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仍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仍是论文,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主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带来了工人阶级队伍构成和活动方式的新变化,应重新认识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问题;还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后,工人阶级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的提法与实际情况不符,因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了,等等。对于这种模糊认识,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弄懂弄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仍是我们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这一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也指出:“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要教育各级干部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员从党和国家的性质以及工人阶级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任何贬低和削弱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言论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仍是我们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这是因为:
首先,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的主人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章和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党和国家政权最重要的阶级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都是以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都是维护工人阶级根本利益作为大前提的。只要党和国家的性质不变,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工人阶级就永远是我们国家的主人翁。然而,有些人只看到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工人阶级队伍构成和活动方式的变化,过多强调领导与所谓“能人”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作用,从而忽视和淡化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不懂我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所包含着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多重含义的表现,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也贻害无穷。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它体现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为着广大工人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工人阶级仍然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责任,仍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阶级。
其次,工人阶级的阶级特点决定了工人阶级的主人地位。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特别能战斗的阶级。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中,他们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现代化进军中,他们仍然是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勿庸讳言,新的条件下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从工人阶级的构成看,除传统的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以外,乡镇企业的职工,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职工也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出现,职工的就业方式、劳动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打破“铁饭碗”、实行劳动合同制等,但这些不但并未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位置,而且使它的阶级特性更加鲜明、更具有导向力。目前,虽然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只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10,但创造的产值却占全社会总产值的70%,企业上缴的利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80%。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的政治、经济地位和共同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有了共同的利益和要求。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进一步形成了高度统一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团结互助的精神。因而有理由说,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的阶级特点更加鲜明和突出了。
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决定了工人阶级的主人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但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主人地位,反而为全面确立工人阶级的主人地位提供了契机。一是职工参与和实践的经济活动增多了,在市场经济中日益处于主体地位。职工参与是现代企业管理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二是改革所有制形式,促进了产权制度的民主化进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股份制、企业集团及国有民营、出租出售等经营方式的出现,使职工成为本企业资产的局部所有者,由此大大增加了职工对企业资产和企业积累的关切度,也会增强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三是市场经济一改计划体制下少数官员和“能人”的决策机制,决策风险从过去主要由政府和社会负担转变为主要由企业和企业所有人员承担。为了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必然要求加强企业的科学和民主管理,落实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四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者与经营者利益矛盾增多,并日趋复杂化。由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容易遭到侵犯,为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必然要求强化职工群众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搞活企业,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实现这个条件,必须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靠职工群众激发企业的活力。当前,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能否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仍是解决企业诸多困难中的首要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职工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力量源泉。在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必须调动包括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所谓企业活力,本质上是人的活力,是人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活动。也就是说,人的活力如何,在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活力。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世界先进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经营管理方法;同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加速跨入“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之路。实践证明,只有把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经验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只有充分尊重职工群众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资源信息、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根据企业的自身利益进行经济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进而使社会主义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仍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这一论断,仍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载体。我们要在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长期以来坚持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中,通过强有力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把工人阶级的主人地位落实到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此,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尤其是企业党组织和行政领导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尊重职工的政治权利,发挥职工群众在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明确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责权利关系,从经济上体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他们在就业分配、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完善企业职代会制度,保证职代会行使应有的权利,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有效监督。当然,工人阶级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生产技能,进一步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领导阶级的重要作用,巩固主人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