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43集失败原因探析_水浒传论文

“水浒传”43集失败原因探析_水浒传论文

43集电视剧《水浒传》失败原因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浒传论文,电视剧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43集电视剧《水浒传》(以下简称《水》剧,以区别于名著《水浒传》)。尽管此剧播出之前,溢美之辞常见于报刊,然播出后,人们褒贬不一,众口纷纭。概而言之,许多人认为《水》剧的改编拍摄并不成功。其失败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主题定位错误并导致选本失当

名著改编成影视剧,首先应深入研究原著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和艺术特色,明辨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文学巨著《水浒传》是一部海纳百川的名著,由于其创作主体和版本的多样性、思想内涵的丰厚深刻性、故事情节的复杂曲折性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所以,从它诞生之日起,人们就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说法。

《水浒传》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有农民起义说、英雄传奇说、好在投降说、忠奸斗争说、市民写心士之骚谏说,不一而足。大多数人认为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尽管《水浒传》塑造的108个人物形象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军官官吏、商人地主、士子市民、农人渔夫,真正的农民并不多,但是从封建社会主要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个意义上看,此说是可以成立的。而农民起义的结局不外三种:被镇压;被招安;改朝换代。倘若把《水浒传》和《水》剧的主题定位于此,即反映农民起义最终被招安并被镇压,而且还可用《宋史·徽宗本纪》中“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作为依据,打着尊重“历史真实”的旗帜,描写招安投降的悲剧,体现“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的思想的话,《水》剧选择100回本或者115回本、120回本《水浒传》作为蓝本,乃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然而,《水浒传》故事之所以流传如此悠久和广泛,水浒英雄好汉之所以深受历代人民群众的喜欢和爱戴,其主要原因恐怕不在以上所说,而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才是《水浒传》的真正主题和体现的民族精神:正是因高俅、蔡京、梁中书、张都监一类大小贪官污吏依仗权势,巧取豪夺,拼命搜刮民脂民膏,以及郑关西、蒋门神、西门庆、毛太公、祝朝奉这些恶霸土豪勾结官府,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才搞得社会昏暗腐败,民不聊生;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起义英雄们受迫害遭冤屈,被逼得没有活路,不得不铤而走险,“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同时,《水浒传》还透现出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性格和寄托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拮据潦倒危难窘困时,有宋江、柴进那样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及时雨”;受到恶势力欺凌敲诈状告无门时,有鲁达、武松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倘若把《水浒传》和《水》剧的主题定位在这里,《水》剧毋庸置疑地必定会选择70回本《水浒传》作蓝本。

再从《水浒传》的形成来看,正如鲁迅所说:“《水浒传》是集合许多口传、或小本水浒故事而成的,所以当然有不能一律处。”《水浒传》的形成经过民众口头传说、民间艺人讲述记录、文人编撰润色这样三个阶段。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像明嘉靖(1537-1566)本的残本和天都外臣序本,都题署“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篡修”,说明《水浒传》故事大多是人民群众逐渐创造的,原本来源于民间,施耐庵、罗贯中等文人只是最后的收集加工或改写者。这样一来,《水浒传》无论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水平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落后、艺术之高低、民众创作与文人编造的区别。毫无疑义,经过漫长时间千百人创作提炼,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故事情节精彩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高,自然为广大民众所钟爱,就是《水浒传》的精华。而那些属于编撰者主观臆造的维护三纲五常封建伦理秩序、只反贪官不反皇帝、鼓吹招安投降、渲染起义军火并,故事情节呆板,人物形象苍白,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准平庸低下,人民群众感到厌恶反感的,就是《水浒传》的糟粕。从百二十回本、百回本、七十回本等诸多不同的《水浒传》版本来看,即使在编撰的文人之间,对《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处理和主题思想的看法,也存在分歧。即使是百回本《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前七十回半与后二十九回半的主题思想也是泾渭分明,艺术风格、语言特点和人物性格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少专家认为,原本《水浒传》只有七十回半,只到梁山英雄大聚义为止,以惊恶梦结尾;后二十九回半是明朝宣德、正统后,对朱元璋诛杀功臣愤懑不平的人续加的,为照应情节,并对原本有所盗改。

至于是否真有宋江其人,是否招安投降,是否镇压过方腊起义,迄今均无确凿证据和史料予以证实,仅依据《宋史》中一鳞半爪自相矛盾的记录或点滴野史或家传墓志或《宣和遗事》的记载是不足为据的。其实,《水浒传》不同于《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的人物特点是朝真野假,宋徽宗、蔡京、高俅、张叔夜等实有其人,而宋江、晁盖、鲁达、武松、李逵等均是虚构的艺术形象。因此,所谓《水浒传》或《水》剧要“尊重历史”亦是不成立的。

《水》剧编导没有抓住人民群众喜爱《水浒传》的真正原由,没有重点突出《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主题精髓,没有充分表现出梁山好汉身上的民族性格和英雄气概;却大量反映宋江的卑躬屈膝忍声吞气,千方百计要招安投降,极力渲染起义军自相残杀的血腥场面,以及梁山英雄被奸臣逐个谋害的场景,以体现其“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的主旨。这才是《水》剧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未处理好忠实原著与创新的关系

文学名著改编拍摄成影视剧,有个审视角度和改编方式问题。是原则上忠实原著,还是采取大删大改或者戏说的方式。我们认为,文学名著的拍摄改编,应尽可能依据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可改可不改的不改,可删可不删的不删;没有特别新意的创新不必生编硬造,应尽量保持体现原著的风貌,原汁原味。因为它毕竟是古人以自身的经历和眼光描写的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人物性格形象,受到了历代人民群众的认可,形成了一定的文学定势和特殊的文化底蕴。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吃力不讨好,搞成观众不买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

诚然,毫厘不爽地依照原著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不是古人。编导演员也因自身的思想方法、文学素养、审视角度的不同和对原著的研究深浅、理解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涉及创新问题,如何把明显的糟粕化为神奇的问题,是九比一还是七比三的问题。纵观中外,文学名著改编拍摄成影视剧有许多优秀的范例,他们在这些问题的分寸处理和程度把握上是较为成功和适度的。我们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影视改编,基本上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许,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水浒传》的电视剧拍摄本应后来居上,结果却是让观众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剧编导们没有处理好忠实原著和创新的关系。他们举着所谓“既忠于原著又不忠于原著”的旗帜,对《水浒传》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改。在情节处理上,许多能够表现和深化主题、广大群众熟悉并喜闻乐见的故事,诸如“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等这些精彩章节,均被无端砍掉。而在涉及宋江喋喋不休鼓吹招安投降的情节上,以及描绘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和李师师等女人的镜头上大用拷贝。“三打祝家庄”、“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这些著名故事被拍摄得名不副实。在人物处理上,《水》剧中不少人物形象张冠李戴,牵强附会;施恩由儿子变老子,阎婆换成刘婆,蔡福蔡庆兄弟颠倒,病关索杨雄身兼青眼虎李云、锦豹子杨林和金钱豹子汤隆。

《水》剧从头至尾随处可见不符合《水浒传》原著并且有悖情理的编造,既没有忠于原著,又没有创出多少新意。增删不妥,详略不当;主次不分,结构不清。加之一些莫名其妙画蛇添足的打斗场面,《水》剧还渗透出一股浓郁的港台影视剧气息。试图通俗却显得媚俗。

三、若干人物形象塑造有失偏颇

宋江是梁山泊领袖,也是一个性格复杂争议颇多的悲剧性人物。尽管他深受程朱理学三纲五常的浸染,囿于自身思想性格生活经历的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宁可皇上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最终招安投降并导致梁山起义失败,然而无论在小说《水浒传》或者水浒戏剧或者百姓眼里,宋江依然是个可以基本肯定的正面形象。他“幼年涉猎诸经史”、“仁义礼智信皆备”,“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他讲义气重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具有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一个仗义疏财替天行道的典型形象。

然而,《水》剧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件和场景,给人们塑造的是一个十足的反面形象。其一,梁山英雄浴血奋战,抓住高俅这个梁山死敌,林冲等众好汉要杀之,而宋江为了招安投降,百般阻挠,放走高俅。其二,宋江要杀李逵以正军法,众好汉和百姓认为情有可原,向宋江苦苦求情,宋江才宽恕李逵。其三,在陈桥驿一位梁山弟兄怒杀了贪污军饷的可恶厢官,宋江滴泪逼迫这位梁山英雄含愤自杀。其四,宋江企图劝降方腊,反被方腊驳得张口结舌心虚理亏,却执意要做朝廷鹰犬,驱使梁山好汉与方腊军民自相残杀,致使梁山英雄死伤大半,方腊起义被镇压。其五,宋江明知喝了奸臣毒酒,怕李逵造反,坏了他“一世清名忠义”,把李逵花荣也骗来毒死。这一幕幕镜头,让广大观众是可忍孰不可忍!《水》剧里的宋江,真可谓是个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招安投降的伪君子,是个对宋徽宗这个无道昏君摇尾乞怜、任其驱使的奴才,是个与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四大奸臣里应外合、葬送梁山起义的大内奸,是个血腥镇压方腊农民起义、并把梁山英雄置于死地的刽子手。真乃十恶不赦,可恨可恶之极!

相比之下,《水》剧对邪恶人物除了高俅、高衙内、陆谦、富安、董超、薛霸、蒋门神、厢官等的仗势欺人、阴险毒辣、横行霸道、作恶多端,尚足以让人们痛恨厌恶外,其他许多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刻画都显得肤浅,不足以引起观众的深恶痛绝。

《水》剧还为阎婆惜、潘金莲和潘巧云重新塑造形象。这三个女人在小说《水浒传》中是三朵“恶之花”。她们个个聪明伶俐,如花似玉;却个个不自重自爱,品行低下。阎婆惜本是个衣食无着的歌妓,宋江因同情而资助并娶为外室。她不思报恩很快便与张文远勾搭成奸,故意冷落舛迕宋江,并且用晁盖书信要挟敲诈一百两金子,宋江忍无可忍才失手杀了这个忘恩负义、刁蛮刻薄、敲诈勒索的女人。人们同情宋江,厌恶阎婆惜。《水》剧中的阎婆惜俊美秀雅,多才多艺;宋江又黑又矮,相形见绌。人之常情,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宋江理应欣喜万分,倍加疼爱。然而宋江不知好歹,面对阎婆惜的一片痴情诚意,视而不见装傻装呆,像个没有七情六欲被阉割过的男人。阎婆惜情无所寄,万般无奈才上了张文远的贼船。她对宋江的最大要求是明媒正娶,可谓合情合理;宋江却百般推辞。如此这般美化阎婆惜,丑化宋江,观众不知道理何在。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玉貌芳容,自嫁武大以后,十分晦气,动辄拿武大任性撒气;时常招蜂引蝶,“勾搭武松不动”,很快与西门庆狼狈为奸;并唆使西门庆踢伤武大,尔后又同王婆、西门庆合谋由她亲手毒死丈夫。潘金莲是个心狠手辣的坏妇人。《水》剧里的潘金莲美丽善良,温婉贤惠;虽对婚姻不满,依然起五更睡半夜和武大同舟共济,含辛茹苦过生计;她对武松的一片爱慕真情得不到理解,青春美丽付水流;正是由于不合理不般配的婚姻和她年轻无知受了王婆西门庆的诱骗,她才误入歧途的;毒杀武大的是王婆;潘金莲被武松报仇手刃实乃冤枉之极!

《水浒传》的潘巧云明眸皓齿,酥体粉脸,却是个春心荡漾、背夫偷情的淫妇。她借做道场和证盟忏疏与报恩寺风流和尚海阇黎勾搭成奸,还无端栽诬石秀调戏她;石秀为洗雪冤谤设计除掉海阇黎,并且怂恿杨雄残杀了潘巧云。《水》剧的潘巧云与海阇黎本是青梅竹马的师兄妹,两人倾心相爱却不能终成眷属;潘巧云嫁给了她不爱并瞧不起的杨雄;石秀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仅为洗刷自己的冤屈而杀死海阇黎,并挑唆杨雄杀害潘巧云,潘巧云宁死不屈,是个敢爱敢恨为爱情而献身的女性。

毋庸讳言,《水浒传》有浓厚的歧视妇女的封建色彩,没有给予女性独立地位,对不守贞操妇道的女人深恶痛绝。《水》剧对此扬弃改编是可行的。但是以如此先锋前卫的观念,把勒索钱财的阎婆惜、毒杀亲夫的潘金莲和跟和尚私通的潘巧云都重新塑造成受封建礼教迫害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献身的不幸女性,是否失之偏颇过为已甚。

综上所述,我们从主题思想的确立和版本的选择、忠实原著与创新的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43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改编拍摄失败的原因。

探索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不是说《水》剧没有成功之处。我们认为,《水》剧里的鲁智深、林冲、武松、晁盖、吴用、刘唐、三阮、杨志、张顺、柴进、燕青、花荣、高俅等人物形象基本到位;不少生活情景、武打招式和战斗场面逼真有新意;也有些单集拍摄得很好。只是这些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恕不赘述。

标签:;  ;  ;  ;  ;  ;  ;  ;  ;  ;  ;  ;  

“水浒传”43集失败原因探析_水浒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