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雪峰
(饶河县中医院心内科 黑龙江双鸭山 155700)
【摘要】: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年限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之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功能。 结果:观察组室性早搏患者的LVEF(67.98±5.42)%、LVEDD(45.79±5.45)mm以及LVESD(34.98±4.95)mm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针对室性早搏的患者,使用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关键词】:射频消融;室性早搏;疗效
室性早搏的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包括正常的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有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的患者心功能会迅速衰竭。以往通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疗效较差,近年来,临床上多以射频消融来应对该病症 [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年限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之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
对照组:该组共2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36~70岁,平均年龄为(53.25±1.25)岁。
观察组:该组共2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37~69岁,平均年龄为(53.26±1.24)岁。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室性早搏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当中。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室性早搏患者给予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钠通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该组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在局麻后,穿刺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将电极导管放置于希氏束、冠状静脉窦、高位右心房以及右心室。在起搏标测时,将十二个心电图导联QRS波形与室性早搏图形一致的起搏部位定为消融靶点 [2]。在激动标测时,大头导管的局部电图需要提前体表室性期前收缩30毫秒以上。冷盐水导管放电时,将温度设定为45℃,功率设为30瓦,盐水流速为25毫升/分钟。消融功率为20~25瓦。在放电10秒内,室性早搏消失者为有效。巩固消融1分钟后,观察半小时,并行心室刺激[3]。
1.3 评价指标
对经不同治疗的两组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对比数据,均需接受统计学软件SPSS18.0的计算,LVEF、LVEDD以及LVESD等指标使用计量资料表示,组间通过T检验对比,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室心功能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临床症状存在很大的变异性。可从无症状或轻微心悸,逐渐发展成为恶性心率失常,可导致患者黑蒙或昏厥,严重的患者甚至会猝死。该病症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的正常人[4]。室性早搏时,心脏的每搏射血量会降低,如果长期频繁发作,极易引发心肌病和心脏扩张。
针对室性早搏,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这两种。以往临床上通常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钠通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室性早搏患者,则疗效较差,甚至会出现药源性心律失常的情况[5]。而且长期服药,所产生的副作用较大,患者难以耐受。经过多次临床实践发现,使用射频消融的方式治疗室性早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LVEF,降低患者的LVEDD和LVESD。表明射频消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脏每搏射血量,使增大的左心室有所回缩,进而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6]。室性早搏患者心功能失调的原因至今尚未明确,或许是因为心动过速,导致心肌能量储备耗尽,从而引发左心室功能失调。及时行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消除室性前期收缩,避免室性早搏导致心肌不可逆的形态学和电学发生重构。与此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质量[7]。经过本次的调查研究,观察组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7.98±5.4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5.79±5.45)mm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4.98±4.95)mm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学者马吉颖在《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得出,针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成功率高达88.57%。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少,与本次实验研究结果一致[8]。
综上所述,针对室性早搏的患者,使用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龙才,鲁志兵,杨波等.射频消融室性早搏逆转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七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5):407-409.
[2]张雪莲,张广成,王鑫等.特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58-3959.
[3]王宇彬,楚建民,王靖等.希氏束旁起源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5):382-386.
[4]陈松文,孟伟栋,陈岗等.单导管成功射频消融右心室希氏束旁室性早搏一例[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4):307-308.
[5]谭洪勇,赵英杰,王靖等.射频消融左前分支起源的室性早搏[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17(2):107-109.
[6]李楠,任学军.室性早搏诱发性心肌病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3):209-211.
[7]崔海明,张家友,廖德宁等.三维标测系统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8):910-914.
[8]马吉颖.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14):28-28
论文作者:毕雪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患者论文; 射频论文; 早搏论文; 阻滞剂论文; 内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