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任宽1,李璇2,李静2

(1保定市宝石花东方医院内四科 河北保定 072555)(2保定市宝石花东方医院外三科 河北保定 072555)

【摘要】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肿瘤内四科科和外三科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选出72例行PICC置管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入常规组和干预组,对比两组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治疗依从性77.78%,P<0.05。结论:护理干预预见性分析肿瘤PICC置管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事前控制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感。

【关键词】护理干预;肿瘤;PICC置管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290-02

PICC置管是肿瘤患者化疗、输液、营养支持的常用静脉通路,具有创伤小、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刺激性液体输注对血管的刺激性等优点[1-2]。但是肿瘤患者的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长,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加上许多患者对PICC了解少,治疗依从性偏低。为此我院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我院肿瘤内四科和外三科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病情稳定,排除合并意识交流障碍、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内分泌系统疾病史、免疫系统疾病史的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常规组患者共有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3~77岁,平均(56.9±6.6)岁;白血病9例,恶性淋巴瘤12例,乳腺癌4例,肺癌8例,胃癌3例。干预组患者共有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0~79岁;平均(56.5±6.9)岁;白血病8例,恶性淋巴瘤10例,乳腺癌5例,肺癌9例,胃癌4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置管前评估、置管后基础护理、并发症处理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主要措施:(1)认知干预。由专业PICC护士给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活动,以对比的形式展示介绍外周静脉化疗输液与PICC置管化疗输液的优缺点,以图片、视频、口头宣教等方式让患者对PICC置管、管道维护管理等只是有一定了解,同时介绍我科接受PICC的例数、成效等,增强患者的置管自信心。(2)社会支持。置管期间患者对亲属护士的照顾依赖性较强,家属往往承受着较重的心理负担,对此护士每日观察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并通过健康教育、全身放松训练、冥想训练、散步等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加强对家属的交流,使家属能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掌握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技巧,鼓励患者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来,鼓励患者让更多亲友探望,提供家庭温暖、社会支持。(3)音乐干预。在患者穿刺置管前,连接音响设备播放已选好的音乐,以瑜伽冥想音乐为主,让患者在穿刺置管全程中在音乐的干预下舒缓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保证置管的顺利。(4)导管维护干预。由专门的PICC导管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导管的专业维护护理,包括导管固定、无菌操作、肝素封管、观察穿刺点、导管移动滑脱等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导管维护的同时给患者说明维护的项目、流程、意义等,说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导管自我维护管理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5)并发症干预。针对PICC置管常见的静脉炎、导管渗漏、导管堵塞、感染、导管滑脱等并发症,寻找循证证据,结合患者个体化特点制定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从置管前到拔管全过程中强化并发症预防护理,以感染为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置管操作以及导管维护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强化病房环境卫生护理,定期更换敷料,每日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状况,定期采集导管处标本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征兆,早期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发生。又如:导管堵塞,本研究中选取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血液多为高凝状态,治疗过程中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胸内压升高,甚至导致血液反流到导管,增加导管堵塞的风险,因而护士观察患者的症状,若频繁呕吐,则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行肝素溶液封管,防止回血凝固堵塞;对于持续输注患者,输液过程中每4~6h冲管一次,预防药物结晶堵塞导管。(6)支持性心理护理。护士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启发患者认识到情绪对病情变化的影响,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协助其宣泄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整理两组患者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于患者拔管后对置管期间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分成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组为8.33%,常规组为2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为94.44%,常规组为77.78%,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ICC置管是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感,但是PICC应用过程中维护不当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可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进而影响肿瘤控制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护理干预重在分析问题的根源,预见性的分析问题、预防问题。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中,分析患者认知不足、偏差对治疗依从性、导管维护管理的负面影响,从而制定系统化的认知干预方案,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一方面使患者主动配合PICC置管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患者做好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结合PIC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结合患者个体化特点加强并发症预防管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体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强化对患者的心灵关怀护理,通过多种方式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既建立治疗自信心,又保持愉悦的心态,促进病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应用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肿瘤的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谭冬梅.置管专项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41-443.

[2]任秀芹,吴贤翠,徐莉,等.肿瘤患者治疗期PICC堵管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6,23(3):43-46,47.

论文作者:任宽1,李璇2,李静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任宽1,李璇2,李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