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治疗分析论文_邹彬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每年发病约3个月,持续2年以上[1]。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起病缓慢,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2]。西医中,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中以咳痰、咳嗽为主要症状[3]。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六淫外邪犯肺所致,多为风寒、风热、燥邪犯肺,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导致咳嗽。在临床治疗中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用药时应因势利导、轻宣肺气,不能随意使用滋腻、敛涩留邪等药物。治疗时需分清虚实主次,标本兼治,预防病情的迁延。本文主要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符合西医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候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4];7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5±5.6)岁。病程:2-10年,平均(5.6±2.7)年;观察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7.1±5.4)岁。病程:2-11年,平均(5.9±2.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⑴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抗炎、止咳、平喘、祛痰、增加通气,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⑵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药方内容包含:淫羊藿30g、生地黄20克、苦杏仁20克、山药20克、菌灵芝30克、麦冬20克、五味子20克、枸杞20克、肉桂6克、川贝6克、甘草6克。加减:虚寒者加附片、熟地。痰热者去肉桂,加银花、桔梗。肺燥者加黄精、熟地。瘀血症状明显者,加赤芍、莪术。每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8周。

1.3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经X线胸片检查病灶基本吸收,肺部哮鸣音大大减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经X线胸片检查病灶部分吸收,肺部哮鸣音部分减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经X线胸片检查病灶吸收小部分,肺部哮鸣音减少一部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经X线胸片检查病灶部分吸收无变化甚至加重,肺部哮鸣音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为急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未及时治疗继发而来[5]。研究表明,若未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将引发肺心病、肺气肿等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率呈显著趋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极其复杂,目前尚有许多因素未明。近年来认为倾向于与吸烟、大气污染、过敏和感染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主要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及对症治疗等,平喘常以抗生素联用氨茶碱等,单纯西医治疗对慢性喘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虽有疗效,但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而且病情易反复、病程长久、免疫功能低,机体已适应慢性低氧状态,加之患者多反复或盲目联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菌、菌群失调及其他毒副作用[6-7]。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身体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肺,肺气得不到正常的宣降,从而导致肺脏的虚弱,日久累及脾肾,在病情上一般表现为虚实夹杂,或偏寒或偏热,日久成瘀。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宿病,容易反复发作,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中应养阴润肺、扶正补虚,重视肝脾肾的治疗,同时防止宣散过度导致正气受损,注意调护正气。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酌情用药,适当加用补肾纳气、理脾益气药物。并进行饮食调摄、运动干预、保暖干预等。中医中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肺脾气虚型、痰浊壅肺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8]。本次药方淫羊藿、山药、生地黄等能起到较好的补肾效果,其中的淫羊藿在补肾壮阳的同时,还可祛风除湿改善的肺通气功能。苦杏仁、甘草等药物具有宣肺止咳效果,能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加减:虚寒者加附片、熟地。痰热者去肉桂,加银花、桔梗。肺燥者加黄精、熟地。瘀血症状明显者,加赤芍、莪术。菌灵芝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等,有相关的动物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菌灵芝对呼吸系统有祛痰、抗菌作用。有临床报道服用灵芝片,日3次,每次1片在15-30天开始见效。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枸杞具有润肺、滋肾的功能。肉桂主治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等。川贝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的功效,用于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火咳嗽等。赤芍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所有药方配伍在一起起到清肺化痰、祛邪止咳平喘的作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能够巩固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达到临床防治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荣乐.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153-155.

[2]钟昌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4,40(09):73-75.

[3]黄健忠.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12(10):30-32.

[4]王会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1(01):121-122.

[5]张建华,刘惠俐,富丽芳.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39(7):504-506.

[6]张辉,范杰,何彩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50例[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1,9(3):67-68.

[7]苗凤英,魏汉林,伍青,等.三拗片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4例[J].中医杂志,2013,54(22):1957-1958.

[8]张德炎.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9(11):150-151.

论文作者:邹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  ;  ;  ;  ;  ;  ;  ;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治疗分析论文_邹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