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评价模式的个案研究——兼论传统教师评价模式的弊端及新模式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评价论文,教师论文,个案论文,弊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施加教育的主体,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实施义务教育的重任,能否坚决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每个学生健全的个性,取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教师。教师工作的绩效如何,需要对他们作出正确的评价。所谓教师评价就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从理论上讲,教师评价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学校采取的教师评价模式无法让人满意,仍旧停留在评价的初始阶段。
一、传统教师评价的弊端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评价,其实质是“德、勤、能、绩”模式。无可否认,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教育发展的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却难以为继。下面是某乡镇小学的教职工考核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笔者拟以此为据,剖析该模式的弊端。
某省某县某乡镇小学教职工考核评估方案
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教育大锅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经研究并报上级批准,决定从教师工资中每月扣100元作为浮动奖励工资,依据教师“德、能、勤、绩”等方面综合量化考核得分的高低进行分配,学期结束一次兑现。
分析该方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评价的总体导向、目标分类不能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
该评价方案的本质特点是面向过去、以奖惩为目的,最大的缺陷在于引导教师工作只局限于符合校方期望,而无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它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是对前一阶段教师工作符合校方期望程度的评判,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是发放教师奖金或由于教师富裕而使部分教师分流的手段。这种模式很难引起广大教师的响应与共鸣,无法得到普遍认可,因而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方案的目标体系分为四大块,即德——思想品德和师德,勤——出勤率,能——教学能力,绩——教学成绩。该分类体系不能科学地反映当前教师工作的真实状况和工作实绩。
(1)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每个时代的教师必备的最根本的素质,是原则问题,其重要性已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每个教师的教育价值观中。笔者以为,教师评价应着重于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方面,并不一定再把思想品德列入其中。
(2)关于考勤制度,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即坚持坐班制和取消坐班制。判断孰是孰非不应过于主观,而应以教师工作的特点和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进行科学考查。众所周知,教师工作是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个体分散劳动,创造性、分散性脑力劳动要求有广阔的创造性的空间和充足的研究探索时间,囿于传统的坐班制,只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许多教师依然是民办教师,沉重的家庭负担也不大可能使他们安心坐班。实践表明,坐班制并不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最佳方法。大部分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取消坐班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或许利大于弊。
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
(二)评价的具体标准不系统,缺乏科学的依据,形式主义泛滥。
1、标准欠缺 该方案主要针对教师的显性工作如工作量、所教班级的成绩等,却忽视隐性工作如对学生的日常品德教育、心灵陶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引导、品德熏陶等。
2、强行量化 制定该方案的人试图把教师全部的工作及其绩效量化,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不可能象工厂的计件工作制那样进行量化的。师德可以进行评议,但无法设定具体合理的量化指标。考查科目的评估无明确的标准且只自上单角度进行,不能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衡量教学效果,势必导致评价的盲目主观性。
3、流于形式 形式和内容是辩证的统一,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内容是形式的内在本质。笔者并不否认形式的重要性,但过于强调形式,未免有忽略内容之嫌。备课是课堂教学初始阶段,一般认为,备课的结果就是教案的形成。教案是实施教学的静态形式(设想),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施教学的动态形式,动态的形式和静态的设想并不一定完全相符。同一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教授同一内容,两堂课绝不会完全相同,因为教学实践是千变万化的,如出现突发事件等,这就牵扯到教师的应变机智问题。所以笔者以为备课和上课的环节并不一定要像工厂制造某种产品的流程那样严格。听课记录、评课记录、所谓的理论学习笔记和经验总结都是形式,内容与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有关,其落脚点都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如果只以形式对教师作出评价是不公正的,实践中善于搞形式主义的同仁比比皆是,踏踏实实的人往往并不是做在面上。语文、数学课课天天要有作业,假设学生教学内容都掌握了,还要布置作业吗?其他各科如音、体、美、劳活动课也要有作业,算不算也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呢?
4、缺乏依据 在考试科目的计分标准中,该方案出现了不同质比较的条目。众所周知,异质事物不具有可比性。跨年级代课的教师以所教两个年级的平均分、包班的教师以所教班的语文、数学的平均分作为该教师的教学成绩。以此计算出来的两类平均分应该叫做什么?如一个教三、四年级数学的教师,得出的三、四年级的平均成绩,应当和三年级还是应当和四年级其他班级成绩对比呢?一个包班教师所教班级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应当和该年级其他班的语文还是应当和数学对照呢?
该方案的弊端还有很多,如工作量的判定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分析。它虽只是针对某乡镇小学教师的评价方案,但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却有普遍的代表性,切实反映了传统的实质为“德、勤、能、绩”的教师评价模式的弊端。
二、教师评价新模式的探索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努力探求新的教师评价模式,以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一)教师评价的内容要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
参照教师的职业性质和专业化要求,至少应当从三个纬度考查教师的表现。第一是教育维度,即从教育者的角度考查教师的素质、表现和成就;第二是学习维度,即从学习者的角度考查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终身学习能力、不断自我完善的表现和成绩;第三是创造维度,即从创造者的角度考查教师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和革新成就。目标体系的确定及评价方案的制定,应吸纳教师参与,力求系统合理,这样制定的方案才能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
(二)教师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处理好三对关系。
1、三个原则
(1)全面考核的原则 进行教师评价,应该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担负的任务出发,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其所具有的基本素质,也要看其工作过程的质量,还要看其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基本素质中,既要看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要看教学、教育工作能力的高低,还要看思想品德的好坏;在教育教学效果中,既要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要看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程度,还要看思想品德的形成及身体素质的提高;既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状况,也要看大面积中等生的提高,还要看少数后进生的转化。总之,只有全面考核,才能实事求是、正确地评价教师。
(2)动态考核的原则 动态是相对于静态而言。它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和情境序列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功能上的变动状态。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提高有一个发展过程,学生德、智、体的发展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我们只用静态的观点,或者只用一次考核的结果就肯定一个教师的好坏,必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教师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教师评价中,不仅要看教师当前的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还要看其原有的基础和发展的趋势,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成绩,就应该给予肯定,绝不能用静态的观点评价动态的过程。
(3)上下结合的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单靠几个领导或某个部门的反映,那样难免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应采取上下结合的方法。在领导对教师进行听课、检查、考核、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听取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师所在教研组人员的意见。
2、三对关系
(1)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就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言,教师的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同等重要,成功的教育教学工作往往都是二者有机结合的结果。因此在评价教师时,既要关注教师的显性工作,又不能忽略教师的隐性工作。
(2)定量与定性的关系 教师评价的指标应当尽可能数量化,但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大量无法计量的因素,因此教师评价中,既要坚持定量分析,还要有定性分析,并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3)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在对教师的评价实践中,评价人员往往只注意教师的工作结果而忽视工作过程。其实工作结果评价固然重要,工作过程评价也不可或缺,因为某些情况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结果并不是其工作过程的真实反映。教师评价中只有使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才能对教师的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三)教师评价的方式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实践证明,同行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同行评价包括本校教师、校外教师或专家的评价,他们往往能对被评价者作出恰当的评价。但评价者必须是对教师的有关方面有所了解的同行,否则所作的评价就不可靠。
2、领导评价在我国较为普遍,教师所在学校的领导有责任对教师作出公正的评价。这要求他们必须多去接触教师,多去听课,多去了解教师同行的反映,掌握丰富的信息。否则,很难对下属作出全面、恰当的评价,摆脱不了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片面现象。
3、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教师共同列出各方面的标准,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不仅是教师工作总评的重要依据,而且也能够实现帮助教师改进工作的评价目的。虽然自我评价有时会出现夸大自己、评级较高的现象,但总体上来讲,教师能够做到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作出改进和完善的决策。
此外,有人还建议学生评价也应作为评价教师的一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实践中,却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搞得不好,会造成师生之间对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衡量教师优劣的主要标准不一定看其工作能力和实际水平,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业务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并不一定是学生欢迎的对象,在许多学生的意识里,好教师就是对他们放纵的老好人。
教师评价对于教师自身和教育发展的意义重大,只有对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进行彻底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