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江大学附属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摘要:目的: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情况。方法: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采用自我管理行为简明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护理干预的干预组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常规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水平普遍偏低,在临床护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自我管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R692【文章标识码】A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透析技术的完善,近年来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1]。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用药也相对复杂,加之治疗造成的生活改变均导致其生活质量较低[2]。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采用自我管理行为简明调查问卷,对维持洗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在24岁至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3±5.1)岁。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26岁至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8±5.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24岁至7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5.9±4.8)岁。本研究入组患者排除认知障碍、精神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采用王爱平等研制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闭合式调查[3],问卷包括4个维度由25各条目组成,采用分级评分法,4表示总是如此;3表示经常如此;2表示偶尔如此;1表示为从不如此。最后得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总分在25分至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3 质量控制
研究过程中,问卷发放和回收均由研究者本人进行,填写使用标准化指导语,所有问卷均由患者本人亲自填写,经检查无误后收回,问卷收回率为100%。采用双人录入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
1.4.1 饮食行为干预
坚持控水、限盐的饮食原则,尽可能避免鸡精、方便面调料等调味品摄入,控制患者大酱、酱油、咸菜等高盐食品的摄入。指导患者对日排尿量进行测控,以500mol+前日排尿量标准作为饮水摄入量,如患者在透析后出血低血压症状或腹泻后可酌情补充水分。饮水器皿最好有准确刻度,便于控制饮水量。出现口渴情况可口含冰块缓解。摄入蛋白应以鱼肉和蛋类为主,保证优质蛋白优质率。
1.4.2治疗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遵医嘱按量按时服用药物,要求患者不轻信夸大疗效的药品宣传,严控庆大霉素等损伤肾脏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定期检查血生化、血常规、肝功、肾功。确保患者得到充分透析治疗,做好高钾血症的预防[4]。
1.4.3 活动行为干预
坚持个性化的有氧运动,提高肌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活动应量力而行,并应持之以恒。可选择慢走、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操等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应以不感到疲劳为宜[5],可酌情做一些家务,保证夜晚充足睡眠,除午睡外,尽量不要白天休息。对夜晚睡眠困难的患者可酌情给予促进睡眠药物。
1.4.4 心理行为干预
采用个性化指导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心理行为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就透析知识和注意事项进行交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系我护理能力,提升患者对透析的认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统计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后,输入Epidate软件,并使用SPSS 18.0进行分析,数据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77.33±10.23,与对照组自我行为管理得放78.45±1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91.28±11.21与护理前的77.33±10.23及对照组护理后的81.03±12.47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果
当前,维持性血液透析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最常用的替代治疗手段,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维护性血液透析疗法特殊,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均存在一定压力,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普遍较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发生高血压、恶性等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多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6]。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持续护理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明显改善,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91.28±11.21与护理前的77.33±10.23及对照组护理后的81.03±12.47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饮食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提升,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也比较理想,可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具有较好效果。通过持续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心理更加健康,饮食更加科学,治疗更加系统,最终实现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清晰的认识到,护理工作绝非单纯的替代服务,通过广泛系统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均会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在临床护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安玉靖, 林秋炜.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尊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3(1):210-212.
[2]王培芳.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2,5(21):385-386.
[3]王爱平,冯茂玲.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的开发[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6): 368-372.
[4]姚冰,封文媛,张晓华,等.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6705-6706.
[5]吴传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97-98.
[6]张敬丽,史建莉,姜玉芳. 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调查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2010,17( 1) :57 -58.
[7]陈雪芹,李丽霞,张杏菲.影响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因素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1,19(3):159.
论文作者:魏蓉 艾俊英 莫继安 丁义敏 胡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患者论文; 自我管理论文; 血液论文; 统计学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问卷论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