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科学化、系统化论文_陈晓莹

浅谈心理护理科学化、系统化论文_陈晓莹

陈晓莹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 224300)

【摘要】科学化﹑系统化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根本职责,体现在护士与病人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它既可以与其他护理操作同步进行,也可作为一种护理方法单独进行。心理护理渗透入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自始至终,心理护理也不像技术护理那样简单,而必须时刻启发、诱导,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帮助病人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护理 科学化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38-02

科学化﹑系统化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针、吃药、采血、测血压、测体温是医疗护理的基本内容,是看得见的有形工作。而示范、暗示、说服、诱导是心理护理的无形工作。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的无形工作有时会收到比有形的护理工作更佳的效果。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必须使心理护理工作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即既要重视提高护理的主体—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又要重视掌握客体—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对症下药”。两者的和谐结合,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圆满完成护理任务。

一、具备最佳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最直接、最频繁。护理交往中,首先要求护理人员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行为举止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护患关系的好坏亦影响疾病的治疗及转归。有关人员在对历次护理差错事故中的分析中发现,当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生物钟周期处于低潮时差错率为60%-70%。由此看出,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好坏,是决定护理差错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护理、在同医生的合作、在处理家庭问题中,处于一种经常性的角色变迁中,面临下列情况容易产生负性心理状态:1、家庭成员,同事及患者之间关系紧张,情绪易激动;2、夜班疲劳导致体力不支,注意力不集中;3、月经期、妊娠期生理变化出现的焦虑;4、新护士遇重危病人时的紧张心理;5、有病时的矛盾心理;6、发生差错时的羞愧心理。这些心理状态影响了护士情感的内涵性,注意力的广泛性和稳定性,兴趣的持久性和语言的表达技巧,容易引起差错的发生。护理人员的负性心理状态可通过自我调整和外部的教育加以克服。优良的心理品质可以凭借长期的护理实践养成。护理人员积极的、主动的接受心理负荷锻炼,有利于养成优良的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提高对刺激的承受力。护理人员具备最佳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2、合理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提高护理技能水平;3、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承担心理压力;4、良好的思维、语言、行为和举止,体现“白衣天使”庄重、高雅、热情、真诚、整洁的风貌;5、善于处理医疗人际关系,通过共同的工作和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每个成员走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工作;6、具备一定的计划管理能力。

二、掌握患者心理活动规律突出个性开展心理护理

护理专业对象是人,人具有感情、知觉、语言、思维和意识,因此掌握不同年龄,不同病种患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开展针对性护理,是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是评价护士服务态度的重要方面,也是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

1、必须注意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的特点

任何人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活动,都与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有着内在联系。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反应各异。如老年患者心情抑郁症居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肿瘤等老年患者,常常表现出莫名其妙的悲伤、困惑、自怨自艾等;儿童患者依赖性差,易出现分离焦虑和恐惧反应;青少年患者好强好胜、好玩,易出现病人角色行为缺如;女性易多疑、不安、抑郁、和角色行为强化等。再如,职业的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科学家、教师、医生,工人和农民,对于疼痛、手术的反应就有差异,一般来说,知识分子对疼痛比较敏感,农民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强。另外,婴儿中期,中年期等也有各自的心理活动特点。护理人员要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协调好不同层次患者之间的各种关系,预防和消除不同患者之间出现的矛盾。

2、必须注意一般病患者和危重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病种对患者的心理刺激不同,因而病人的心理反应也不同。一般病情患者有两种心理反应:一种是满不在乎,麻痹大意,认为进了医院就可以治好病,往往不接受医生要求,不注意饮食,服务和休息;另一种是担心自己的病情,总认为自己的病很严重,担心留下后遗症,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对前一种病人心理,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要向他们讲清饮食、休息对疾病转归的作用,不可以掉以轻心,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本院曾有一例脑溢血病人,由于出血量小,局灶体征不明,尽管医嘱绝对卧床休息,但患者自己不重视,继续活动,数天后出血量增大而死亡。对第二种病人的心理,要根据其文化程度、修养水平由浅入深地解释有关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和疾病转化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对情绪低落者要多开导,不能视而不见。这样的心理护理会起到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治疗的效应。危重病人心理特点如以下几种:一是紧张型,多见急性病,如心梗,外伤等。二是焦虑型:多见妇女,慢性反复发作型和精神质类型病人。表现顾虑重重,缺乏治疗信息,甚至怀疑诊断和治疗方案。三是绝望型:多见于恶心肿瘤、血液病久治不愈患者。这里特别强调对后一种病人,护士要准去人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及时进行思想沟通,有计划,有意识,选择典型的治愈或好转的病例开导他们,使他们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并要以热情、周到的治疗护理感染他们。

3、必须注意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患者在治疗中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心理活动:一是想知道药物的作用,二是想了解同样病人用的是什么药,三是所用药多长时间能发挥作用,四是一时未见治疗效果,怀疑药物不对症,希望医生加药或改药,五是手术患者想了解手术时否痛苦?有无危险?术后会不会有后遗症?手术后又急于知道手术经过,病灶是否切除到底是什么病?多少天拆线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心理活动。护士应热情而有分寸的反馈给患者,会起到让患者放心,相信治疗的作用。

4、必须注意病程各阶段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在病程的各阶段,病人的心理反应应不同,尤其是长期慢性病患者更应注意。如果病人刚入院时最集中地心理反应是:对医院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处处谨小慎微,猜测自己的病情及发展前景,盼望早日出院。护理人员应通过谈话、观察,摸清其主要问题,对症下药,要注意病人盼望早日治好的期待心理引导上到配合治疗来。对因病迁延再入院治疗的患者,要多注意鼓励与安慰性语言以减其压力,使之自然而然地接受第二次住院治疗。对不愿再次入院的患者所产生的悲观绝望心理,应多给予温暖和宽慰,使之心理平衡,很好的配合防治。对病人的出院前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汁质的病人要针对其急躁情绪,帮助他们认清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及如何防治病情反复;对抑郁质的病人要着重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鼓励其动静结合,以适当的活动巩固疗效。综上所述,在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健康,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也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这样,心理护理才能达到科学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单月英.心理护理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3(16)

[2]赵凤梅,吕萍 护理学与医疗保健,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12(1)

论文作者:陈晓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2

标签:;  ;  ;  ;  ;  ;  ;  ;  

浅谈心理护理科学化、系统化论文_陈晓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