩张椎体空腔,能够压缩骨松质,密封静脉通路和骨裂隙,注入更加粘稠的骨水泥,可以达到减少骨水泥漏出,降低并发症的目的,而骨水泥漏出容易引发肺栓塞、神经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且结局将是灾难性的。综上所述,PVP和PKP都是治疗OVCF病人的有效方法,都可以明显降低病人疼痛,恢复椎体形态和功能,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江伟,郑杰.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比较[J].中医正骨,2010,22(5):27-28.

[2]王尔天,易伟宏.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时骨水泥填充效果及弥散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5):2- 4.

[3]贾小林,杨阜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止痛效果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1(1):53- 55.

[4]杨丰建,林伟龙,朱炯,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50-54.

论文作者:徐俊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分析PVP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论文_徐俊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