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医院(市八医院)东院 410001
摘要:目的:观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数字随机方法分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前者按照中医护理的方案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者按照临床一般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并比较两组总体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但中医护理组下降指标更明显(P<0.05);而护理效果相比,中医护理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形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提高护理效果,推广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rimary hypertensive patients.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6 the inpatient treated 80 case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digital method of random points of TCM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40 cases,the former according to TCM nursing plan to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the latter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care for clinical intervention,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 care,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integral,overall nursing effect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Results: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and TCM syndromes decreas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but the decline index of TCM nursing group was more obvious(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nursing effect,the TCM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P < 0.05). 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the form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and TCM symptom score,impro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care,promo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Primary hypertension;Nursing effect
原发性高血压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在临床较为常见,也是诱发冠心病与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给公众健康带来巨大影响[1]。对该病进行临床干预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积极治疗降低血压,还要通过适当的护理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中医护理是中医临床中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长期的经验总结已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护理模式,变成实现中医治病与防病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出中医护理的优势,提高护理效果,现将2015年9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中医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其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中,西医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医标准则参照《高血压(眩晕病)辨证标准》,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过敏性体质者;有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脑、肝、肾以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者。本组患者男63例,女17例;年龄28~73岁,均数(48.9±6.4)岁;病程1~20年,均数(7.2±2.9)年。以数字随机方法分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其临床资料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区别性意义(P>0.05),在本研究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常规护理组按照临床一般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即入院给予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介绍疾病知识,观察患者疾病情况,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和温度湿度适宜等,并按医嘱监督患者用药。
中医护理组按照中医护理的方案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①中医耳穴压豆疗法:以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作为主穴,以心、肝、脾、肾、胆、胃作为配穴,每天给予患者实施耳穴压豆法进行按摩,具体操作为把表面光滑类圆球状或者椭圆状中药王不留行籽或者小绿豆等贴在0.6×0.6cm的小块胶布中间,对准患者的耳穴紧贴后稍加压力,让患者的耳朵感到有酸胀感或者发热感为宜。之后嘱咐患者每天自行按压穴位数次,每次维持1~2分钟,且每次贴压之后保持3~7天。②饮食护理:中医有食药同源和药食同治的说法,应该重视饮食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饮食护理。对阳气上亢和肝火旺盛者,可侧重平肝潜阳和滋养肝肾为主;对体重过高者,应重在控制食量;对血脂偏高者,可用山楂与三七煎服;对阴虚与肾精不足者,侧重滋阴补阳;对气血两亏者,侧重健运脾胃等。③心理护理: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脏腑功能和阴阳平衡失调,从而诱发疾病,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心理护理工作,积极和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情绪,给予人文关怀与支持,告知其稳定情绪对血压控制的作用,消除其不良心理。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其中,血压以当日8点到次日8点每隔1h测量一次,取24h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均值,记录护理前后血压。心率测量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率值,做常规的心电图检查,连续记录10个QRS波群,计算平均值,并记录护理前后心率。中医症候积分按症状轻重程度分0、2、4、6个登记分值,开始护理前1天记录积分,结束后记录积分变化情况,分值越低症状改善程度越好[2]。
疗效评价中,显效为患者各项症状消失,血压下降到正常值,中医症候积分为0;有效为各项症状得到改善,血压有所下降,但未达正常值,中医症候积分有所减少;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指标者[3]。总效果=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和±s表示,给予χ2和t检验,由SPSS23.0软件开展统计处理,P<0.05提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后,中医护理组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情况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中医学上高血压属于眩晕与头痛范畴,病机为脏腑气血与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为标。阴不制阳使气血上逆,故引发眩晕头痛,阴损及阳是清窍失养,故引发头晕[4]。而现代医学认为,焦虑、紧张的精神情绪变化会致使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使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引发头痛头晕症状。
中医护理通过特色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为患者的生活、饮食、情志等护理提供系统标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中医临证施护的能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降压和提高治疗效果,还能为护理人员提供明确规范的专业指导,从而中医护理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提高临床疗效[5]。
本研究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情况对比中,和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但中医护理组下降指标更明显(P<0.05);而护理效果相比,中医护理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提示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形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中医症候积分,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陆玲.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10:134-135.
[2]刘利吉,郭锦瑞,解祝慧.中医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6:177-178.
[3]周霄云,阮小芬,崔屹.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7,04:686-688.
[4]耿正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7:279+278.
[5]张翔,王雅纯,李夏婷,黎昌炫,赵丽,符少恋,王星.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10:1715-1717.
论文作者:宋庆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中医论文; 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心率论文; 症候论文; 血压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