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帐户开放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能华[1](2008)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稳定 ——基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7年,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两件非常巧合而又影响深远的事情,一是金融开放不久后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卷入了亚洲金融危机;二是WTO成员在GATS框架下签署了《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把全球95%的金融服务贸易纳入自由化进程。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是否会导致金融危机?入世过渡期结束后的中国是否会重蹈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覆辙?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理论界存在许多相互冲突的观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研究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割裂了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本文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研究方法,引入DSGE模型,分析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经过数理推导,本文发现:在金融体系开放初期,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积累相对较低,资本的边际产出较高,外资银行的信息收集成本也较高,银行贷款的回报率较高。内资银行在经历了一段高利润、低风险、净值迅速增长的开放初期后,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其边际产出开始下降。同时,外资银行对东道国了解进一步加深,其信息收集成本下降,贷款利率下调。在国内银行仍然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开始下降的情况下,它们容易采取一些冒险行为,银行体系从而进入危机的敏感期。如果国内银行可以渡过这段敏感期,相对国外竞争者继续保持足够的成本优势,那么将进入一个低风险的稳健经营期。相反,如果危机敏感期宏观经济基础不稳定,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低下,监管又不到位,银行危机就容易爆发。利用上述理论,本文从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角度重新解读了亚洲盒融危机,说明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实现收益的同时,中期内可能存在风险。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新形势下的金融稳定问题。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资本大量流入,信贷扩张加速,资产出现泡沫;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监管当局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情况很相似。但是,我国多年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了位居世界第一的国际储备,短期外债占GDP比重较小,资本帐户不完全开放,财政状况持续盈余;而且,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内需的启动,对外部的依赖将逐步减弱,经济的规模效应将非常明显。因此,虽然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处在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但只要政策组合得当,就能顺利渡过难关,迎来金融服务业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
李剑峰[2](2008)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货币危机视角下的次序选择》文中认为资本账户开放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命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随着冰岛成为最后一个宣布实行资本账户开放的工业化国家,资本账户开放问题几乎全部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综览中外文献,开始阶段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研究大多与经济增长有关,即从收益角度研究资本账户开放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而20世纪90年代的几次危机之后,人们日益重视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从风险角度考察资本账户开放。但这些研究要么以定性研究为主,要么没有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纳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考虑。本论文正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认为对于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一方面实行资本账户开放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又容易引发货币危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要注重前提条件的建设,实行有次序的开放。具体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运用的研究方法、达到的研究目的以及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并给出了研究路线图。第二章是理论与文献综述,作为通篇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了资本账户及资本账户开放的概念,总结了资本账户开放的测度方法。其次,通过对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发现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效用的意见并不统一,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实施动因。再次,随着排序理论发展,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发展中国家应该有序地开放资本账户,只是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了不同的开放次序,不过鲜有研究是从货币危机控制角度展开的。最后,回顾了货币危机的相关理论,说明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危机确有影响,而且各子账户开放对货币危机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这就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了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诱致性动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动因呈现新的特点。通过对样本国家经常账户开放度与资本账户开放度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常账户开放对资本账户开放有着较强的诱致性作用,即经常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导致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第四章从货币危机的视角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国别经验的比较研究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的,否则,在缺少必要条件的情况下,贸然开放资本账户,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引发货币危机。但是在不同的经济基础条件下,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危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可以有效地化解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而较差的宏观经济基础则会放大这种可能性。因此,从避免货币危机的角度出发,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和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化。第五章基于货币危机的视角研究了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研究主要集中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本账户开放与其他宏观经济改革的次序;二是经常账户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三是资本账户内部各子账户开放的次序。通过第四章前提条件的研究可以看出,资本账户开放应在宏观经济改革的后期进行。通过国别经验的比较研究和基于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应为:经常账户开放先于资本账户开放;对于资本账户本身来讲,应先开放资本流入,后开放资本流出;先开放直接投资,后开放间接投资:在间接投资中,应先开放债权投资,后开放股权投资。第六章研究了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1996年中国成为IMF第八条款国,实现了经常账户的完全开放。随着经常账户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也呈上升趋势,资本账户开放不再仅仅是由政策强制性引导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经常账户开放诱致性引起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也有引发货币危机的可能,但是中国较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大大缓解了这种负面影响,因此,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也要注重前提条件的建设,应该排在其他宏观经济改革政策之后进行。同时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应该先开放引发货币危机风险较小的子账户,比较容易引起货币危机的子账户开放应在后期进行。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事实上基本遵循了这个规律,下一步的开放重点要放在对短期资本开放的控制方面,同时,要注重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动态监测。
邱崇明[3](2006)在《资本帐户开放的核心条件:理论与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认为,资本帐户成功开放的核心条件是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产业竞争力影响资本帐户开放的持续性的途径和我国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竞争力的现状,并对现阶段这一条件的成熟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程鹏[4](2005)在《资本项目管制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要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真正发挥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人民币必须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成为世界硬通货,这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在1996年11月正式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8条款规定,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下一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解除资本管制,加快了推进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步伐。然而,八十年代拉美国家金融危机,九十年代初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九十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又无不与资本帐户的恶化有关,这种状况促使我们反思,在我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权衡资本管制与资本帐户开放,采取何种开放模式,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本文从资本管制的相关理论研究入手,回顾了资本管制的历史与现实状况,对资本管制的动因、资本管制的具体操作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资本管制的效率问题,进而着重研究了资本帐户开放的相关理论。在对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资本帐户自由化的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资本外逃是发展中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最直接、最致命因素这一结论。其后,本文从资本外逃的相关理论着手,重点研究了资本外逃的动因和效应以及测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做了系统研究。最后,植根于前文的研究,探讨了进一步有序推进我国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战略和策略。本文经过系统研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本管制的效率在逐渐下降,资本帐户自由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资本管制只能够作为资本帐户开放进程中的一种权宜之计和辅助手段来加以运用。(2)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资本帐户自由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来看,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国际收支状况的持续恶化等是深层原因,这一点前人已有大量的研究,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在此
周自明[5](2003)在《“扩展三角”框架下的中国资本帐户开放》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的主要特征:在总体严格管制的背景下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这种开放特征造成了我国每年国际收支都能保持大量的顺差,而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是目前我国汇率能够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但大量的资本净流入会危害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这种危害被我国持续的通货紧缩所抵消了。但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迅猛增长,这种危害性逐步的凸现出来。对于未来的资本帐户开放的发展,本文的观点是:在三元冲突中保持货币政策独立而采用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是唯一合理的政策组合。
李俏梅[6](2003)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长,资本流动已成为许多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本流动增长相适应, 各国对资本帐户的管制已逐渐放松。截止1994年底,所有发达国家都已实现资本帐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放松对资本帐户的管制。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资本帐户的开放问题就显得日益重要。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WTO,这在客观上也将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本文首先将文章中涉及的有关资本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相关概念作了必要的介绍,然后着重分析实施该政策的利益和风险。资本项目可兑换给一国带来的利益主要包括:促进一国金融服务的专业化,从而使国际金融活动更有效率;刺激国内金融创新活动;提高资本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国内居民有机会在国际范围内对其金融资产进行分散组合,保证其收入和财富的稳定性;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等。在看到资本项目可兑换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必须强调发展中国家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引起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宏观经济金融的不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的冲突、国际收支平衡的难度、实际汇率升值会削弱一国出口部门的竞争力等。论文第二章分析了我国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内、外部动因。我国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内部动因包括:我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外部动因包括:在经常项目开放、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资本管制有效性降低及管制成本增大的压力、部分国际协议限制其成员国对部分资本项目下的交易进行管制、来自国际组织和金融强势国家的压力等。总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既需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也需要吸引外资弥补国内资<WP=3>金不足。开放的力度越大,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就会越高。从内部动因来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全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选择,外部动因仅仅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论文第三章阐述了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必须具备的条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一国来说,资本项目开放是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但同时,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改革措施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资本项目自由化与国内金融改革相适应、与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套、适度把握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与进度时,资本项目可兑换会给一国带来利益。反之,如果在条件不成熟时,贸然开放资本帐户,则有可能给一国国内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引发金融动荡和危机。因此,政府必须将它纳入全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来考虑,对相关的国内政策作出精心设计,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相应的条件,以确保其有效性。成功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必须具备以下经济、金融和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包括:综合国力的提高、适度的经济增长、通货稳定、良好的财政状况、经常帐户收支的稳定和微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健全。金融条件包括:利率市场化、弹性的汇率机制、完善的国内银行组织体系、发达的国内资本市场、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运用、间接的货币控制体系、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充足的外汇储备。政治条件即一国政局的稳定。论文还通过对智利、墨西哥、韩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回顾分析,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印证了以上条件。论文第四章首先分析了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现状及目前实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序安排,即先放开长期资本交易,后放开短期资本交易;先放开居民国外交易,后放开非居民国内交易;先放开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交易,后放开无真实交易背景的交易;先放开与实物交易有间接关联的交易,后放开与实物交易无间接关联的交易;先放开对自然人和企业的资本管制,后放开对金融机构的资本管制;先放开对私有企业的资本管制,后放开对国有企业的资本管制。 <WP=4>论文最后提出了为保障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利实施,我国在经济金融方面应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富有弹性;加快推进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深化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微观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造;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作等。入世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流动,大量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资本项下本外币汇兑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就显得尤其现实和重要。本人结合MBA几年中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较长时期从事外汇管理工作的实践感悟,对此课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由于本人能力与各项条件所限,文中观点与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学者不吝赐教,我将认真学习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探索。
张友祥[7](2003)在《国外推进资本帐户开放的经验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开放资本帐户的经验和做法 ,探讨总结了资本帐户开放的一般规律 ,提出了我国推进人民币资本帐户开放的基本策略。
孙艳红[8](2003)在《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其金融监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常帐户放开以及加入WTO,实现资本帐户的放开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资本帐户放开,一方面有利于一国充分利用外资,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国际投机资本,其大量流入和流出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会使该国出现利用外资的风险以及对金融业产生较大的冲击,甚至出现金融危机。在资本帐户放开的进程中如何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资本帐户放开后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降低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程度,是我国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外国资本帐户放开和金融监管的经验和教训,并针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现资本帐户放开的进程中要制定放开的步骤,以及从监管理念、金融法律法规、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外汇管理改革、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处置金融危机应急方案、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合作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以为金融改革的决策者们提出一些建议。
叶伟春[9](2002)在《论中国的资本帐户开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开放资本帐户争论很多 ,主要集中在开放资本帐户的好处是否会超过它的成本和风险。本文经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后认为 :中国应该也不得不开放资本市场 ,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
胡红业[10](2002)在《资本 帐户开放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资本帐户的开放已不再仅仅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各国经济决策的现实意义越来越突出。孕含在资本帐户开放中的巨大风险,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管对其加以防范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资本帐户开放的各种反对意见也此起彼伏。对中国而言,加入WTO后金融业将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资本帐户的开放似已成为当务之急。可国内金融机构的脆弱,金融监管水平的低下,又使人们对这一进程中的巨大风险怀有深深的忧虑。
二、资本帐户开放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本帐户开放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稳定 ——基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迅速发展的金融服务贸易 |
1.1.2 与金融自由化相伴的金融危机 |
1.1.3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 |
1.2.2 金融自由化、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
1.2.3 金融稳定、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4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起因、效应与测度 |
2.2 关于金融不稳定原因的探索 |
2.2.1 金融危机的理论体系 |
2.2.2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 |
2.3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稳定性 |
2.3.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金融稳定的不利影响 |
2.3.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 |
2.3.3 外资银行进入与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金融服务贸易:从壁垒走向自由化 |
3.1 金融服务贸易的性质及其壁垒 |
3.1.1 金融服务贸易的性质 |
3.1.2 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种类 |
3.1.3 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原因 |
3.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必然性 |
3.2.1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
3.2.2 全球经济金融管制的放松 |
3.2.3 信息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 |
3.2.4 国际金融创新的发展 |
3.2.5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影响 |
3.3 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协调体系 |
3.3.1 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推动 |
3.3.2 WTO驱动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
3.3.3 《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协调原则 |
3.3.4 对《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的简要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 |
4.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 |
4.1.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际资本流动 |
4.1.2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 |
4.1.3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 |
4.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宏观调控与金融稳定 |
4.2.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监管 |
4.2.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信贷扩张 |
4.2.3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货币政策 |
4.3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机构效率与金融稳定 |
4.3.1 竞争效应与金融稳定 |
4.3.2 溢出效应与金融稳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稳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
5.1 假设 |
5.2 企业与银行的最优化 |
5.2.1 企业 |
5.2.2 外资银行 |
5.2.3 国内银行 |
5.2.4 均衡解 |
5.3 从金融抑制到金融开放的动态演进 |
5.4 本章小结 |
附录5-1 a_t与z_(it)的关系 |
附录5-2 一阶条件的推导 |
第6章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稳定:亚洲金融危机再解读 |
6.1 样本国家的选择 |
6.2 样本国家金融服务贸易开放进程 |
6.3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东南亚金融危机 |
6.3.1 短期波动与长期收益 |
6.3.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信贷扩张与资产泡沫 |
6.3.3 商业存在与金融稳定 |
6.3.4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利率变化 |
6.4 本章小结 |
附录6-1 亚洲5国对外资银行商业存在形式的限制 |
第7章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金融稳定 |
7.1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历程与特点 |
7.1.1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历程 |
7.1.2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特点 |
7.1.3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与TFS开放的新趋势 |
7.2 中国目前金融稳定面临的新形势 |
7.2.1 中国金融业目前的稳定状况 |
7.2.2 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稳定 |
7.3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金融稳定 |
7.3.1 金融业开放加速资本帐户开放进程 |
7.3.2 金融业开放与我国信贷扩张和资产泡沫 |
7.3.3 金融业开放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
7.3.4 金融业开放挑战宏观调控能力 |
7.4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后的金融稳定对策 |
7.4.1 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夯实金融稳定的经济基础 |
7.4.2 继续保持渐进可控的金融服务业开放策略 |
7.4.3 控制短期资本流动、逐步开放资本帐户 |
7.4.4 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
7.4.5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持金融业健康和稳定 |
7.5 本章小结 |
附录7-1 入世后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大事记 |
附录7-2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银行业开放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货币危机视角下的次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架构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的含义 |
第二节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
第三节 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选择 |
第四节 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危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诱致性动因研究 |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账户开放 |
第三节 经常账户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货币危机视角下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 |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条件的比较研究:相对失败的案例 |
第二节 资本账户开放条件的比较研究:相对成功的案例 |
第三节 资本账户开放条件的实证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货币危机视角下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选择二 |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比较研究 |
第二节 经常账户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实证研究 |
第三节 资本流入开放与资本流出开放次序的实证研究 |
第四节 直接投资开放与间接投资开放次序的实证研究 |
第五节 债权投资开放与股权投资开放次序的实证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货币危机视角下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 |
第一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诱致性动因 |
第二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 |
第三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选择 |
第四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演进与发展 |
本章小结 |
中文参考文献 |
外文参考文献 |
后记 |
(4)资本项目管制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2 资本项目管制的理论研究 |
2.1 资本项目管制的涵义 |
2.2 资本项目管制的起源 |
2.3 资本项目管制的动机 |
2.4 资本项目管制的类型和结构 |
3 资本项目管制的的历史、现状与效率 |
3.1 发达国家资本项目管制的历史回顾 |
3.2 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管制的历史回顾 |
3.3 资本项目管制的现状 |
3.4 资本项目管制的效率分析 |
3.5 资本项目开放的必然性 |
4 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与国际经验 |
4.1 含义和标准 |
4.2 国际收支账户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
4.3 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解释 |
4.4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总体态势和国际经验 |
5 资本外逃的动因与效应 |
5.1 资本外逃的涵义 |
5.2 资本外逃的动因分析 |
5.3 发展中国家资本外逃的效应 |
6 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 |
6.1 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 |
6.2 中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分析 |
6.3 我国的资本项目管制防范资本外逃的有效性 |
6.4 目前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方式 |
6.5 我国资本外逃的测算 |
7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战略和策略 |
7.1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回顾与现状 |
7.2 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的顺序 |
7.3 有序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探讨和政策建议 |
8 结论、政策含义及扩展方向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扩展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2 对资本交易支付无限制的IMF 成员国和地区 |
附录3 IMF 成员国和地区资本交易管制情况 |
附录4 第六章使用到的基本数据 |
(5)“扩展三角”框架下的中国资本帐户开放(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1 各国资本帐户开放的历史回顾及相关研究 |
1.1 各国资本帐户开放的历史回顾 |
1.2 关于资本帐户开放的研究 |
1.2.1 关于资本帐户开放前提条件的研究 |
1.2.2 关于资本帐户内部开放顺序的研究 |
2 对我国资本帐户开放“起点”的界定 |
2.1 “起点”不应该界定在过去 |
2.2 “起点”也不应该设在一个不可预期的未来 |
2.3 QF11的出台可以作为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的起点 |
3 三元冲突及其扩展 |
4 “扩展三角”下我国汇率制度性质分析 |
4.1 名义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 |
4.2 我国固定汇率的形成机制 |
4.3 小结 |
5 “扩展三角”中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现状分析 |
5.1 目前我国资本帐户开放“明紧实松” |
5.2 我国资本帐户开放度的数量分析 |
5.3 我国资本帐户开放度的结构分析: |
6 目前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牲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
6.1 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的主要特征 |
6.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
6.2.1 直接投资对资本帐户的顺差贡献 |
6.2.2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常帐户的逆差贡献 |
6.2.3 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收支净效应 |
7 扩展三角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程度分析 |
7.1 扩展三角中,我国Y<1 |
7.2 对外资本流动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机制 |
7.3 资本净流入我国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
8 “扩展三角”下政策组合的选择 |
8.1 我国目前“扩展三角”的形成机制 |
8.2 我国扩展三角将来的发展 |
8.2.1 我国货币政策服务目标的取向分析 |
8.2.2 资本帐户开放下固定汇率制度的可维持性 |
8.3 本章小结 |
9 总结 |
参考文献 |
(6)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关理论基础 |
一、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标准 |
二、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利益 |
三、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 |
第二章 我国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动因分析 |
一、 我国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内部动因 |
二、 我国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外部动因 |
第三章 资本项目可兑换应具备的条件与实证分析 |
一、 经济条件 |
二、 金融条件 |
三、 政治条件 |
●案例一 智利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与教训 |
●案例二 墨西哥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与教训 |
●案例三 韩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与教训 |
第四章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序安排及政策建议 |
一、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现状 |
二、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序安排 |
三、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政策建议 |
主要参考书目 |
致谢词 |
(8)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其金融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1 资本帐户开放产生金融风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1.1 资本帐户开放产生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
1.1.1 资本帐户开放的涵义及特点 |
1.1.2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点 |
1.1.3 国际资本流动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 |
1.1.4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评价 |
1.2 资本帐户开放产生金融风险的实证分析 |
1.2.1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容易受到冲击 |
1.2.2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影响 |
1.2.3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业的影响 |
2 发展中国家资本帐户开放经验与发达国家资本帐户开放的金融监管比较及启示 |
2.1 发展中国家资本帐户开放的经验 |
2.1.1 总体概述 |
2.1.2 资本帐户开放的基本特征 |
2.1.3 发展中国家资本帐户开放的典型案例 |
2.2 发达国家资本帐户开放的金融监管比较 |
2.2.1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发展历程比较 |
2.2.2 主要发达国家资本帐户开放的金融监管比较 |
2.3 各国资本帐户开放经验与金融监管比较的启示 |
2.3.1 资本帐户开放必须循序渐进 |
2.3.2 金融稳健高效发展需要有效的金融监管 |
3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 |
3.1 资本帐户开放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 |
3.1.1 资本流动加大金融风险 |
3.1.2 国内部分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日渐显露 |
3.1.3 各项制度接轨风险难测 |
3.1.4 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增加了金融风险 |
3.1.5 混业经营使监管协调难度加大 |
3.2 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3.2.1 监管理念滞后 |
3.2.2 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 |
3.2.3 监管部门之间联动合作不足 |
3.2.4 外汇管理改革滞后 |
3.2.5 监管机制不完善 |
3.3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 |
3.3.1 制定资本帐户开放的步骤 |
3.3.2 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 |
3.3.3 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 |
3.3.4 建立金融监管部门间的联动合作机制 |
3.3.5 加快外汇管理改革步伐,积极推进资本帐户开放 |
3.3.6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
3.3.7 制定处置金融危机应急方案 |
3.3.8 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与交流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论中国的资本帐户开放(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本帐户开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一) 资本帐户开放的古典理论 |
1.资源的重新配置 |
2.平稳消费 |
3.分散风险 |
4.增加竞争 |
5.经济自律 |
(二) 资本帐户开放的实证分析 |
1.资本帐户开放对FDI的影响不大 |
2.不同国家对于国际资本市场的进入水平是不对称的 |
3.资本帐户开放对一国经济增长没有正面效应 |
4.资本帐户开放会增加一国的不稳定性 |
二、中国是否应开放资本帐户? |
(一) 资本帐户开放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
1.资本帐户开放给中国所带来的好处 |
(1) 增强竞争, 提高资本效率。 |
(2) 增加资本积累。 |
(3) 资本帐户开放可以促进中国的金融深化。 |
2.资本帐户开放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
(1) 引发逆向选择。 |
(2) 增加道德风险。 |
(3) 引起金融动荡。 |
(4) 增加人民币的汇率波动。 |
3.中国开放资本帐户并不一定会引发金融危机 |
(二) 中国开放资本帐户的其它原因 |
1.资本控制的代价巨大 |
2.资本控制的效率不断下降 |
3.资本流动加剧客观上也要求中国开放资本项目 |
三、中国的资本账户该如何开放? |
(一) 采用渐进主义的开放进程 |
(二) 合理安排资本项目开放顺序 |
(三) 为资本帐户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 |
1.增强信息透明度 |
2.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
3.促进企业的健康运行 |
4.保持银行系统稳健经营 |
5.采取灵活的汇率政策 |
四、资本帐户开放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稳定 ——基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研究[D]. 刘能华. 复旦大学, 2008(03)
- [2]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货币危机视角下的次序选择[D]. 李剑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3]资本帐户开放的核心条件:理论与实证分析[J]. 邱崇明. 国际金融研究, 2006(02)
- [4]资本项目管制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研究[D]. 程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5]“扩展三角”框架下的中国资本帐户开放[D]. 周自明. 浙江大学, 2003(04)
- [6]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探讨[D]. 李俏梅.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2)
- [7]国外推进资本帐户开放的经验及启示[J]. 张友祥. 经济纵横, 2003(07)
- [8]我国资本帐户开放的金融风险分析及其金融监管[D]. 孙艳红. 暨南大学, 2003(03)
- [9]论中国的资本帐户开放[J]. 叶伟春.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2(06)
- [10]资本 帐户开放分析[J]. 胡红业. 金融纵横,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