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运行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向用户输送优质电源的关键部分,需要电力企业加强对配电网的管理,保证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用户正常用电。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线损,影响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经济效益,并影响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故而,需要结合配电网的运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配电网线损。
关键词:配电网;降低线损;措施
1线损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在引言中有简单提及到线损的定义,其代表着各元件在输送和分配电能时产生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失等。线损在构成上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固定损失、可变损失和其他损失,本文将对每种线损构成进行简单介绍。
1.1固定损失
固定损失与外加电压高低有着一定的关联,它不受负荷的影响,即使负荷产生变化,固定损失也不会变化,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只要存在电压,就会造成固定损失。固定损失主要体现在设备器械上的损失,例如变压器、调压器、电抗器和消弧线圈等,其次也有一些铁损和绝缘子的损失、电缆和电容器的损失、电压表和电压圈的损失,同时还包括电晕的损失等。
1.2可变损失
可变损失则与固定损失不同,它很容易受负荷电流的影响,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可变损失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关系,电流越大,形成的损失越大。这其中不仅包含调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等设备的铜损,还包含了电流线圈损失、接户线铜损等。
1.3其他损失
其他损失主要是指除设备、电线路出现的损失外,人为造成的损失,如由于管理上的失误、规章制度上的不完善、执行力的不足等,这些外在因素及其他因素容易造成供电过程中漏电、跑电、冒电、滴电现象,从而引发线损。具体的原因包括计量装置的问题,其故障或是本身的误差都很容易造成线损的结果;其次是客户的违章用电、窃电等不良行为;还有在企业营业时是否准确抄录、计算以及供售电量超标的时间,对统计线损和理论线损的口径是否相一致等。
2配电网线损的主要原因
造成配电网线损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第一,电力运行技术导致的线损。配电网在输送电力的过程中,由于供电设备的参数和电网运行负荷极容易造成配电网线损,这样的线损是电网运行中的正常线损,并且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配电网线损,已经在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得到有效控制。若是继续通过技术手段降低配电网线损,则需要电力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并且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逐渐实现目标。第二,由于管理工作不足导致的线损。在电力的销售中,对用电量的统计是通过加装电能表的方式,但计量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加之抄表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误差等,都会造成配电网线损。而此部分线损主要是由于电力企业管理不到位所引起。因此,需要电力企业重视管理工作,并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电力企业的发展等因素,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可见,只有科学的分析配网线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才能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3.1优化改善配电网网络布局结构
从降损节能的角度进行10kV配电网网络结构的优化布局,尤其是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合理选择配电网供电电源点、供电半径、以及通过合理线路布设控制到用户端的最长电气距离,电源点应尽量布设在靠近负荷中心位置,以避免迂回供电和减少远距离电能输送降低线路损耗。经济供电半径应根据区域负荷分布特点并按电压降进行严格计算,并以损耗进行认真校核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农村线路而言,其供电半径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即:380V低压供电线路其经济供电半径不大于0.5km;10kV供电线路其供电半径不大于15km;35kV供电线路其供电半径不大于40km,110kV供电线路其供电半径不大于150km。对于负荷密度较小的负荷区,在确保供电电压质量和适度控制线损的基础上,其10kV线路供电半径可以结合实际地形、负荷等特征适当延长。城镇农村电网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中,其高压综合线损率降应有效控制在10%以内;低压线损率应有效控制在12%以内。对于10kV配网系统而言,其变配电台区应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等优化结构布局原则进行建设升级改造,同时还应考虑不少于5年的发展裕度,以确保后期供电的安全经济性。
3.2改善10kV配电网供电电压水平
根据负荷运行历史特性,合理进行供电电压调节使配电网运行电压始终处于一个经济合理的节能水平。在高负荷期,由于10kV配电网系统中的可变损耗占线损比重较大,可以通过有载调压开关、无功补偿等措施提高10kV配电网系统的供电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降低电网系统的运行可变损耗;在低负荷期,由于10kV配电网系统中固定损耗占线损比重较大,可以适当降低供电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以降低电网系统的固定损耗(主要降低配电变压器和其他电气设备的铁损和铜损)。通过合理调配10kV配电网供电电压水平,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降损节电效果。
3.3合理配置无功装置,提高10kV配电网系统的功率因数
(1)10kV变配电台区无功管理。首先,应按照10kV变配电台区主变容量的10%~13%合理配备并联无功补偿电容器或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如:SVC、SVG等);其次,加强无功补偿电容器或补偿装中的运行管理,严格根据《变电站抄表、母线平衡记录》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每天一抄表、一核算,并严格按照电网调控需求合理投切无功补偿装置,并认真填写各种数据和实践记录,月末进行考核,如其二次侧平均功率因数达不到0.95指标,则需给予相应处罚。(2)10kV供电线路无功管理。10kV供电线路除直供线路由电力用户直接补偿在低压400V端头处外,公用10kV供电线路应严格按照《电压无功管理细则》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以供电线路配变总容量的5%~6%要求设置线路无功补偿电容器或无功补偿装置;对于农村10kV变配电台区线路而言,在非农闲季节中,要求10kV供电线路无功补偿必须始终处于投运运行工况,并在月末根据关口电能计量装置所获取的数据分析平均功率因数,并给与相应奖惩,以确保10kV配电网系统具有较高无功补偿调控水平。
3.4在管理层面降低线损的措施
在管理层面降低线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3点:(1)配电网线损问题要引起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电力企业要成立线损调查工作组,健全线损管理组织体系,设立专门负责改进线损的工作组。将部分职责逐级下放,从而有序地进行线损管理工作。(2)加强对线损情况的分析,预测未来负荷增长情况。线损分析是对线损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线损进行分析,可精确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线损问题的研究工作的时候,通常都会使用对比法,就是将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率与现实发生的线损率二者进行比对,如果后者大于前者超出了一定的范围,需要及时的查找根源并且组织专业人员加以解决。(3)提升日常考核工作的力度,杜绝发生漏电、偷电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损失。
4结束语
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电能运营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供电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各种先进的节能降损的新技术、新措施,确保降损节能工作具有较高质量水平,推动10kV配电网系统可持续稳定建设发展,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源文.配电网降低线损措施分析.科学技术创新,2018.18.49-50.
[2]吴金宁.探讨配电网线损率的降低技术与管理.通讯世界,2017.15.219-220.
[3]张建勋,刘宁,刘蕊.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管理措施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13.08.190-191.
论文作者:刘洁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线损论文; 配电网论文; 损失论文; 线路论文; 电压论文; 负荷论文; 半径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