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市地州镇中心小学 533808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教室,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如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势必带来教学的一些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质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素质,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支持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将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我们的教学能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更趋于最优化。时下,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领域的介入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确大有帮助。它便捷的操作方式、新颖的表现形式对于化解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形成高知多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活动更具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情趣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现在谈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激活情趣,于课堂“开篇”时
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辅助课件,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根据我们南方的气候,孩子们很少看见下雪,更不要提走进雪景的快乐了。因此上课后,我先播放雪花儿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动态画面,那飘洒的舞姿、银装素裹的世界、动人心弦的乐声和老师动情的语言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一连串丰富生动的情境之中。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下雪天自己会怎么玩,交流完内心的想法后再点击画面,出现文中的几种小动物。“小动物们在雪地里会玩些什么呢?”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学习目标,顺利地走进文本。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和学习目标,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动物过冬》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先出示教材中的春季情景,画面中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树林里到处生机勃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着播放深秋黄叶满地、枯枝风中摆动作响的场面,配以“小树”的声音:“冬天快来了,小动物们都去哪里了呢?”以动画形式显现情境,随后演示课题,引入学习目标中,深深地吸引住学生,为学习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直观显示,于教材抽象处
小学生阅历有限,往往在理解和领会教材中概括性描述的内容或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文字时有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因此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这些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如《可爱的草塘》一文的教学,学生读到“近处的呈浅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时,那么辽远的意境是学生凭空想象不出来的。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再现草塘的美,学生读书即能理解了。
三、发展创造,于思维训练点
学生智力结构优化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借鉴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可依赖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把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展儿童语言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教学《月光曲》一文中写皮鞋匠的联想一段话时,播放动听的《月光曲》,并配以饱含激情的朗读感染学生,让学生细心感受、体会,然后想象月光下海面上的不同景象,用画笔描绘或用语言文字表达。学生的思维能走多远,画笔就能画出多少,语言就能产生多少。
四、拓展创新,于课堂总结时
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而教师却希望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画龙点睛之笔,使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升华。此时,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或以快捷有趣的形式对本课作高水平的总结,都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守株待免》一课的结束环节,我们可以先播放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庄稼地里处处荒草,种田人一无所获而又无可奈何”,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课文留白处想象创造,表达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产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思想得到升华。语文教学还应把学生的创新引向课外,引入知识的海洋。如在《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课结束前,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环节:1.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网上实践操作,体会网络的作用。2.放飞想象的翅膀,为信息高速路开道。如“未来信息高速路由我规划”:想象未来的信息高速路会是怎样的;以“奇妙的网络世界”为题,写几段话,均在网上完成。有创新的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活动。同样,有创新的学习,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精心制作选择、合理运用适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现代信息技术,并把握好运用的时机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就能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使语文教学得到优化。
参看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2000]35。
[2]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思考》。
论文作者:梁燕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就能论文;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目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