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公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四川省 636000
摘要:目前,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具有截面积大、体积大等特点,提高建筑整体质量的同时,也对其施工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我国虽然在现代化建筑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方面,拥有这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体系,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发展需求,应当从混凝土制备、运输使用、养护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推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进步。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 导言
社会经济的进步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土木工程建筑也呈上了顺风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生活上衣食住行的各种要求,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来说,人们就其整体施工质量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施工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要明确施工中的不足之处,采取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改进。
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优势
混凝土结构主要是以水泥、水、砂、石为主原料再辅以其他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浇筑而成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结构中,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混凝土结构材料易于运输,同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容易被外界环境腐蚀和非人为破坏;其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未凝结的混凝土可以根据设定的相关要求,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第三,混凝土结构可以配合钢筋材料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牢固性,在内部加装钢筋等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有效增加混凝土的抗震和抗爆性能;第四,混凝土结构的组成材料取材方便,便于生产。
3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混凝土原材料及配比方式不合格
混凝土材料在进场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工程采购员选购的主材料不合格,抑或复验员检验不严格,致使混凝土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方式不合格也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性能,直接威胁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性能。
3.2由于外界温度因素导致裂缝
在建筑过程中,尤其是在土木建设施工环节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常常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即混凝土外界的气温太低,混凝土外部跟内部之间的温度会出现一个较大差值,即温度应力。而温度应力的出现就会导致裂缝出现。如果温度应力越大,那么混凝土的裂缝就越大。就当前而言,由于土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混凝土浇筑在建筑面积上又比较大,进而导致地基对混凝土形成一种约束作用,而且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越大,地基对其产生的约束力也会越大。
3.3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不到位
混凝土结构在现浇过程中,需要利用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而一些建筑项目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往往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会忽视这一环节,或者是在浇筑工作完成以后,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浇水。而这些忽略的施工工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特性,最终威胁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分析
4.1加强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
在当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首先,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水泥的使用量进行有效的测量与控制。这是由于水泥作为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原料,对混凝土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实际施工中,水泥一旦与空气进行接触,就会挥发掉一部分的热量,而这些热量就进入了混凝土的内部,这样一来,水泥的使用量就会明显降低,同时还会影响热量的传送。其次,要求工作人员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这是由于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其温度极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应选择在具有适宜温度的环境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
4.2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土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环节应当注意投加次序,以及投加量。对将要混合的多种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做好规划,分清次序,并且对加水量进行严格把控,另外由于混凝土具有凝结性,一旦长时间放置会出现凝结现象,因此应当定期进行搅拌设备的清理,同时应当避免过夜混凝土的使用。运输过程中,尽量采用搅拌罐进行运输,防止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凝结分层,限制混凝浇筑的实际效果。
4.3促使地基对混凝土约束力的下降
地基对混凝土存在着一定的约束力,为了有效地降低地基对混凝土所约束力,一般情况下想办法促使地基对混凝土约束力的下降。由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会随着混凝土结构自身内温度应力变化而变化,鉴于此,故而可以采用减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而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约束力减少,而为了减少混凝土自身内部存在的温度应力,可以采用以上办法减少混凝土内部存在的温度应力而达到目的。此外,积极采用保温措施也是积极的措施。比如积极采用蓄水法或者是保温措施,保证混凝土内部温度跟外部温度的温差小一些,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减少
4.4加强抗裂技术的应用
同时,抗裂技术能够对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的处理,是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抗裂技术的应用。这是由于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现场,混凝土结构极易受施工材料、混凝土质量与浇筑质量的影响,进而出现裂缝,而混凝土裂缝对工程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以及后期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首先,一旦在施工现场出现裂缝,工作人员应立即采用抗裂处理技术进行处理,降低施工裂缝的危害。其次,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通过对混凝土底板的连续浇筑,有效的降低裂缝的残留率。最后,工作人员还应在进行浇筑工作前对裂缝处进行处理后,再进行裂缝浇筑,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率。
4.5拆模技术
混凝土模版的应用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当完成相关部分的施工后则需要进行拆模,在拆模时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根据承重程度递增的形式来拆除。模板拆除是有一定时间规范的,当超过了时间标准也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在拆除时要综合考虑到时间问题、承重问题以及温度问题等,尤其是不承重部分,若其自身强度没有达到工程标准而提前拆除,会对混凝土结构棱角造成破坏,承重部分也是同样的拆除原则。
4.6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技术控制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浇筑质量和混凝土配置质量的控制,并按照规定的浇筑顺序进行操作,对剪力墙、板、柱、梁要一次性完成浇筑施工。在浇筑及振捣作业后,需在12h内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和养护处理。在拆模以后,要首先对混凝土进行喷水养护7d以上,具体时间要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湿润情况而定。目前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是覆盖浇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及塑料薄膜养护法这三种,如果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应该采取蓄热法或是添加外加剂的养护方法进行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受冻而影响性能。
5 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当前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对土木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进而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有效提高,为土木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广林.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5):81-82.
[2]钟奇.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205.
[3]黄海东.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1):30-31.
论文作者:王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温度论文; 裂缝论文; 应力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