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李理:大自然之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子论文,大自然论文,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少年李理,十岁就已经有些名气,是年在北京举办个人花鸟走兽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画作被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收藏。他曾代表我国赴朝鲜进行艺术交流。当书画大家周怀民、胡絜青、黄均、周汝谦、张望、刘峰等人与系着红领巾的李理,或牵手观画,或案头论画时,当人们交口称赞时,少年李理心有静气,无一丝得意神色。其时,他神不守舍,早已“飞”回那养他、教他、给他灵性与悟性的农舍小院。他说他又“看”到了那里的花草树木、荷塘鱼池、鸟兽虫鱼,而且融自己于其中,脸上露出童稚的笑……面对这一切,人们赞叹:这孩子奇,这孩子怪,这孩子好。有意思的是,将这“奇”、“怪”、“好”三个字串起来,成了一种理念——“奇怪好”。奇怪好!奇怪好!心存奇怪的人爱探索,被视为奇怪的人有个性。爱探索,有个性,如同一把钥匙,启开少年李理的心扉,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少年李理——奇
李理出生于普通家庭,丹青技艺并非祖传,神支鬼差使李理从小跟画结缘。李理三岁,爸爸妈妈忙不过来,扯过一只硬纸壳做的圆筒,里面放了纸和笔,让李理坐进去玩。待到李理“出筒”时,妈妈收获了几张画。诚如先人所说,婴儿的第一声哭并不美妙,李理的“处女作”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是他护起短来令人吃惊:“你问我为什么把公鸡脖子画得这么粗?那是鸡在憋劲儿打鸣儿!”“天空中那一条一条的是什么?那是鸟儿叫的声音。”“云彩怎么会是蓝色的?那是……”妈妈驳不倒三岁的孩子,索性把厨房的墙面交给李理涂抹,虽然画得非驴非马,却融着一个孩子的遐想。墙面很快被颜色的海洋淹没,只得又从厨房回到纸上。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兽,土里长的花,乃至黑猫警长,陈佩斯烤羊肉串,穆桂英挂帅等等,都成了李理作画的素材。他缠着爸爸妈妈看,听他讲。妈妈写过不少优美感人的散文,自然能洞察到儿子那萌动的成就感和表现欲,于是将儿子这些“别具一格”的画作,贴在自己的办公室,引来同事惊奇的目光;后又移展于家中,成了一道在居民中难得看见的风景线。
李理的父母不相信无师自通之说,更没有陶醉于儿子的涂鸦之作。李理开始接受正规训练,师从台湾藉画家张国志先生、刘峰教授,也曾得到本文开头提及的那些国画大家的悉心指教。他先花鸟走兽,后山水人物,以“画要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感受”(黄均语)为座右铭,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他学画五年,作画四千。同时注意对先人经验的领悟,《明四家画集》、《元四家画集》,四僧、四王、杨州八怪,乃至齐白石、丰子恺、陈大章、娄师白、白雪石等近代国画大师的论述和画作,李理常读常新,到了“不翻(读)一翻就难以落笔的地步”。他常随父亲一整天“泡”在荣宝斋观摩佳作。更为可贵的是,他小小年纪已经懂得并且做到了学习前人但不迷信。他敢和画家坐在一起,对大师的画作圈圈点点,精道之笔与遗憾、不足都讲;更敢对自己过去的习作和曾经效仿的他人大作说“不”……
人们了解了这些,在褒奖李理聪颖、好学,赞赏他取得的成就时,说这孩子奇!
少年李理——怪
李理跟随爸妈和姐姐住在城区一套高层单元楼里。虽说不上奢华,但也在档次上。可是李理却称其为“笼子”,他的留恋之所在是搬迁之前的那个“原来的家”。那是一幢郊区农家小院。小院不小,占地九分。树木葱茏,花香果硕,狗走猫叫,鱼游鸟飞。春有迎春、丁香,夏有月季、茉莉,秋有串红、菊花,冬有竹子、君子兰,再加上藤萝、荷花、葡萄、柿树、枣树、夹竹桃、百合花……活脱脱一个大自然的微缩。李家祖先苦心经营的这片小天地,爱煞小李理,养育了小李理,他像鱼入水、鸟入林,置身其中,总也听不够,老也看不完。中央电视台来给他拍专题片,居然没有“干扰”了他的痴迷,一不留神不见了专题片的小主人公。原来他跑到自己在田头用石头垒成的“小瀑布”前去听水声,说那水声像激抒相间的乐曲,像喜怒交融的诉说……在李理看来,小院中的一切都是有灵魂、有生命的东西。于是,他以自己的灵魂和生命与它们对话,和它们为伴,做了许多在成年人看来怪而又怪的事,这类“怪”事一直“做”到搬入新居之后——
——看到被遗弃在路旁的花,他一一捡回来栽入花盆,小心呵护。也许是为了不辜负小主人的爱心,它们都成活了,在凉台上列队向他致敬;
——猫丢了,他在日记里写道:“是我没有照顾好你,你回来吧!”猫死了,他用一个匣子装殓起来,葬入土中,泪如雨落……;
——他用爸爸妈妈给的几百元压岁钱和零用钱,无数次到鸟市买鸟,然后放飞蓝天。他欣喜地祝福:“你自由啦!往远远的地方飞吧!”
——奶奶把家里养的兔子卖给附近的医疗单位做解剖实验,他得知此事跟奶奶又吵又闹;
——看到有人杀食田鸡,他半吓半嗔道:“你们也会变成田鸡的!”
说来有趣,这些小精灵对李理也充满感情。家中的两条狼狗,按照李理的训练,架着平板车一次次地把收获的白菜从大田拉回院里,往返不需人哄赶。家中的小猫,听到李理放学回家,立刻爬上身去,又抓又挠,亲昵无比。但是夏天却不这样,“因为我穿得少,猫怕伤了我。”李理这样解释,同时不无得意地说:“猫病了,我半夜半夜地陪着它,还报怨奶奶没喂好,猫能对我不好吗?”有人问李理怎么会对这些小精灵有如此这般的感情,李理反问:“人死了为什么要悼念?这些花木、鸟兽装点了我们这个世界,跟人类作伴,而我们对它们了解多少?”李理说,他了解它们。他读了不少像《世界动物图鉴》(台湾版)这样的书。以鸟而言,他能识别什么是燕雀、黄雀、山雀、绣眼、金丝雀、黄眉子、戴菊、背灵等等。李理知道它们的习性,比如猫的爪子需要经常抓东西,因此猫抓了他的床垫,他不怪,反而和猫对话:“我知道,我知道。”表示理解。……正是这类在别人看来怪怪的事情,铸就了李理热爱大自然的情愫。他不止一次疾呼:有人糟踏大自然,为什么不依法去管?!正是这类在别人看来怪怪的事情,展现出李理对大自然的钟爱和领悟。他爱旅游,喜欢到没有人迹的地方去;他喜欢仰面躺在收获后的大地上看天高云淡;他喜欢迎冬风而站,让大自然检阅和锤炼自己……他的这种情愫,注定使他的画作虽不失稚嫩,却已见风骨,已见雄浑,已见真朴……
少年李理——好
大自然给了李理作画不可或缺的灵性,也给了李理做人不可或缺的善良。
一天,李理对妈妈说:“我给您领个儿子回来可以吗?”原来,那些日子他每天向妈妈要一元钱,全给了被弃路边的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为了彻底解决这孩子的生存问题,他向妈妈提出了如上要求。然而,待他去领那男孩时,男孩不见了。李理落泪了,他担心这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了。又比如,为了广传画艺,他小小年纪竟也带了一个徒弟,年纪比他还小。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领悟到的一切告诉那孩子,手把手地教,终于使那孩子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再比如,为了支援贫困地区的儿童,他跟大画家们一起搞义卖,所得款全部捐献。他看名利淡若清水,由于年少成名,画界、影视界的一些名人与他合影,向他索画,他向来恭从,却不张扬。李理纯得像一张未沾墨痕的白纸……
正读初中的李理,已是名声在外。5年前, 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联合授予他小画家称号。他的作品陆续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在全国性国画大赛中获金奖、一等奖和其它奖项达二十余次。人们有理由相信,这颗画坛新星有一天会光芒闪烁,如日中天。这可以在他的一幅写兰花的画的引诗中找到依据:“幽兰人不知,品味足高已”。一个追求做人、作画高品味的人,能不成功吗?
画纸如白云,正待彩蝶飞,少年李理,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