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针对治疗蹄铁形肛周脓肿经典术式中损伤肛门内外括约肌,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肛门功能受损严重和肛门形态破坏明显,患者术后痛苦大、疗程长、费用多等问题,我科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式,即后侧脓腔括约肌挂线以及肛周切口与后侧切开脓腔之间用橡皮筋引流条挂虚线,治疗高位蹄形肛周脓肿24例,取得良好疗效,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21~65岁;病程3~29天。直肠后间隙脓肿10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在肛门后侧距肛缘2~2.5cm脓肿波动明显处做一长约2cm的放射状切口,切口起于肛内括约肌的外侧,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间隔,充分引流浓汁,然后以食指分离脓腔间隔,冲洗脓腔,用球形探针自切口插入,沿脓腔底部向肛内探查,同时以另一食指在肛内作引导,寻找内口。挂以橡皮筋。彻底清除感染的肛窦肛腺。打开肛周切口与后侧切口之间脓腔间隔使创腔引流通畅,中间皮桥旷置,用橡皮筋挂虚线引流,后侧括约肌挂紧线即所谓双挂线,用碘伏、甲硝唑、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术后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病灶彻底清除,创面愈合。
好转:症状消失或明星改善,病灶基本清除。
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病灶存在或后遗肛瘘,肛门功能均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讨论
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成为肛瘘。我们在继承祖国医学传统挂线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形肛周脓肿,取得了一次性手术成功,上述病例全部治愈,满意疗效。挂线是一种慢性勒开和牢固而紧张的对口引流过程。由于橡皮筋自身的紧缩,逐渐扩大了内口和引流的通道,内口虽然继续感染,但引流通畅,故不会导致炎症扩散,又有利于肉芽组织从基底部生长,橡皮筋挂线边勒开边修复,故无出血和肛门失禁的危险,最后勒开内口脱线,从而消除了原发感染内口,杜绝了形成肛瘘的隐患。
该术式成功的关键:(1)准确找到内口并正确处理。故寻找内口时要细致耐心而动作轻柔,忌用暴力,以防假内口形成。(2)手术切口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肛门功能、外观及愈合,故切口要足够大。原则上脓肿多大切口多长,这样既能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探针探查发现内口,又能使切口引流通畅。后位深部脓肿行放射状切口,而且使切口相通,保留皮桥不应小于2.0cm。(3)术后换药。对脓腔换药前碘伏、甲硝唑、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同时进一步清除脓腔内残留脓液及腐败组织,对口引流要保持通畅。一般术后7~10天(最长可达30天),若无引流物流出可以去掉浮线及引流条。(4)正确掌握挂线及紧线脱线时间。原则是炎症侵润范围越大,脓腔越深,挂线宜松,反之宜紧;脓腔位置越高,距肛门较远,挂线宜紧,距肛门较近,挂线宜松。挂线必须在脓腔最高点、最深处、最薄处。掌握好挂线松紧度,使肛门括约肌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边勒开边修复,故无出血及肛门失禁危险。挂线太紧,脱落较快,不仅达不到慢性勒割的作用,不利于创面愈合,而且易发生肛门失禁;挂线太松,则勒割作用弱,影响疗效(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必要时需修剪创面,愈合时间延长,影响疗效)。故挂线脱落最佳时间为14~21天(最长可延达45天)。(5)抗生素的应用。肛周脓肿多为混合感染,我科采取脓液或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既提高了治疗效果,又避免了滥用抗生素。一般使用头孢2、3代抗生素与甲硝唑联合应用对早期创口炎症消退和创面愈合是合理的。(6)合并其它疾病者,如糖尿病等,应予以对应治疗,否则影响创口愈合及疗效。(个别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与内科积极配合,加快切口愈合,大大地缩短了病程,是兄弟科室合作的典范。)
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形肛周脓肿,即保留了正常皮肤,又达到切口引流通畅的目的。橡皮筋挂线创面小,有效地保护了肛门功能完好,防止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后遗症。术后切口愈合瘢痕较小,疗程大大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费用降低,且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是一次性治疗高位蹄铁形肛周脓肿比较理想的术式。但个别病例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创面较大,故浮挂线时间较长,达30天,挂线脱落时间长达45天,术后肛门瘢痕明显,患者自觉局部不适等情况,有待进一步研讨解决。
论文作者:孟晓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切口论文; 脓肿论文; 肛门论文; 创面论文; 橡皮筋论文; 术后论文; 括约肌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