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筹 规范发展——从招生难看中等职教的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职教论文,难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封充满硝烟的信
××学校招生工作负责人:
您好!2000年招生工作即将开始,预祝贵校旗开得胜,现已收集我市两区、一市、三县、五大农场初中(部分高中)毕业生花名册,可供贵校发录取通知书使用。贵校同我校未在同一地区,招生工作上无利害冲突,也望贵校将所在地区初、高中毕业生的花名册收集寄给我们,以图共同发展。
××学校招生办 联系人××
以上是记者采访某职业中专时,该校校长从不少招揽生源的来信中随意拿出的一封,从这封信中,我们分明嗅出了中等职教“生源大战”的火药味。不久前,记者参加全省教育形势座谈会时,一些市、州教委负责同志反映近年来中等教育阶段招生艰难,并出现了某些混乱现象,比如,有的初中毕业生要收到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入学通知书。上面的这封信和市州教委负责同志的反映,使我们对那种“遍地开花”散发传单式的招生办法了然于胸了。
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田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几年职业高中和普通中专招生的主流是规范有序的,省、市、县三级均加强了统筹,但少数学校特别是未进省市招生笼子的民办职业学校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心态,乱发通知书的现象较为严重,弄得学生及家长无所适从,意见很大,同时也不利于中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州从今年起要规范招生,加强统筹。在招生混乱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职业教育发展之艰难。就全国来讲,我国中等职教已呈滑坡趋势。据权威部门统计,1999年中等职校招生总人数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今年仍有持续下滑的趋势。我省的局势也不容乐观。据统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数比1998年下降了8.45%,职业高中下降了19.37%。
长沙市化工职业中专校长雷松华给记者讲述了1999年5月他们到市郊沙坪中学招生的情况。当时共有38所职校轮流在沙坪中学搞招生宣传。化工职业中专经过极具亲和力的宣传,使沙坪中学的350名学生报了该校,前往招生的老师们喜不自禁,但大失所望的是350名志愿者中最后只有1名学生就读该校。1999年度该校计划招生500人,实招24人,仅占整个招生计划的4.8%。
为什么中等职校招生如此之难而竞争又如此激烈?为什么中等职校往日的风光难再?我们从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一本难念的经
中等职校招生滑坡,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之一:“普高热”直接冲击着中等职教。长沙市教委职教科长黎奇认为,近年来中等职教招生艰难的背后有一本难念的经,影响中等职教发展的外在原因首推“高校扩招”引起的“普高热”。
按中央的部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将持续扩大。实现高校扩招,是否仅靠扩大普高这一条途径呢?显然不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这说明,中等职教同普高一样仍然是拓宽人才成长道路、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
然而遗憾的是,社会上不少的人片面地理解“高校扩招”的政策,以为进了普高,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门槛。于是,很多家长、学生不惜花大把票子甚至托人情找关系盲目地挤进普高。使那些以前被视为“三流”的学校也门庭若市,那些稍有知名度的学校每年能收到上百万元的择校费。而那些办学条件优越的中专、职高却是门庭冷落。不能不说,这种“普高热”热得实在有点过了头。
之二: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就业难”严重制约着中等职教的发展。经济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职业岗位在减少,新的职业岗位待开发,而许多职业学校对此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实际准备,从而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日益艰难,使人们对职教的前途产生了迷惑。化工职业中专雷松华校长回忆前些年化工系统效益相对好些的时候,该校生源非常充沛,而且毕业生也都能找到理想的“婆家”。但目前传统化工企业不少停产倒闭,从业人员纷纷下岗、待岗、转岗,无疑给传统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另外,社会用人方面存在着不理性的现象,如盲目追求高学历,只重学历、文凭、证书,不重职业资格证书,用人不计成本,不重实际操作技能。这些盲目的用人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等职教的发展。
之三:影响中等职教发展的内在因素日益凸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十余年来异军突起。以长沙市(五区四县)为例,职业中专发展到114所,专业达80余种,为各行各业输送2万多毕业生。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中等职教其内在矛盾也日益明显。
一是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有不少职校的前身是条件较差的普高,再加上专业设置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市场的需要。职业中专在专业设置上“一窝蜂”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毕业生的“滞销”,如“财会”和“电脑”两个专业目前不少职校竞相开设,一方面毕业的人数太多,一方面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不深不精,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是办学模式单一,办学机制不灵活,限制了职校作用的充分发挥。长期以来,不少职校重视学历教育,重视长线专业;忽视技能教育,忽视短线专业培训,没有突出职校的优势和特点,这无疑削弱了职校的生命力。
三是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职校不是下大力气改进教学质量,而是“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就业率”,为了让学生尽早就业,以“社会实践”和“上岗实习”为名,随意压缩在校授课时间,把学生过早地推向社会。把职校降低成单纯面向“打工”的预备场所,学生一次性“打工”就业后,没有本领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就业,损害了职校的社会信誉,使职校难以持续发展。
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经济转型期,如何使中等职教摆脱困境,充分发挥它在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首先,坚定职教发展信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职教观念。黎奇以一个职教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呼吁:各级党政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职教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巨大空间。以长沙为例,每年约有10万人进小学,而每年升大学的只有7千余人,仅占同龄人的8%,即使到了2010年,大学入学率也只有15%,余下的85%的同龄人最终需要通过职业培训进入社会劳动岗位。此外,全球科技以每年20%的速度在更新,职业种类以20%的速度在淘汰,转岗培训、终身培训势在必行。这无疑为职教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事实上,科学技术无论发展到何种水平,人才结构总是呈宝塔型的,高科技成果转换成生产力依然要靠职业教育培养的大批技术人才,因此,我们要树立信心,正确引导群众理解、接受、支持职教事业的发展。
其次,中等职教要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省职教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长沙工作站负责人邹惠敏谈到这一点时,感触颇深:职教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因而职教需面向市场,及时调整活动模块,以做到人才培养的“产销对路”。这方面长沙机电职业中专做得很有特色,几年前该校只有7个学生,现在发展到800多名学生,而且合格率与就业率均为100%,被誉为职教阵营里冲出的一匹“黑马”。在介绍经验时,校长李俊年认为,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便是注重研究市场。每年寒暑假,该校的老师都要进市场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灵活地设置专业和课程,这样就避免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因而学校越办越红火。
再次,中等职校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职教的特色和优势。质量是中等职教兴衰成败的生命线。生源越困难越要保持头脑冷静,稳住阵脚,抓好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万不可一门心思去打生源大战。要知道生源再好,无质量也会步入艰难困境。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校长应把注意力引导到专业建设和教育工作上来,教师要把智慧和经验凝聚到教学改革上来,苦练内功,以较高质量赢得社会声誉,赢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青睐。长沙市商业职业中专副校长晏兴耀认为,一方面职教改革要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目前,职教的教材和课程特色还不够突出,专业划分过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程结构及内容缺少弹性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职校许多教师是由普通中学转过来的,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受普通学校的影响根深蒂固,专业基础薄弱,因此,师资培训工作刻不容缓。此外,还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薄弱职校建设,实现强强联合,突出规模效益,凸显办学特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职教滑坡的局势。
第四,加强统筹,规范发展。在招生方面,传统有用的行政手段不能丢。一要搞好政策导向,二要按6:4的比例要求搞好合理分流。可以借鉴河南、上海等地实行春秋两次招生的方式,采用长线教育与短期培训的途径,尽可能地拓宽生源渠道。在就业升学方面,既要努力打破毕业生就业的地域、行业限制,保证毕业生就业出路的通畅;又要抓住高校扩招特别是高等职教发展机遇,拓宽对口升学的渠道。真正做到让广大职校学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
第五,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资源相互融通共享。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处处长张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要继续发展,必须走职业教育与社会资源融通共享的路子。如果单靠政府办学,这无疑对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许多局限。1999年生产总值达45.19亿元的广东顺德市,就是职业教育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典范。该市市委书记陈用志曾这样总结:“职业教育对于工业立市的顺德来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持,通过全员办职教,我们已建立了一个以中等职教为主体的集约办学、资源共享、有顺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顺德的经验为我们发展职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等职教近年来走入低谷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由于普高热、就业难和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自身不足,使得中等职教出现了整体滑坡,但这丝毫不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在发达的德国、瑞士、荷兰等国,中等职教都占了60%的比例。在经济转型期的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中等职教既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只要我们加强宏观管理,面向市场办学,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教就会在数量、质量、结构、效益上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