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使电网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有必要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相关知识进行探讨。文章介绍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设计相关内容,并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电网调度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调度监控;运行;管理;对策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不但提高了电网调度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调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电力行业长远、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国内很多专家非常重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电网的长远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实现了调度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个部门的优势,对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主要包括三级分布监控和管理结构,在这一系统中,各个功能和任务是分布的,即管理部分分为主站和远方终端两个部分,同时根据电网大生产、运行和管理的分工对各个工作站的任务进行设计。在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中,管理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的,即生成管理级、运行管理级以及厂站终端级。
主站的结构是分布式的,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将各个功能节点进行有效的衔接,为实现数据之间的便捷通讯和信息共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般而言,主站系统中的主要节点设备都是主备式的,如调度工作站、前置机等等。此外,随着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建立,自动化系统都具备了SCADA的功能,实现了对相应数据的实时分析、监控和处理,在数据经过微机远动终端的处理以后,在电力载波和微波的作用下被传输到主站系统进行再次的处理,最后将完全处理好的数据传送到显示设备上。
可见,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各个模块都能够进行一体化的图形、数据设计,进而有效的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时融入了excel电子表格技术,能够实现无缝报表的同时, 可以对历史的数据和相应的信息进行查询,并对所有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不仅方便简单,还具备较强的扩展性,有效的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此外,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采用的双网卡,这样就将调度监控的自动化系统与信息系统连接到一起,能够借助浏览器对电网运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具备打印报表和浏览数据的功能,真正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关系到电网的运行以及电网行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顺应电网行业的发展,加强对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重视,并结合相应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推动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
(一)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坚持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电网的运行关系到社会各个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需要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因此在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遵循安全性原则,最大限度的为电网运行创造完全稳定的环境,同时企业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因此在系统构建中也要坚持经济性原则,既要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又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要坚持系统性和科学性结合的原则。电网的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构建的目的是提升电网的运行水平,这就需要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技术支持系统和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即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从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着手,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
此外,要遵循适用性和标准化相结合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会引发原有的工作业务和流程的改变,因此需要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电网的实际需求,按照适用性和标准化的原则,分解各项工作,进而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为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为了推动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需要采用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的策略。因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涉及到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以及人员的配置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会对电网的整体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从电网发展的全局着眼,进行电网调度监控的整体规划,最大限度的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同时为了降低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实现的难度,需要将实施目标进行细化,分步实施,进而实现流程规范、权责明晰和优化人员配置的目标,提高了实施的效率和成功率。此外,要将电网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由于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在实施中要加强各个部门和环节的协调,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进而充分的利用电网行业的各项资源,为提高电网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推行重点
首先,要加强对组织机构的设置,因此需要对智能电网建设的方法进行研究,进而选择合适的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制定各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人员配置情况、主要调度业务的流程及调度与变电工区业务划分界限、配网运行与检修范围,在调控一体化实施的各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人员调整。
其次,要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即结合电网发展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支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例如变电站要重视对设备的综合化改造,而调度部门要积极构建自动化系统、大屏幕系统、视频监控等,为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还要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电网运行新的尝试,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还缺乏相应的经验,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职责的变化和设备的改造,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指导和约束,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同时修改和完善原先关于运行管理的有关规程、标准和规章、制度。
三、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问题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特别是国家电网的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对于地方电网而言,在实施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变电所的设备陈旧。电网调度和监控的一体化需要依赖先进的设备,但是由于资金缺乏,部分设备未进行及时更新和改造,甚至一些本该淘汰的设备仍然在运行。为了实现电网调度监控的一体化,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电网行业的发展追求经济利益,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进而导致部分电网企业忽视对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重视,阻碍了一体化实现的进程。第三,电网行业规模庞大,分布范围广,加上变电所的分布较为零散,进而导致符合稀薄,不利于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此外,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缺乏是阻碍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专业人员的缺乏难以对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结语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是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提升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提高其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个电网行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采取合理的措施推进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将调度与监控中心进行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在节约投资的同时,还提高了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信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电网的运行会更加高效稳定,并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系统化的道路,必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电网的改革和发展,为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廷瑶,邓小明,常立民.浅析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建设[J].湖北电力,2012(13).
[2]刘秀娟,任睿华.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规划探析[J].供用电,2011(24).
[3]李也白,温尚龙.浅析调控一体化在县级电网的应用[J].浙江电力,2011(03).
论文作者:徐司聪,胥鸣,王超,李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原则论文; 数据论文; 设备论文; 这就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