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发展趋势论文_庞焱鑫

工业工程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发展趋势论文_庞焱鑫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扎赉特旗供电分公司 内蒙古扎赉特旗 137600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把人上升到资源的角度进行配置和管理,如何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构建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体系成为企业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1 人力资源管理在工业工程体系中的地位

在管理学门类中,人力资源管理与工业工程同为二级学科,分属于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大一级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以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经营决策和实践活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工业工程则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以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现代制造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如图1所示。当以工业工程为研究主体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即成为构成工业工程学科完整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按照工业工程各种技术特点和功能划分,工业工程的支撑技术可分为三大类:设计与改善类、分析与决策类、控制类 。在工业工程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与作为其基础理论的行为科学密切相关,又是工业工程的重要基础支撑。其主要目标是解决人力资源的招聘、任用、评价及考核等,从而使任免、调职、晋升、培训等工作公平合理,增强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工业工程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选择企业时,考虑的因素很多,但薪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企业有潜力、能发挥其才能等都是重要的标准。企业要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然后才是薪水留人。但是,许多企业缺乏这种认识。企业管理职位固定化,提拔人员论亲疏,不以能力和业绩为选择标准。薪酬管理体系不科学,分配制度不灵活,工资薪酬定得过死,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日绩效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往往没有做到制度化、公开化,使员工心中存在疑虑和不满,这些都会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激励手段单一。现代企业讲求的是一种活的资源开发,意在通过有效而正确的激励技巧,激发出每个人内在的活力,使之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而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忽视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一些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只表现为物质激励,不重精神激励,不注重感情投资。

第三,人才培训流于形式。一些企业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投入了一定数目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培训。但往往由于缺乏培训要求的调查、缺乏培训体系的规划、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方法不当、培训者一令业化素质不高、缺乏合适的教材、培训政策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导致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素质和技能提高作用不明显、整体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3 工业工程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在财富创造过程中原来越显著。知识投入代替物质投入,使得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重要推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工程的应用为包括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提供了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拓展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了新的人力资源需求。另一方面也使旧的格局被打破,一批经营管理落后、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改变了旧有的人力资源需求局面。在现代工业工程的应用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和实务上都面临新的挑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概括地看,在工业工程视角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3.1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系统性要求

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工程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等领域的支撑技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建立起诸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性制造系统等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和生产系统,并以此为平台,通过完善的信息网络,及时、迅速的传递和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达到强化企业竞争力或者削弱对手竞争优势的目的。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系统科学与工程的思想成为工业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今,工业工程已扩展到整个生产和经营管理系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工业工程不仅在制造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灵捷制造、MRP―Ⅱ、ERP等,在服务性行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金融工程、物流业,供应链等方面的应用,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等通讯技术,把生产商、供应商、经销商、银行和用户联结成一个网络,作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来研究。

工业工程强调对人、事以及人事配合的系统分析,力求使每一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在新的条件下,新的先进生产系统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布局从原来的以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多层递阶结构被扁平网络结构所取代,这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需要开发并实施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人员选聘、考核与评价以及薪酬奖励等内容全部纳入这一系统,并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系统对接,形成企业整体最优。

3.2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柔性化与快速反应

柔性的概念最早应用生产制造领域,也是工业工程在现代制造系统中着重解决的问题,它强调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柔性反应了企业的整体柔性,不仅包括市场柔性、研发柔性、制造柔性,更包括组织柔性。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人的创造性的活动在提高企业柔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柔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柔性。

柔性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管理产物。因为只有到了新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因素,知识工作者作为知识的载体被提到了高于其他一切的地位上,才产生了围绕如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以传统的依靠外力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的优势在于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通过对管理对象施加的软控制,使员工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

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说明他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帮助。人们不仅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推动企业有效运转的催化剂,要使企业不断适应变化的内外环境,对日渐激烈的竞争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等等。特别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管理变革的路还很长,正需要全面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手段,尽快速走上发展的坦途。

参考文献:

[1]卢井岚齐二石:工业工程――企业成功之术[A].IEMp98 Transformational Strategy Towards the 21stCentury(C).Hong Kong,1998

[2]代颖武振业马祖军: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3]金勇:工业工程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湖北工学院学,1997,(01)

论文作者:庞焱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工业工程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发展趋势论文_庞焱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