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 目的:探讨比较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和传统劈冠法在拔除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劈冠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VAS评分、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发生率以及颌面部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劈冠法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16-02
埋伏阻生牙是指因邻牙、骨及软组织的阻碍,牙齿仅能够萌出部分甚至全部无法萌出,只能埋伏于骨内或粘膜内。阻生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部美观,还易引发冠周炎、囊肿、邻牙牙根吸收、错牙合畸形等合并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因位置较低,无法完全暴露术野,另外,需给予患者劈牙、翻瓣去骨等创伤性较大的手术,属于口腔颌面外科高难度手术之一,患者常因手术过程中的反复敲击而萌生恐惧感[1]。本次研究中,笔者就使用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和传统劈冠法在拔除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45岁,平均(32.7±3.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42岁,平均(33.1±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①翻瓣:手术切口位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夹角处,延伸至前庭沟;另一切口位于下颌第二磨牙龈沟,延伸至远中面中央再转向磨牙后垫;黏骨膜切开,软组织掀起,将骨面充分暴露出来。②去骨:单面凿除第二磨牙远中夹角处的牙骨,去除位于冠部处的牙囊,将阻生牙冠部充分暴露于术野;于颊侧及远中牙周膜处楔入牙挺,增加牙周之间的缝隙。③截冠:于阻生牙近牙颈部使用反角高速涡轮机长裂钻将冠根横行切开;应使离断冠部上方宽于下方,便于冠部脱位。④取根:沿牙周间隙楔入牙挺,取出牙根。若发现牙根较长,取牙根时仍感觉费力,可将牙根截为两片,分别取出。⑤处理拔牙创:清理骨屑和牙体碎片,创口处使用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清洗,再行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劈冠法,翻瓣方法、切开术同治疗组方法。采用单面凿去骨、双面凿劈开法去除邻牙、牙冠部及牙根部的阻力,拔除牙挺。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以及颌面部肿胀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满分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痛,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强烈。张口受限程度评估方法:术前测量患者最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之间的垂直距离记录为H1,术后第2d再次测量患者最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之间的垂直距离记录为H2,H1-H2即为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评估方法:术后2~3d,拔牙创有很明显的疼痛感并散发出恶臭味,疼痛感延伸至耳部或下前牙处,牙槽窝内部空虚,或填充物污秽,牙骨壁有触痛感。颌面部肿胀程度:于术前及术后2d分别测量患者拔牙侧耳屏间切迹至口角的距离,及拔牙侧耳屏间切迹至頦前点之间的距离,将二者之间的距离相加分别记为L1和L2,L2-L1即为颌面部肿胀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值以(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估中,治疗组手术时间、VAS评分、张口受限程度、干槽症发生率以及颌面部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其已成为现代口腔外科新的理念和需求。临床研究证实,在阻生牙的治疗过程中,常规的手术拔除往往所需时间较长,易造成软组织以及硬组织损伤,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治疗中,常规的锤凿去骨法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往往导致患者颞下颌关节受损[2],同时患者往往对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畏惧感和抗拒感。45°反角高速涡轮机拔牙能够精准的去骨分牙,手术创伤和手术噪音较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负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张口受限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干槽症、颌面部肿胀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显著降低,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中不适感,提高术后康复效果,达到微创的治疗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匡世军, 周燕武, 张志光.下颌低位近中水平埋伏阻生牙两种拔除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2): 106-108.
[2] 李耀俊, 忻文雷, 阮征.两种拔除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方法的疗效比较[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5):338-340.
论文作者:宋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阻生牙论文; 下颌论文; 患者论文; 程度论文; 埋伏论文; 手术论文; 低位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