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关系与治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_利益相关者理论论文

高校学术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关系与治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视角论文,权力论文,利益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资源是指能够被用来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学术竞争力的各种有形、无形资源,包括学术职务、建制、人员、经费、设施、项目、奖励、学术刊物等①。学术资源对学术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者和学术组织而言,学术资源是学术研究的必要条件。在我国,投入高校的学术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高校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在有限的投入下,学术资源便需要通过政策导向与管理措施来进行配置。拥有学术资源,便拥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学术机遇。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必然会出现各有关方面的激烈争夺。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此进行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学术资源配置中的利益相关者

1.利益相关者的内涵。1963年,斯坦福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首次给“利益相关者”概念下定义。随后,利益相关者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利益相关者的核心理念是“利益相关者影响”、“利益相关者参与”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这三个概念标志着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的三次跨越、利益相关者责任认识的四次飞跃和利益相关者赋权的两次提升②。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其研究领域得以快速扩张,得到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学者的关注和运用,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利益相关者最经典的定义是1984年弗里曼提出的,他指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上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③这种定义虽然比较宽泛,但是受到众多学者的赞同,成为其他学者界定利益相关者的一个标准范式。在美国,罗索夫斯基首先开始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他认为,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的“拥有者”不仅包括教授、董事,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有利害关系的个人或群体,如学生、校友、捐赠者、政府、公众、社区等④。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是在对大学有一定“投入”的基础上,能从大学获得一定利益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各类主体(个人或群体)⑤。综上所述,学术资源配置中的利益相关者,是对高校进行资金、人力、学术等各方面的“投入”的基础上,从高校获得学术资源得到学术发展机遇并产生影响的各类主体。因此,管理者在进行学术资源分配决策时,必须兼顾和平衡各方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生共赢,对学术资源进行有效分配。

2.对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的认定。美国学者米切尔于1997年指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问题,一是利益相关者的认定,即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一是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即管理层依据什么来给予特定群体以关注。由此,他提出了“多维分析法”,并从合法性、权力性和紧迫性三个维度进行了分类。其中,合法性是指某个群体在利益关系中具有的合法来源,权力性是指某个群体拥有的影响组织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手段,紧迫性是指某个群体能立即引起管理者的关注,并在利益关系上表现出来的紧迫感。要成为一个利益相关者,至少要符合以上三个属性中的一条。米切尔把企业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种类型:(1)确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同时拥有合法性、影响力、紧迫性全部三个属性;(2)预期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只拥有合法性、影响力、紧迫性三个属性中的任意两项;(3)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只拥有合法性、影响力、紧迫性三个属性中的任意一项⑥。

根据米切尔的分类法,我们可对学术资源配置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认定。第一类为确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同时具有合法性、影响力和紧迫性,包括学术权威、校长及其行政领导班子。第二类为预期的利益者,具有其中两种属性。这种利益相关者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为具有合法性和影响力,如项目资助者,课题提供者,政府管理部门,他们关注决策者在学术资源配置上的行为,并对其有着监督和审查的作用,在必要时可以介入决策过程;第二种为具有合法性和紧迫性,但影响力较小,在学术权威和行政领导面前,普通的教职工和学生的权力过于弱小,为了获得必要的学术资源可能采取结盟、参与政治活动等方式来影响管理;第三种为具有影响力和紧迫性,无合法性,如在学术配置中进行行贿受贿或其他腐败行为的违法人员。第三类为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只具有其中一种属性,如媒体、社区等社会力量。

二、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关系

1.权力——利益矩阵分析法。高校中利益相关者对学术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利益相关者在学术资源配置中所拥有的权力;利益相关者在学术资源配置中达成某些目标的决心;利益相关者运用权力时所采用的政治手段。可以利用权力—利益矩阵法来进行分析。权力/利益矩阵的一个有价值的发展,如图示中所示,它根据利益相关者与其持有的权力大小的关系,以及从何种程度上表现出对组织战略的兴趣,对其分类,因此称其为权力/利益矩阵⑦。

图1 利益相关者定位图:权力/利益矩阵

通过权力——利益矩阵(图1),我们可以把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划分到A、B、C、D四个区域内。高校在学术资源的配置过程中,首先应重点考虑主要参与者(D区)是否接受学术资源配置的决策,因为他们既有权力又有兴趣。C区的利益相关者总的来说是相对困难和被动的,但却因某些特定事件而产生兴趣,并施加有力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他们对高校进行学术资源配置时会做出的反应和行动。一旦低估乃至忽视了他们的利益,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转变到D区内,对学术资源配置的决策进行干预和不合作,问题就会变得十分严重。而B区中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主要靠信息的传递来满足,在掌握信息后,他们对更高权力利益相关者进行学术资源配置决策时的态度产生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2.利益相关者权力关系的应然与实然状况。我国高校进行学术资源配置时,其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矩阵如图2所示。

图2 学术资源配置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矩阵

在D区中,学术资源配置的主要参与者为学术权威与行政领导者。在学术资源配置过程中,大学组织内部各学术组织、学者都在为各自利益而争取更多的学术资源。这是因为学术主体对学术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处于核心地位的学术权威掌握着评价学术水平的学术权力,对学术资源的配置有着自身学术发展的思考,在配置过程中往往其兴趣会倾斜于学术地位和权力比较高的重点学科。而以行政领导为首的行政权力是用来保证整个高校系统的有效协调运行,由于行政领导的主要职责是学校的事业发展,在学术资源分配中会以学校的总目标为导向,顾及大学整体发展的需求,利用学术资源的分配可以使众多学术思想各异的专家学者整合成一体,沿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前进。同时,在进行学术资源分配时,需要有一个在学术权力之外的决策者,该决策者与学术权力系统的人员不能够有直接的牵连,没有学术偏见。在应然的情况下,学术权力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占主导作用,同时,行政权力也要在自己的行使范围内,对学术资源分配发挥积极作用,保障学术资源有效公平的分配。然而,我国大学的权力结构却是行政权力占绝对强势地位,学术权力则是处于弱势的服从地位。我国资源配置的现有制度设计将学术资源的掌控权和分配的绝对权主要交由行政人员,学术人员只能依照行政安排的程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向行政权力申请、争取学术资源⑧。同时,由于行政权力的绝对主导地位,使得拥有行政职位的学术人员将行政力量和学术权威相联合,在学术资源配置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更易于获得学术资源,他们往往会过于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了学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其他人员在学术资源的分配中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C区,是学术资源的提供者,如项目资助方、课题的提供方、政府管理部门等。在我国,学术资源大多是由政府所提供,在权力关系上体现为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应然状况下政府并不直接参与高校的日常运作,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资金支持、监督等手段来影响高校学术资源配置,从而向高校传达自身对学术资源流向的意愿和导向。目前,在政府有权对高等学校进行宏观调控以及监督高等学校的领域,并没有规定政府进行调控和监督的方式,政府在管理中更加偏重于效率,导致其对高校进行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同时缺少权力的监督和制衡,在实践中容易出现越权、滥用职权等现象。与学术机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有矛盾的,高效率集权式的管理使得学校学术权力远远弱于政府的行政权力,从而避免不了政府对学校权力过大,包办学校事务的局面,政府与高校之间缺乏明显的权力边界。在学术资源配置中,与政府管理学术资源的管理人员建立起某种特殊关系的人员在资源分配上能够得到更多的照顾。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支持,高校不得不利用一些公关手段来与政府中管理学术资源的人员建立一些特殊的关系。

在B区中,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高校内的普通教师和广大学生。教师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高校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之一,而且是最主要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他们既是大学的雇员也是大学的主人。高校的普通教师为了自身发展,也需要拥有学术资源,他们需要从管理人员中获得学术资源配置的信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我国各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普通教师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在学术资源配置中缺乏有效的表达与参与途径,话语权被极度弱化。与教师一样,学生也是学术配置中的利益相关者。高校存在的最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期望,发挥其培养人才的职能。因此,高校的行政权力或是学术权力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保障学生的权利和利益。但遗憾的是,在我国高校目前的权力结构中,学生群体与普通教师相似,缺乏利益诉求的途径,基本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学生完全成为了旁观者,极度被动,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很少能够被满足,也没有学术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广大教职工和以学术为主导的基层民主权力完全被压制。

在A区中,社会力量无论是在与高校的利益紧密度还是对高校的影响力方面均处于较弱地位,往往是通过舆论监督保持对高校学术资源配置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和社会力量对其权力监督的懈怠,社会力量很少能够参与到高校中的学术资源配置。

三、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治理的途径

基于前文所述问题,我国高校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1.实现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寻求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决策和相互制衡的机制。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虽然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地位并不均等,但都有参与的权力。在这种模式下,学术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往往不是由行政领导和学术权威来主导,而是由学术资源配置中多元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决策和管理。权力与利益是共同治理的基础,合作伙伴关系是它的基本架构。各方利益相关者根据他们学术资源配置管理和决策中的能力、责任感和意愿等,在多元化的治理中各得其所,各行其责,实现共同治理。实现利益相关者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进行体制创新,设立专门的日常管理机构,让各利益相关者按照其在学术资源配置中的权力水平和利益水平的高低来设置进入该委员会的人数比例,共同参与治理,减少更高权力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术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让预期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学术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中;同时还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法律、政策来保障弱势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权利,倡导以学术自由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来帮助弱势利益相关者理解参与治理的重要性,使他们遵循真理标准,削弱“官本位”思想,唤醒其主动参与共同治理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预期利益相关者与潜在利益相关者对学术资源配置的监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高校自主权力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其行政领导的权力越来越大,为了防止高校的行政领导利用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因素,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损害预期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监督。一般而言,对学术资源进行配置,通常我们要通过学术评价等不能量化的指标来判断,其管理者往往很难做出迅速、全面、科学的评判,对其学术资源分配行为的监督也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学术腐败等负面现象。增加一个由预期利益相关者与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参加的评议监督机构,对管理人员和学术权威在学术资源配置中的行为进行评议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其成员一般应包括政府代表、社会知名人士、学术资源提供者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者,他们对整个学术资源配置过程要保持信息传递的通畅,保证其透明化,以便监督和评议管理人员和学术权威在学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行为,促使高校公平公正地进行学术资源分配,切实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在高校内部监督弱化的情况下,加强这种利益相关者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高等学校更合理地配置学术资源配置。

3.促进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制衡。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权力制衡的实现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组织发挥作用。在学术资源分配中,学术权力的合理性来源于学术权力拥有者专业和学术水平,它的行使主要通过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进行民主评议来实现;行政权力来源于高一级别的行政机构对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行政授权,以行政体制来保障其行政管理系统运行来实现;而基层民主权力来源于学生和普通教职工的个人权利,其行使主要通过学生自治机构、教职工大会等实现。实现多方权力的相互制衡,需要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以规范行政权力,加强学术权力,同时也不能忽视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监督和制衡,对学者的违反程序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平的行为做出干预。教职工与学生的基层民主权力也需要得到重视与保护,构建一种以实现兼顾多方利益为目标的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制衡的权力关系结构。

标签:;  ;  ;  ;  

高校学术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关系与治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_利益相关者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