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
上海市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433
摘要: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服务中需要发挥主导、引导作用。然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领域存在债务风险大、社会资本进人门槛高、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力推新型融资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章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创新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四化同步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已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大战略。为了实现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在新型城镇建设中使用新的融资机制,关键是不要生搬硬套、盲目借鉴,而是要深入了解各地实际予以灵活借鉴,才能促进当地城镇化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融资需求构成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融资需求,主要有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成。
1、基础没施。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港航和机场等交通领域。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是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的,其投融资活动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渠道少,且项目初始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回收周期长,导致其融资需求无法有效满足。
2、公用事业。公用事业的建设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用事业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公用事业建设是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公用设施领域的建设,主要包括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以及排水等领域。随着当前积极稳妥推行城镇化进程,大量人口往大中型城市流动,过去的公用事业面临着重新扩大规模或者重新建设的压力。例如,城市供水设施需要加以改造老旧网管,新建、扩建自来水厂和配套管网,建立监测系统和完善雨水排放系统等等。公用事业设施作为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同样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难以在短期内回收的特点,而且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其经营效益不佳,无法对资金形成有效吸引。
3、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安居之处、乐业之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要解决转移人员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要满足其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能够让其在城市中安居乐业。
4、生态环境。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意味着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将史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城镇化中生态环境的需求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个是使用绿色节能。在绿色节能方面,将建设新型配电网络体系,推进节能能源供应设施建设。
二、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的创新途径
1、建立PPP融资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双方共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全过程合作,期满后将公共服务项目移交给政府的建设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并通过签署一系列合约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在项目整个过程中,双方分担风险,并对项目共同负责,最终实现利益共享。从我国PPP项目的应用领域来看,仍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包括收费公路、轻轨系统、地铁、学校建筑等方面。其中,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以及水务领域是投资金融分布主要的领域。
根据财政部的发文,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应具有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较大的投资规模以及长期稳定的需求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专家认为,结合我国政府当前的政策思路,PPP项目推广首先或主要以轨道交通、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等投资需求大、定价机制相对透明、有稳定现金流、适合市场化经营的项目为主。
2、强化银行信贷支持城镇化融资力度。新型城镇化的融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除了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之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融资需求将大幅增加。这种融资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融资总量的增加,迫切需要融资方式的创新跟进,充分运用多层次金融市场工具,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继续加大创新城镇化金融产品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金融机构应放宽向城镇基础设施贷款的限制,安排适当比例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同时,在配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城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运行和支付结算环境,为城镇化资金流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金融产业发展,通过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城镇化水平。
3、拓宽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应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创新,加强地方主体税种培育,建立事权与财政相匹配的财税制度,落实完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环境保护税等实施细则,形成稳定的地方税收来源,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综合运用各类金融手段,提高财政资产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效率。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适当发行市政债券作为地方政府的直接融资渠道,利用市政债券免缴所得税、安全性高及期限灵活的特点,为城镇化建设筹集到不同期限和利率结构的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化公益性或准经营性重大项目建设;研究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和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和养老服务等领域产业基金,利用投资基金“集合投资、收益稳定”的特点,扩大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效应。
4、不断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功能。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主要是中短期,而政策性金融期限长、利率优惠,可在社会保障房、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上发挥积极作用。银行作为除了发挥其传统的基础设施贷款优势外,立足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不断加大支持城乡一体化、“三农”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对于解决城镇化中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作出贡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工具时务必要控制好债务风险,做好资产和负债的动态平衡。
5、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融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债券、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金融租赁等多种形式,需要各种金融主体的深度参与,尤其要发挥好大型银行的主导作用,以高度城镇化相匹配的产业结构应以服务业为主导,离不开金融业的信贷服务支持,金融机构除了改进己有的金融服务业外,还要充分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组合创新,充分利用融资租赁、信托、融资担保等手段,消除金融服务壁垒,推动全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来实现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目标,让城市成为创业的热土和就业的主渠道,在服务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做大做强金融服务。
6、建立有效的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发行地方债券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融资重要来源之一,而完善的地方发债需要建立必要的约束条件。首先,加强地方政府信用评估,强化市场约束。评级的核心是地方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信用评级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地方债的收益与风险认知程度,帮助市场更好地对债券定价,有助于分散风险。其次,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债务融资考核制度,强化行政约束。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债务融资考核制度,对债务使用管理进行全面考核。最后,规范的债务预算管理还包括风险防控。除了强化己有的财务内控机制外,还可以从地方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土地收入以及预算收入中计提部分资金作为偿债准备金以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结束语
城市化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良好的融资机制和模式对于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紧缺问题有极大的帮助,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文奎.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4(12):136-138.
[2]刘海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J].北方经济.2013(24):221-223.
[3]高云非.从投融资角度看新型城镇化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3(19):43-45.
论文作者:苏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城镇化论文; 融资论文; 金融论文; 公用事业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机制论文; 资金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