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教学实验受到季节、时长、材料、复杂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结果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能就舍弃不做而转为书面讲解,尤其这些实验中的任何一个实验都不能局限在一节课或几节课完成,在耗时比较长,课时又有限的前提下,本文针对目前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的这种形势提出了一点新的想法。例如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节实验可能要经过为时一周的时间来观察和记录,教师就可以提前一周开始着手准备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天都由实验教师监督并指导不同小组的学生来共同完成,在学生实验课当天培养的酵母菌以及教师前6天培养的酵母菌共7组,由学生分组来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并由课代表进行汇总,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样在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实验我们更要提前几周至一个月开始。下面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例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一、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流程
1.实验目的要求
这是实验教学课程的主体思想,本实验是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理解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进而扩展到其他的实验探究方法;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2.实验材料、药品、用具和原理
选取当地树种或花卉(例如杨树、月季、迎春花、葡萄等植物的枝条均可)生长旺盛的1年到2年生枝条,插条剪取中段的生根效果最好,长约8-15 cm,发育状况良好、粗细均匀,去掉大部分叶片,保留3-4个芽或幼叶,枝条尽量相同,下端削尖,上端齐平。本实验采用的是杨树1年生枝条。需要提前准备天平、10ml量筒、100ml量筒、滴管、试剂瓶、锥形瓶、500ml烧杯、1000ml烧杯、玻璃棒、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生根粉)、酒精、蒸馏水等,因为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及类似物可以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起都会对植物的和根起到抑制作用。
3.方法步骤
3.1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配制浓度为0.2、0.4、0.6、0.8、1.0、2.0、3.0、4.0、5.0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烧杯中,深约3cm,及时贴上相应标签。再设置浓度为0mg/ml的一组为对照组。
3.2制备插条并处理:按照要求,准备30支插条。将制作好的插条分成10组,每组3支,基部分别浸泡在盛有清水和浓度为0.2、0.4、0.6、0.8、1.0、2.0、3.0、4.0、5.0mg/ml溶液的烧杯中,处理5-10秒。
3.3实验并观察:取10个烧杯,加入等浓度等量的完全营养液,在其他条件一至的情况下,培养在清水和不同浓度下处理过的插条。温度为25-30摄氏度适宜(也可选取另外的沾蘸法) 。将刚进行的实验放进组培室内,隔天观察,课堂剩余时间开始观察测量之前准备好的已经生根的材料,学生分成5组,每组观察2个浓度下的生根情况,记录表格,最后由教师汇总。
经过一周左右的观察与记录,用浓度约为0.6mg/ml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最好,浓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生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可得到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的结论。教师可以安排班级的学习小组成员提前一周准备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药品,对于已经培养了一段时间的插条,学生做好实验后当堂可以直接观察测量。学生自己做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可以再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再次测量,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
二.实验过程中体现的知识点
1.插条基部的处理方法
浸泡法:把插条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2.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条件要求
自变量:生长素的浓度大小。
因变量:生根效果或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湿度适宜、所用的植物材料条件相同、设置重复组、用浸泡法时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
3 .常见问题汇总
①插条为什么保留3-4个芽或幼叶?为什么要选取1至2年生的枝条?插条基部为什么削成斜面?
因为芽和叶能产生生长素。1-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易成活。插条下端削成斜面可增大基部的表面积,促进成活。
②扦插枝条内部是否含有生长素?离开生长素植物是否能生长?测得的生长素的浓度是外源的还是内源的?扦插枝条自身含有生长素。即使体内没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其他植物激素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测得的生长素浓度是外源的含量,内源无法测量。但植物生长或生根是由外源与内源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影响生根的因素除了生长素的浓度还有什么因素?
温度及湿度条件、植物细胞的状态、所选植物体上的位置、浸泡晾干时间、芽或幼叶的数目、枝条基部的处理方法、水培或土陪方式等。
总结:
高中生物课是一门实验课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为了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检验试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预实验。比如本实验就可以让少数同学事先了解一下促进植物生根的适宜的浓度梯度,在这个浓度的基础上再进行正式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失败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但与枝条年限和质量、是否还有芽或幼叶、枝条倒插等有关,也与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范有密切关系。为了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把生物实验课堂变得更加灵活生动。
参考文献:
[1]冯小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10(02)
[2]孙世顺.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多角度解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1(02)
[3]王爱丽."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教学组织[J]. 生物学通报.2011(06)
[4]沈雁.开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活动的方法和策略[J].生物学通报.2006(05)
[5]刘满希,顾明辉.例谈ATDE模式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4(09)
[6]田奇林.授人以"渔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基于激素分级调节知识网络的建构[J].中学生物教学.2014(04)
论文作者:白雨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插条论文; 生长素论文; 浓度论文; 枝条论文; 基部论文; 烧杯论文; 类似物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