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峻山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峻山

张峻山

(解放军第404医院中医科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P<0.01。结论: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42-01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由于胃黏膜病理萎缩变薄,其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而引发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CAG属于胃脘痛,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可改善CAG,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予益气活血方剂与西药常规用药进行比较,探讨中医治疗CAG的疗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均为门诊收治的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男57例,女4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6月~20年,平均10.25年。胃镜及病理分级:轻度52例、中度30例、重度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口服甲硝唑400mg,兰索拉唑30mg,左氧氟沙星200mg,2次/天。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益气活血治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方药为益胃汤加减方,给予麦冬10g、白芍10g、沙参l0g、丹参10g、当归10g、枳壳9g、半枝莲9g、党参15g、姜半夏9g、黄连5g、白花蛇舌草15g、龙葵9g、炒扁豆15g、甘草9g。根据症状进行加减方剂。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加用浙贝8g、莪术8g、白花蛇舌草30g、水蛭8g;伴胃黏膜脱垂者加用升麻9g、柴胡9g、炮山甲9g、桔梗9g;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发炎者加用白芷l0g、白及10g、海螵蛸10g;伴有腺体不典型增生者加用浙贝10g、生牡蛎15g、炮山甲10g:伴胆汁反流者加用竹茹9g、郁金9g、柴胡9g;胃酸缺失者加乌梅12g、木瓜12g;嗳气者加旋覆花12g、代赭石20g。口服每日两次,于饭前30min各服1剂。两组治疗期间,均不得同时服用其他中、西药物。忌烟酒辛辣、油腻食品。以清淡饮食为主。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月,停药后复查纤维胃镜,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3诊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消失,胃镜复查结果表明急性炎症明显改善,慢性炎症好转,患者饮食正常且体重增加,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异型增生和肠化恢复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轻,胃镜复查结果表明黏膜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急性炎症好转,慢性炎症减轻,患者饮食好转,腺体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炎症未见消失,患者体重无增加,胃镜和病理检查腺体、异型增生及肠化均无改善,但病情未恶化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 显效26例(52%),有效22例(44%),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 显效21例(42%),有效19例(38%),无效10例(20%),总有效率8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目前西医常规治疗CAG的药物主要是两类:一类为铋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另一类为质子泵抑制剂(PI)联合两种抗生素,兰索拉唑主要功效是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左氧氟沙星在胃粘膜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达到了杀菌浓度,能特异性清除HP。甲硝唑是一个传统的治疗HP的药物。在中医质量方面,周文学[1]认为CAG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伴湿热、胃阴不足、肝胃不和、瘀血阻滞等引起,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机体食物的存储、运化功能失调,热毒侵袭、肝胃郁热、血气瘀滞,久之引起病变。刘启泉等[2]认为CAG的基本病机是胃失濡养,胃络瘀阻而导致胃气失和与气机不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热毒蕴结、气机郁滞、湿浊中阻、瘀血停滞、阴液亏虚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总之,CAG是因为脾胃不调引起,长期淤积形成,主要的治疗方向是健脾和胃、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治疗方中君药为白芍、麦冬,性味甘酸,起到化阴健脾、和中养胃的功效,辅以麦冬、沙参、玉竹等性味甘凉者,起到滋养胃上皮细胞、胃黏膜,恢复萎缩腺体的功能;当归、党参与白芍配伍具有补气血通经络的作用,丹参同用可清除旧的瘀血,有利于新血的荣养生成。新的气血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不仅可使萎缩的胃黏膜腺体恢复血运,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抑制胃炎发展的作用。通过本组研究所得,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故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好于西医单独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学文.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旨要[J].中医药学刊,2004,20(5):558-559.

[2] 刘启泉,刘晓明,刘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J].河北中医治疗,2004,24(7):557.

论文作者:张峻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峻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