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锁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素华

优质护理服务在锁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素华

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锁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上肢骨科2015年02-2016年03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锁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35%,对照组为82.42%,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9.5%,对照组满意度81.23%,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例,肩周炎2例,愈合畸形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8例,肩周炎12例,愈合畸形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锁骨骨折患者中可以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优质护理;围手术期

锁骨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全部骨折的 5%,占肩胛带损伤的 44%[1]。由于锁骨的位置相对表浅,因此骨折移位明显,闭合性复位难以达到解剖对位,容易发生骨折畸形,严重的影响患者外观【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而有效的护理、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必要措施、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我院在锁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有针对性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上肢骨科2015年02月-2016年03月收治的诊断明确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车祸致伤59例,摔伤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78±3.21)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64±3.2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锁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1.2 术前护理

1.2.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肢抬高制动,避免侧卧位,以免不良应力作用骨折端;骨折72 h 内予患肢冰敷,遵医嘱行脱水消肿治疗。密切观察患肢肢端血供和感觉运动等情况,重视患者主诉,若有手指麻木、感觉异常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1.2.2 术前准备:术前晚用洗必泰对术区皮肤进行清洁。了解患者既往用药史,掌握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遵医嘱定时协助患者服药,术前1 d 遵医嘱进行皮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1.2.3心理干预 锁骨骨折患者由于疼痛、担心手术结果,易产生害怕、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针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以及局部皮肤软组织情况,例如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是否耐受手术,明确肢体有无感染性病灶等。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并对手术疗效有焦虑心理。所以做好心理护理是术前护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对患者骨折治疗、术后康复认知程度的宣教,说明手术的重要性,通过治疗成功病例消除患者心中顾虑,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开展。对病人的各种疑虑要详细耐心解答,使患者接受手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和医护人员配合。可以通过介绍病房中手术后病例和拆除内固定的病例以及患者之间的互相沟通来增强护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术后护理

1.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术后回病房,注意观察患者意识与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创腔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扭曲脱落;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固定;密切观察术肢肢端感觉活动情况,避免敷料包扎过紧。

1.3.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6小时进食富含纤维、维生素、钙及蛋白质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

1.3.3 疼痛管理 认真倾听患者主诉,有的患者担心镇痛药物会影响切口愈合、导致记忆力下降、有成瘾依赖等不良反应。我们要引导患者意识到疼痛对机体的危害和超前镇痛的目的,及时解除患者顾虑,准确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对疼痛的耐受力,以便对患者采用恰当的镇痛方法及选择镇痛剂的种类、剂量等,避免使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根据疼痛的性质、程度选择理想的药物,确实、有效的解除疼痛。对疼痛原因明确者进行预防性使用超前镇痛药,比术后疼痛时再用药能更有效地控制疼痛。对于术后所带入自控镇痛(PCA)药物,我们要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密切观察穿刺置管部位有无渗出,防止导管折叠、扭曲或脱出而影响药物输入,降低镇痛效果;严密观察其有无嗜睡、乏力、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排尿异常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3.4 舒适护理 协助患者采用舒适体位,置术肢于功能位,避免侧卧位,以免不良应力作用骨折端和内固定物,以利于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在进行检查及治疗护理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或减少疼痛刺激。

1.3.5 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康复应循序渐进进行,指导患者行保护性主动被动功能锻练,要遵循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最终完全负重的过程,这样才能防止内固定物松动、滑脱、断裂,避免二次手术痛苦。患者早期由于有颈腕的悬吊固定可以练习握拳、屈肘,重点开展腕部和肘部锻炼;术后中期要严格制动肩关节减少肩关节运动减轻疼痛,但是应开展腕关节与肘关节运动;术后晚期指导患者进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随后开展肘关节与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等练习。第三指导患者进行院外功能锻炼,骨折固定对于肩关节的影响主要是前屈上举,可以用手掌在墙面练习爬墙;指导患者开展环形运动,肘关节伸直以患侧肩关节作为中心使用前臂空中画圆的活动,最终以达到完整圆锥形为标准,圈由小及大。

2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35%,对照组为82.42%,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9.5%,对照组满意度81.23%,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例,肩周炎2例,愈合畸形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8例,肩周炎12例,愈合畸形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诸多因素的增多锁骨骨折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模式是采取保守治疗,但是研究发现该方案患者术后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的丧失,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畸形愈合,影响到患者外观[3],目前临床上主张对锁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表现出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肩周炎以及骨折畸形,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压力,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带来沉重的负担[4]。笔者对锁骨骨折患者开展了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优质护理是将患者作为中心,通过强化基础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延伸了护理专业的内涵,整体提升了临床护理水平。由于患者接受手术以及创伤疼痛等使患者出现心理负担,表现出焦虑、忧郁等情绪,因此护士要加强心理干预让患者心情舒畅,正确的对待手术和临床护理,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术后早期以及院外等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各种肩关节旋转运动、爬墙运动等全面的练习计划,有效地提升了骨折愈合的稳定性,防止肩关节粘连等诱发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在锁骨骨折患者中可以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建元,陈勇,陈吉,等.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3,25(11):38-39.

[2]应丽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37-38.

[3]黄娇鸿,杜良宵.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30-731.

[4]朱巧爱.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17-119.

[5]庞志敏,侯浩瀚.锁骨骨折钩钢板内固定稳定性观察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38-39.

论文作者:李素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锁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