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科举和高考为例_高考论文

考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科举和高考为例_高考论文

考试经济与社会发展——以科举、高考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举论文,为例论文,社会发展论文,考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试作为一种测度和甄别人的社会活动,其原始目的似乎与经济毫不相干。与教育、文化、政治等其它社会要素相比,经济与考试的关系更为疏远,考试的经济性质也因此不甚显著和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考试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相反,随着考试制度的完善及其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地运用,考试的经济性质越凸显,经济功能就越强大。考试使用范围和规模若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条考试产业链,与考试有关的各种产业都被带动,并直接从考试活动中获取经济利益。作为各自社会的重要考试制度,古代科举和现代高考都通过考试产业的形成发挥了可观的经济功效,进而形成各自社会的考试经济。

一、科举经济

科举由于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读书人参加,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兴奋点”,因科举而形成的“科举产业”,使得科举经济兴旺发达。科举经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政府针对科考的直接开支。作为国家的“抡才大典”,科举所需经费都由政府从国库支出,各类费用名目繁多,构成一笔巨额开支。以清代为例,用于科举考试的费用支出,分为常例开支和临时开支。常例开支名目不下百余种,大体可分为四部分:乡会试士子的路费;考官的路费;科场经费;考试后的宴赏。其中,科场经费所涉名目极多,包括增修、刊印《科场条例》费用、颁发考试用书费用、贡院修缮费用、科场的生活、办公用具费以及官吏兵士的饮食费用等。宴赏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仅乡会试的正副主考、监临等官皆有物品赏赐,及第举人、进士也各有物品及旗匾银之赏。临时开支虽无定数,多由皇帝临时决定,但其所需费用亦不容小觑。例如:为安抚、笼络士子,对落第举子往往据其路程远近赏赐一定数额的盘费银,对老年落第者更有专门的物品赏赐和嘉奖;考试时如遇气候变化如雨雪骤降,也会发放面氅衣、姜汤、茶饼、木炭等;为鼓励兵士严加搜检,有时还特设搜检奖励,每搜得一名夹带者,赏银两若干;对参加制科选拔的举子,也有一定数额的银两或物品赏赐[1]。参加科考的举子和考场兵士之众,以及各类费用名目之繁,构成了科举考试的一笔可观开支。此外,政府还需支出一笔不小的科举档案即各类“科举录”的刊刻印刷费。自唐代由私人编纂记载历科进士的登科记以来,各朝政府刊刻印刷各类科举录便成惯例。科举录,包括进士登科录、进士同年齿录、进士履历、进士履历便览、进士题名碑录、会试录、会试题名录、会试同年齿录、会试同年履历便览、乡试录、乡试题名录、乡试同年齿录、乡试同年履历便览等。明清两代,对科举录的刊刻更是相当郑重和正规。以科举存在时间之长,开科次数之多,所涉省份之众,各类科举录的数量之巨可想而知。据刘海峰估计,仅明清两代便至少有5400种科举录,[2] 刊刻如此之多,委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与考试相关的产业经济。就科举经济而论,政府开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由科举而带动的各项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才是科举经济的支柱,各项产业最兴旺者当推印刷业。在近世以前,用中文记载的文献数量比任何别的文字的文献都要多。刘海峰认为,中国书籍的增加和印刷术的普及与科举制的推动是密切相关的。如宋人岳珂所说:“自国家取士场屋,世以决科之学为先,故凡类条目,撮载纲要之书,稍可以便检阅者,今汗牛充栋矣。建阳书肆,方日辑月刊,时异而岁不同,以冀速售。”[3] 清代学者龚自珍在谈及八股文时也曾说:“今世科场之文,万喙相因,词可猎而取,貌可拟而肖,坊间刻本,如山如海。《四书》文禄士,五百年矣,士禄于《四书》文,当选万辈矣,既穷既极。”[4] 无论是出题用书《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还是各类参考资料、科考试卷、八股文选本和稿本、闱墨等,这些难以计数的科举文献之需求量在漫长的科举时代的任何季节始终长盛不衰,从而使印刷业成为科举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还有许多其他行业一到考试季节也能财源广进,商机无限。有诗为证:“缎号银楼也快哉,但能管事即生财,休言刻下无生意,且等明春会试来。”[5] 说明省城和京城的买卖,每逢乡试或会试年便非常兴隆。据曼殊震钧的《天咫偶闻》所载:“每春秋二试之年,去棘闱最近诸巷,西则观音寺、水磨胡同、福建寺营、顶银胡同,南则裱背胡同,东则牌坊胡同,北则总捕胡同,家家出赁考寓,谓之‘状元吉寓’,每房三五金或十金,辄遣妻子归宁以避之。东单牌楼左近,百货麕集,其直(即值,笔者注)则昂于平日十之三,负戴往来者至夜不息,当此时人数骤增至数万,市侩行商,欣欣喜色,或有终年冷落,藉此数日补苴者。”[6] 可见,大试之年,科举带来的商机是十分巨大的,不仅带动了房屋租赁业,而且考生应考和生活所需百货业,亦可趁机提价,大赚其钱。即使平时生意冷清,在考试前后数日也可扭亏为盈。此外,为支持举子应考,各地还设有许多“贡士庄”“兴贤庄”或“宾兴会”之类的机构,各省在京城也设有众多会馆,对各地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是一股不小的动力。而且,科举经济远不止这些内容。例如,在科举揭晓后京城里会举行“迎状元”活动,魏元旷在《南宫旧事》曾载:“凡得鼎甲省份,是日同乡京官,开会馆,设宴演戏,后请以前各科鼎甲,迎新状元,其榜眼探花亦如之。鼎甲传胪,用大红长条贴门,与得试差同。”[7] 科举后的设宴、演戏等经济活动与当今高考后的送礼请客、谢师宴、在电台或电视上点歌祝贺,实在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带动了娱乐、餐饮及其他相关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二、高考经济

随着高考“举国大考”地位的确立,“高考经济”也悄然兴起。“高考经济”既与一般的资格考试、水平考试等社会性考试所带来的考试经济有共同的内容,如给出版印刷业、餐饮旅店业、交通运输业、网络业等带来巨大商机,又因高考的特殊性而强化或制造以下商机:

(一)考前指导。考前指导有家教辅导和听名师讲学等。给孩子请家教并非高考的专利,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让家教市场日趋活跃,如今家教已成为大学生打工兼职挣钱的首选。而到了高考的节骨眼上,家长们更是针对孩子的学习弱项请家教,期望孩子通过临阵磨枪能多考几分。此时,家长们考虑的已不是钱的问题,大把的钱花出去自然毫不吝啬。而大学生也抓住家长的这种心态,纷纷打出高考辅导的家教广告,进军这一新兴“产业”。除了请人为孩子补习这种普通的家教方式外,高考之前还有一种特殊的“家教”,即听名师讲学。每年高考前夕,京城名校的一些名师总会带着各种高考最新信息和动态到全国各地讲学。家长们岂会让孩子错过这大好的“考前指点”?这样,无论是名师本人还是主办讲座的单位,都可赚得盆满钵满。

(二)烧香拜佛。到文庙祭拜祈求神灵保佑自己“高中”,本是科举时代的一种习俗。到了现代社会,这一习俗也随着高考地位的不断上升而“复活”。平素很少有人光顾的孔庙或文庙,到高考前夕却挤满了虔诚的家长和考生。与大陆同文同种的台湾,每年大学入学考试前夕,也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庙里求神拜佛,祈保孩子“金榜题名”。除了高考前夕的“临时抱佛脚”外,信佛的家长们在平时的祈神求佛时,也不会忘了给孩子烧一炷“高香”;于高考成绩揭晓后,各地庙宇又会迎来一批批还愿的家长和考生。

(三)保健求医。高考前夕,各种健脑补脑的广告铺天盖地,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由于保健品生产者大多用消除疲劳、提高智商等不实之词将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这就迎合了家长寄望考前给孩子突击补脑以便考试时能超常发挥的求胜心态。家长们纷纷解囊,商家大发其财,窃喜不已。除保健品热销外,医院平时门前冷落的心理门诊也在考前变得异常热闹。巨大的考试压力,让许多考生患上“高考综合症”,轻则情绪急躁、精神紧张、学习效率低下、失眠,重则神经衰弱、强迫性思维等。心急如焚的家长们谁也不愿孩子十几年的苦学功亏一篑、毁于一旦,于是,纷纷求助于各种心理门诊和心理健康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高考因其对考生的重要性,比之其它各类考试自然蕴藏着更大的商机。例如餐饮旅店业,除了农村赴城里参加考试的吃住费用外,离考场较远的城里学生也纷纷在考点附近的宾馆开设“白天房”、“半天房”、“钟点房”之类的“高考房”,仅此一项,每位考生的花费少则一两百元,多则数千元。高考录取结果揭晓后,家长们还要大摆“谢师宴”。经济条件许可的,自然是认为越高档越能表示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即使经济条件窘迫的家庭,也要尽可能请老师们吃好喝好。毕竟,孩子十余年的努力总算大功告成,多花点钱也心甘情愿。人们常说,高考是学生的“智战”,也是家长的“心战”。不仅如此,高考也是许多相关行业的一次“商战”。

三、现代考试产业链

古代中国的大规模考试只有科举,考试经济也只有科举一个“刺激点”。到了现代社会,随着考试应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资格、水平、选拔考试顺应市场的需要纷至沓来。考试经济呈现一片繁荣,并逐渐形成考试产业链,其中主要有以下产业:

(一)培训产业。主要通过各色各样、鱼龙混杂的培训班获利。一般而言,考试培训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跨过某个行业的门槛,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许可。随着各种执业和从业资格证书的推广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推行,考试培训市场逐渐活跃起来。有资料显示:2000年国内培训市场的产值是100亿元,2001年是300亿元,2002年则超过500亿元!培训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乃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的结果。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举办者,都因财源滚滚来而乐此不疲。如果说培训教师获利是用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换得,那么举办者则是一本万利地获取暴利。据一位从教20多年的资深法学教授对媒体的披露,由北京三校名师执教的统一司法考试48小时考前短训班,每人学费2200元,学费收入达660万元,平均每小时进账13万元。前来“捧场”的著名学者,每天课酬支出为5万元,6位教授上6天的课,培训班支出的培训课酬仅30万元,这样,举办者渔利高达600多万元。[8] 即使扣除资料费、场地租用费等,也仍能获得暴利。

(二)出版和印刷产业。主要通过考试教材及复习资料的印刷出版获利。除了少量质量较高的权威复习资料外,考试出版物中大量的是质量平平、相互抄袭的复习资料。到书店的各种考试专柜随意浏览,便不难看到同一种考试往往有数种甚至十数种版本的考试复习材料,无论良莠,都价格不菲。比起其它学术著作,考试书籍的学术含金量与其价格比极不相称。尤其是大学附近的书店,各种考试书籍往往是其销售的支柱之一,考试书专柜似乎永远也不会遭遇“门庭冷落”的境况。除普通书店出售考试材料外,近年来各地的“考试书店”也应运而生。在出版印刷业已经市场化的今天,价格不菲的考试材料仍能畅销,专门的“考试书店”如雨后春笋,均是考试市场日益红火的产物。

(三)其他产业。除了培训和出版业外,近年来还有一个特殊的考试产业——“枪手”市场异军突起。大学生替人考试、AI写作论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些大学生十分乐意将此作为“创收手段”,有不少人在“枪手”泛滥的校园里如鱼得水,赚得腰包鼓胀,有些学生甚至仅借助于此项收入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枪手”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枪手”正成为大学校园里一种“新兴职业”。因此,在校园布告栏中到处可见“枪手”广告已不足为奇,“家教中介”中也有不少帮助联系“枪手”的,中介费收取佣金的15%左右。网络也是寻找“枪手”的便利场所。“中国招生考试在线”网就曾登过这样一些“枪手广告”:“四六级,考研,TOEFL,IELTS,PETS,WSK,一切外语考试和其它专业考试信息服务,永久邮箱,永久域名。如您暂不需要我们的服务,也敬请保留以备急需,请告诉亲朋好友以备急用。”“本人英语优秀,TOEFL:624;GRE:2100。有扎实的实力保证,加上成功地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有可行性方案供选择,可100%取得有效的官方成绩,确保扫清您留学、移民路上考试成绩这一最大障碍。已有数十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拿到了赴美签证。我愿意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实力,在双赢的合作中为您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对于具体操作方法及价位,由于属于商业秘密,不能也不会公布——考试结束取得成绩后,我们也会严格对您的个人情况保密。”“我们提供以上各类考试的答案服务,均由富有临场实战经验的枪手提供,还可直接提供各类专业考试枪手,我们还提供答案接收机——是广州的专业工厂为考试传递答案开发的,平时可做CALL机使用,一机两用,物超所值。”广告还附了详细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广告中如此庞大的“从业人员”,如此系统的作弊工程,如此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此成熟的运作机制,如此明目张胆挑战考试的严肃性甚至挑战法律,以及“枪手”市场发育“成熟”到如此地步,委实让人震惊,但也从一个侧面昭显了考试所带来的商机之无孔不入。

此外,考试带动的产业还有提供各种考试信息和资料的电脑网络业,考生流动所需的交通运输业,考生吃住所需的餐饮旅店业,以及备考和考试所需的学习和考试工具业等。在考试大军不断壮大的今天,这些行业也纷纷采取各种竞争策略以占有更多的考试商机。

四、考试经济的社会背景与影响

“考试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因考试而引发的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任何其他经济活动一样,考试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其所引发的经济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社会有密切关系,无法脱离一定的社会背景而进行。从上面的论述不难看出,考试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或水平并无正相关,换言之,考试经济并非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或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例如,我国封建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要远低于社会主义时期,但帝制时期的科举经济却可能比现代社会的高考经济更为兴旺。

笔者认为,考试经济兴盛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考试活动,包括考试制度存在时间的长短及其完善程度,以及考试在所处社会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之大小。对科举经济和高考经济的分析表明,一项考试制度若经过了长期的社会检验与历练,则说明它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社会影响也相应重大,所带动的经济活动必然更多,由此产生的经济功能也必然更大。而且,考试制度存在时间越长,自身的制度建设越完善,又可以反过来稳固其社会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促进其经济活动,增强其经济功能。此外,考试也通过促使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促进教育发展来反作用于经济,通过对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明显作用来促进社会(包括经济)的协调发展。

但毋庸讳言的是,考试经济的兴旺发达积极作用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例如:促使某些经济产业的盲目和无规律发展;造成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和不诚实竞争或其它一些失范行为,以及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给考生及其家庭带来许多无谓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助长考试功利主义行为,背离考试所提倡的公平竞争原则,不利于考试制度本身的良性和健康发展,等等。

中国作为考试的故乡,自古至今都十分重视考试选才,古代中国可谓一个“科举社会”。随着考试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心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现代中国也正在逐渐走向一个“考试社会”,即一个考试已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把考试结果(考试成绩)作为教育机会获取和职业准入的重要(乃至惟一)依据,以及作为职业升迁的重要(乃至惟一)参考,以能力本位为其价值取向,民众因强烈而浓厚的“考试情结”而深受其影响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考试经济也必然随之越来越发达,在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活动中所占有的地位也必然越来越重要,但其消极影响也必随之扩大与加深。只有对考试经济兴利除弊,才能促进考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社会功能。

注释:

①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攻关项目(03JZD0038)之成果。

标签:;  ;  ;  ;  ;  

考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科举和高考为例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