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思考--清水河-霍尔果斯港口经济特区构想_增长极论文

构造新疆外向型经济增长极的思考——清水河—霍尔果斯口岸经济特区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水河论文,霍尔论文,新疆论文,经济特区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增长极”理论与“三角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着均衡与非均衡两种方式,均衡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而非均衡则是永久的,绝对的。非均衡发展中,经济发展以增长极为重心,逐渐形成经济增长带,增长板块,从而带动区域经济走向均衡。

增长极理论曾在西方国家风靡一时,并随着生产实践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引出了“经济增长带”、“增长板块”、“增长三角”和“三角增长极”等增长极理论的衍生和补充理论。其中“增长三角”和“三角增长极”理论属同一内涵,“增长三角”将着眼点放在国与国之间的周边地区,而“三角增长极”则涵盖了一国区域内、区际间及国际间的“增长三角”。其观点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增长极的经济发展至少需要人力、资本、资源三个基本要素的长期持久的投入潜力和相当的经济规模,否则就难以持续下去,更谈不上带动区域的发展。而现实情况是单一极点很少有三要素并存及保持持续的能量投入和相当经济规模的极点。三角增长极(增长三角)则由于其经济互补的特征,与单一增长极相比,已扩展成为经济区(带),从而也扩大了经济规模,因而得以维持区域经济的发展。

正如Friedman所说,经济空间组织演替序列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低水平平衡阶段、极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由此不难发现,区域经济发展之初,总是从单一的增长极形成和发展开始,到了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区域经济形成多样化、多部门的基本体系,向网络化、均衡化、多中心(多极)发展是其空间结构特征。然而由于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与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所设想的均质区域完全不同,因而增长极(中心地)的“六边形”空间格局也就难以形成。这时,“三角形”这种相对来说运输距离最短,又较单一点、线稳定的空间格局就突出地展现在经济和地理学家面前。可以说,增长带、增长三角、三角增长极和增长板块都是增长极的空间组织形式之一,它们与经济空间组织及其演替序列是密切相关和对应的(图1)。综上所述,可见“三角增长极”(经济增长带、增长三角)是经济发展到扩散阶段以后的必然产物,也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空间保证。

2 “三角增长极”的特性与时空构造

2.1 “三角增长极”的特性

“三角增长极”各增长极在经济上应有较强的互补性,即资本、人力、资源三大要素的互补性,这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增长极一般沿水路干线分布,并位于交通运输枢纽,“三角增长极”则跨界(县、地界、省界、国界)而存。“三角增长极”的各增长极除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外,资本、人才、资源三大要素在区域中至少有一样具有比较优势。“三角增长极”各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应能充分利用区域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区内外或国内外服务功能。另外,各增长极之间还须有较方便的交通与通讯传输条件。文化和政策有较好的一致性。

2.2 “三角增长极”的时空构造

一级“三角增长极”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单元包含有三个增长极,再高一级的二级“三角增长极”可包含三个“三角增长极”,更高一级的三级“三角增长极”又包含有三个二级“三角增长极”,依次类推,其空间结构如图2所示。以我国国情分析,增长级一般出现在县(市)级行政区范围,一级“三角增长极”可出现在省级行政区范围,二级“三角增长极”存在于经济大区或全国范围。三级则存在于世界五大洲或全球范围。

当然,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增长极和“三角增长极”的空间结构并不似图2a所示的如此规整,可能存在两个“三角增长极”共用一个或两个增长极的现象,也可能存在多个“三角增长极”共用一个增长极的现象(图2b),使“三角增长极”的空间结构出现棱形、不规则多边形等形式,这种现象在扩散阶段后期和高水平平衡阶段最为常见,这时候的多边形“三角增长极”也可称之为“增长板块”。可以想象,在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较为均质分布或经济技术高度发达,已突破了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限制的经济区域中,“三角增长极”最后的空间组织结构必然演化成为一个近似于六边形的多边形(如五边形),甚至就是一个六边形,与中心地理论的理想模式正好吻合,这时候的区域经济必然处在最高水平的平衡阶段。

3 新疆经济呼吁外向型经济增长极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早在冷战时期世界经济就孕育着“三角增长极”格局,冷战一结束,即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并逐渐形成欧洲、北美洲和东亚经济增长板块。世界经济技术梯度推移开始萌动,一体化浪潮膨湃,世界经济由此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看,东部沿海地带北有环渤海增长三角、中有长江三角洲增长三角,南有珠江三角洲增长三角,其经济的快速崛起,除了主原因外,“三角增长极”的空间格局起到了很大效用。分析中西部区域经济落后的原因,没有合理地构造“三角增长极”也是其失策之处。尽管解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建设了不少大中城市,但基本上都成为飞地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微弱。武汉早在本世纪30、40年代就已是国内拥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增长极,但由于鹤立鸡群,没有相应的极点扶持,不仅自身发展缓慢,也使在历史上富裕的江汉平原落入了经济低谷[2]。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纵观其经济发展历程,自古以来,闭关则衰,开放则兴,这是两千多年来古丝绸之路荣辱兴衰所验明的不争之实,可以说,走外向型经济道路是新疆经济起飞的不二法门。然而从新疆各地县及其城镇经济来看,具备增长极规模与效用的城镇现仅有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吐鲁番等少数城市,增长极空间组织结构单一,中间重、东西轻,基本部门体系尚欠完善,内引外联、东进西出的运转机制不够成熟(注:冯亚斌,新疆经济技术梯度水平评价与增长极配置研究,内部印刷,1995。)。总体来看,新疆区内一级“三角增长极”远不能与沿海及内地一级“三角增长极”匹配,全国二级“三角增长极”也因此结构不整,影响到全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在自身发展中,边境地区缺乏能起到增长极作用的中心城市,许多口岸就近无大城市依托,仅能起到过货通道的作用,外向型经济发展层次较低,缺乏宏观调控能力,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因而,当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向西倾斜时,顺应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梯度推移浪潮,合理配置边境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长极,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的“三角增长极”空间结构,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4 构造外向型经济增长极——口岸经济特区

4.1 口岸增长极的区位选择

对比西部沿边各地区,宽阔的伊犁河谷平原风景秀丽,开发历史悠久,人文与自然资源荟萃,依托口岸优势崛起的清水河镇处在312国道与乌伊道路的交叉点,东距伊犁哈萨克自治洲首府伊宁市62km,西与潘菲洛夫市(属哈萨克斯坦国)隔口岸相望,相距约50km。清水河镇与伊宁市、潘菲洛夫市在地域空间上具备边境地区“增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图3),无论人材、资金和资源的集聚程度还是经济的发达程度较沿边其它地区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而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积极培育伊(宁市)、清(水河镇)、潘(菲洛夫市)“增长三角”,即能填补新疆一级“三角增长极”西部空白,兼能完善我国二级“三角增长极”空间结构,以于新疆经济起飞和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2 边境增长极——口岸经济特区的发展构想

世界经济总体上正在向均衡阶段发展,发达地区和国家积极组建高科技工业园区力求在不断创新中保持其领先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采用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国经济合同区和经济特区等政策和措施,以廉价的土地和劳力,甚至资源来吸引资金与技术,培育自身的增长极,寻求区域经济的起步和发展,这是被众多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证明的有效途径[3]。新疆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正处在由低水平平衡阶段向极核发展阶段过度时期,就沿边地区较具比较优势的伊、清、潘增长三角看,清水河镇地理位置优越,更具有发展前景,是培育外向型经济增长极的理想区位。清水河镇经济技术开发区曾在1992~1995三年多时间吸引到内地资金与外资3×10[8]余元,使清水河镇面貌一新,由农贸集市一跃成为重要的外贸物资集散地,常住非农人口不到三年时间从不足千人发展到40,000余人(包括常住经营人口和流动人口两项),节假日可达到100,000人以上,一时间商贾云集,声名雀起。然而由于多头领导,往往令出难行,优惠政策不到5年就变为一纸空文,1996年以来外商纷纷撤资,加之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影响,目前除边民互市尚维持外,大贸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注:高志刚,新疆参与中亚国家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探析——兼论新疆沿边开放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硕士学位论文,1997。)。究其原因,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思想不够开方,对国家政策理解和利用不够;外部与南部开放地区相比,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强度相差悬殊,经济发展难以步入正轨。因此,应借鉴深圳经济特区、甚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功经验,以清水河镇为节点,建立清水河镇—霍尔果斯口岸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强化管理,集中投资,重点建设,以点带线,以地缘优势带动资源优势,以贸易先行促进产业联动。才能迅速有效地培育起自身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

清水河镇地处312国道与乌伊道路交会处,距西北内陆第一大口岸霍尔果斯仅25km,身兼交通枢纽与口岸城镇两大优势;其所属伊犁地区霍城县行政区划内人文与自然资源丰富,聚居着汉、哈、维、回等29个民族。边境线全长180km,与西部哈萨克斯坦国语言相通,姻亲相连,口岸通商历史已有200余年。除拥有丰富的水、土、林、矿等自然资源外,伊犁将军府、蒙古汗墓等文化古迹;伊犁河风光、天山野果林等自然景点都沿312国道分布;还有芦草沟人的小吃手艺,兰干乡人的经商技巧等等都是边境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长极发展不可多得的开赋。根据霍城县各乡镇的空间分布与资源优势,可以构想沿312国道发展惠远乡一带旅游与果品加工生产区,兰干乡一带行政、文化教育与副食品生产区,清水河附近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区,芦草沟一带旅游与饮食服务区以及清水河镇至口岸间的商品交流、物资集散地,形成以外贸产品生产加工为龙头,旅游购物、饮食文化等农工商综合发展的一条龙体系。

新疆与中亚地区国家同属富资源区,产业结构有一定的趋同现象,经济水平的差距也很有限,因为有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成份的界入,才在周边地区形成了较明显的势能差,左右着外贸发展的大势。因此,新疆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增育边境地区增长极时,仍应坚持走东联的道路,并逐步改变口岸作为长途贩运通道的现状,在积极引进先进地区资金的同时,争取引进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建立起自己的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从中亚地区的市场需求看,其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近似,近期以轻纺产品、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为主,继而转向家用电器和高档生活用品,最后是高科技电子产品。因而在配置外向型产业时,应依据市场的需求而定,切忌盲目上马和引进过时的技术与设备。

另外,霍城县自然环境优美,是当今世界未经人类破坏的少数地区之一,境内有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今后发展中一定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使其独特的魅力长存。

标签:;  ;  ;  ;  ;  ;  

新疆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思考--清水河-霍尔果斯港口经济特区构想_增长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