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张碧荣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张碧荣

陕西省人民医院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从于我院接受化疗的患者中选取11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减少医疗意外引起静脉炎发生率,对患者健康和医疗卫生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静脉炎;预防;

化疗是肿瘤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控制肿瘤发展、改善转归的疗效,是现阶段肿瘤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虽然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发展,但化疗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一旦发生外渗与皮肤或其他组织接触,可引起局部红斑、皮肤溃烂、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严重时还会累及肢体或其他器官从而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伤害,因此在化疗过程中要个规范药物使用,预防药物外渗极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共选取样本110例,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随即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55例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48.6±3.3岁,白血病11例,乳腺癌11例,肺癌19例,肝癌14例;观察组55例患者,男30例,女2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7±3.4岁,白血病13例,乳腺癌11例,肺癌17例,肝癌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5例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早期护理:当患者开始接受化疗,即对患者发生药物外渗风险进行评估,对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风险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此类高危人群则应进行重点监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治疗情况,每隔30分钟左右检查患者穿刺处皮肤情况,观察是否有红肿、皮疹、皮温异常升高等情况,若药物外渗或疑似药物外渗则应理解停止药物输注,更换注射器并使用针具将外渗药物抽吸干净,避免组织内残留。处理完毕后,使用pH试纸测定外渗药物pH值,利用酸碱平衡的方式进行解毒,若患者举报不疼痛剧烈,可予以镇痛剂治疗。

2)中期护理:若已经确定患者发生药物外渗,除了立即停止输注操作外,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根据输液牌确定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类型,根据输注安排确定外渗药物的具体种类,根据不同化疗药物特性进行有针对性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要积极询问患者体感,确定药物外渗后造成损伤程度的严重与否,若患者没有皮肤反应、疼痛感那么可以不用担心,连续使用静脉炎软膏外敷基本可以消除外渗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这一阶段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必要的化疗药物知识,包括药物种类、外渗后损伤结果以及药物外渗的基本处理方案,让患者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诊断、自我救治的能力。

3)后期处理:后期处理主要针对那些因药物外渗已引发静脉炎的患者。发生静脉炎后患者除了会有剧烈疼痛外,穿刺处皮肤、血管也会有明显的不良反应。除了按照上述处理方法将外渗药物抽吸完全后,还应对经静脉炎和穿刺点进行处理,可采用药物外敷的方式进行连续治疗,若外敷一周后未见好转则应联合紫外线局部照射进行治疗,直至症状消失。此外,不同化疗药物特性不同,有些药物带来的损伤具有迟发性,一旦确定药物外渗,即使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不适感,也应将其纳入重点监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和穿刺点皮肤、组织变化,一旦发生异常立即进行处理。

1.3评价指标

1)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药物外渗发生情况。

2)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以患者穿刺点疼痛,静脉出现硬结及条索状改变为静脉炎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经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55例患者,14例发生药物外渗,药物外渗发生率25.45%,16例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29.09%;观察组55例患者,4例发生药物外渗,药物外渗发生率7.27%,5例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9.09%,观察组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化疗药物外渗是化疗期间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除了会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外,外渗药物还会对患者正常皮肤、组织、器官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化疗过程中预防药物外渗、妥善处理外渗药物极为关键。

在本组研究中,共选取110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性护理干预中,根据药物外渗早期、中期和静脉炎期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有效降低药物外渗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 乔雪亮,鲍莉莉.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89-91.

[2] 徐娟,王炜,刘雅楠等.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化疗药物外渗危险因素评估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1):1609-1613.

[3] 王彦广.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9):147-148.

[4] 周凌珊.预防性护理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14(2):73-74.

论文作者:张碧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研究论文_张碧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