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中医院急诊科 264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退热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参与本次实验的急诊发热患者共150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各75例。将常规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分别应用于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于发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减少患者发热情况,提高其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退热原因;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方式
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急诊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出现高热情况,容易促进患者病情发展,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1]。不同急诊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发热原因均不同,医护人员要探寻其发热原因,采取合理护理操作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选取150例患者,对部分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患者发热情况明显改善,具体实验过程、结果数据如下文内容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实验的急诊高热患者共150例,均为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n=75)和参照组(n=75)。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最大和最小年龄分别为81岁和20岁,平均年龄为(50.5±1.5)岁。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36,年龄区间为22-81岁,平均年龄为(51.5±1.3)岁。对于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均知晓、自愿签署同意书,其家属予以完全支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指标比较,没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有实验研究前提条件。
1.2 方法
参与本次实验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安排为患者安排安静整洁病房,为其调整病房温度及湿度,为患者营造良好护理环境。同时对患者予以传统物理降温操作。本实验研究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护理操作如下文讨论阐述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参与本次实验的150例急诊高热患者产生的实验指标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用%表示,用X2检验,当P<0.05的环境下可以继续后续实验讨论分析。
2 结果
相比于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7%,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实验指标已经由表1整理归纳。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急诊患者出现高热情况多与其患病病情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常见易发生高热病症多为急腹症、重感冒、乙型脑炎等,患者一旦出现高热情况,医护人员要探寻其发病原因,同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免病症发展,增加临床治疗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实验选取150例急诊高热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行常规护理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7%,数据差异显著(P<0.05)。从实验结果能够看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达到预期临床效果,这种护理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
3.1 发热原因
一般情况而言,急诊患者患病后其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活性明显,同时其数量也明显超过患者机体的白细胞球数量,白细胞球不能够对细菌病毒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急诊患者发热会起到防御的效果,能够起到杀死病毒细菌的作用,但是发热情况严重、并持续高烧的话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发展,增加临床治疗风险,就于此医护人员要探寻不同病症患病原因,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3.2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
首先,中医护理操作。中医护理多采取取穴补泻方法护理,医护人员要分析患者具体患病类型及不同患病原因,急诊患者临床最常见的为表热,通常这类患者多患有重感冒护着风寒,医护人员要在患者的曲池、足三里和最重要的一个穴位即合谷下针,下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及退热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内热的情况,这类患者与表热患者完全相反,其在患病过程中机体出现比较明显的高热、大汗情况,这类患者可以采取中医放血操作,多为十宣放血,同时下针穴位多选取中脘、大推、委中和另外两个常见穴位肺俞和六俞等。从中医角度来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阴虚热和阳虚热两种,前者患者多表现为盗汗心悸、午后潮热等,后者患者多表现为自汗喘促和脉虚舌淡[2],这两类患者中医临床护理操作中选取的穴位,前者为六俞、后溪和另外两个穴位间使和三阴交;后者为膏盲、间使、肾俞和另外一项临床常用穴位后溪。对不同病症发热情况予以不同中医穴位护理操作,能够达到预期临床效果。
3.3 西医护理
从西医角度来讲,急诊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操作主要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药物护理三方面入手。通常急诊患者病症多比较危机,临床治疗风险较大,患者及家属均存在担忧害怕等不良情绪,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低。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患者具体患病情况、高热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等,起到安抚的作用,减缓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接受后续临床治疗。饮食护理多采取食疗降温的方式,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多饮用鲜芦根汁或者藕汁等,其能够起到解热发汗、排泄体内毒素的作用,有效退热。药物护理的话主要是护理人员遵照医嘱为患者应用合理剂量解热镇痛药物,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退热的目的,达到预期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分析不同急诊患者发热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能够有效退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伟平,黄木娣.两种不同擦浴方法对高热患儿降温效果的护理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2):126-128.
[2]林惠玲,范玉梅,陈燕等.小儿高热惊厥的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1):56-57,60.
论文作者:毕志英, 许春苗, 张丽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高热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情况论文; 穴位论文; 原因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