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效率为导向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宏观控制模式研究_配置效率论文

以效率为导向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宏观调控论文,导向论文,效率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97(2006)03-0016-05

1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概述

网络信息资源一般可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共和,实际上是指通过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指通过设计、调整网络上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向,以尽可能小的配置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配置效益,即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不同“节点”上信息资源的重点、范围、类型、时间和数量分布,以达到使用节约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来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1]。

截至200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110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达4950万台,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8.1%和19.0%。但我国域名总数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如华东占42.1%、华南23.9%、华北18.2%、西南5.9%、东北5.1%、西北2.3%[2]。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资源占有量较之不发达地区高出很多。这说明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发展极不平衡,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不利于实现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有效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利[3]。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在于:将有用的网络信息在不同时间、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进行分配、流动和重组,以尽可能小的配置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配置效益。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网上信息资源的重复,减少信息垃圾、信息污染,净化网络环境,以节约网络建设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另一方面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为网络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4]。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在一种由多个信息系统相互联接而形成的信息网络中,从网络整体需要出发,进行信息资源布局,通过网络内各信息系统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一个互通有无、互相补充、方便用户的信息资源结构体系,从而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利用群体优势,以尽可能小的投入发挥尽可能大的网络中各类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并最终达到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总体目标——实现信息资源的均衡配置[5]。所谓均衡配置,是指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权衡国家、地区、部门、组织和个体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先后、有侧重、有计划地配置信息资源[6]。

“均衡”配置不是平均配置。从效率的原则出发,信息资源的均衡配置应与核心信息用户的分布相匹配,即我国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与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相匹配。实际情况是这种对应并不合理,急需改革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克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信息资源配置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配置的协调[7]。这种协调从一定角度也体现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原则。从理论上讲,信息政策与法规对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总体目标的设定,有利于将我国由各类不同主体展开的信息资源配置活动由复杂的、多向的、相互冲突的潮流,纳入到一个明晰的、单向的、统一的轨道上有序地发展[8]。由此可见,效率、公平及国家的信息政策与法规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现状

信息是互联网的重要资源。全世界互联网的信息量每6个月翻一番,已被称为网络发展的新“摩尔定律”。虽然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已形成一定的态势和规模,但在地域、时间和内容等方面的分布还不尽合理。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地域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的地域分布主要是通过占有IP地址及在线数据库的数量、记录等表现出来的。从网站数量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信息发布能力和信息资源占有能力。由于网站与域名是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从域名的统计中可看出各个地区网站建设的差距。我国CN域名的地域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CN域名的地域分布

省、市、区 北京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山东辽宁

域名分布数195082 170843 105630 104040

75379

67504 47602

27803

百分比% 17.8 15.69.7 9.5 6.9 6.24.4 2.5

省、市、区四川 河北河南湖北天津安徽湖南陕西

域名分布数23955

23136

21968

20891

1519014374 14097

11697

百分比% 2.2 2.1 2.0 1.9 1.4 1.31.31.1

省、市、区黑龙江

重庆江西吉林云南 广西山西

内蒙古

域名分布数11488

10831

10140

9955 924392257700

4879

百分比% 1.1 1.0 0.9 0.9 0.8 0.8 0.70.4

省、市、区贵州 新疆甘肃海南宁夏 西藏青海海外

域名分布数4666 4626329332622768 13111063

60829

百分比% 0.4 0.4 0.3 0.30.3

0.1 0.15.6

注:统计数字来自CNNIC第17次调查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华东和华南地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华北地区的信息资源发展紧随其后,西南、东北、西北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可见,网络信息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和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分布主要用网站建立的时间、网页及数据库更新的周期等指标来衡量。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站数为694,200个,一年增加25,300个,增长率为3.8%。下页表2是2000.12~2005.12历次调查网站的统计数,其中COM.CN、NET.CN下的网站数出现减少情况,其余的网站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这里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行政区域名下和CN下的网站,增长率分别为66.3%和87.3%。

目前全球数据更新频率最高的中文搜索引擎——慧聪,每十天更新一次网页数据库,每十分钟更新一次新闻内容[9]。但对绝大多数中文搜索引擎来讲,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有关资料显示,网页更新时间在1周以内的占6.89%,在1周至1个月之间的占5.01%,在1个月以上的占88.10%,信息更新不够及时,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差。此外,数据库记录的更新情况也不令人满意[10]。

2.3 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社会政治活动;社会经济活动;军事活动;社会生产活动;科技开发;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艺术、体育、娱乐活动;人类生活。

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方面,用户的兴趣点也存在很大差异。根据CNNIC2006年1月第17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浏览信息、搜索引擎、收发邮件成为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使用率分别为67.9%、65.7%、64.7%;使用率在30.0%~50.0%之间的是第二阵营,包括即时通讯41.9%、论坛/BBS/讨论组41.6%、获取信息39.8%、网络游戏33.2%;使用率在30.0%以下的是第三阵营,包括校友录、购物、聊天等。

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与用户的需要并不完全吻合,不能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缺乏特色资源,信息资源的质量有待提高。

3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众多的信息管理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都加入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的研究领域,如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周鸿铎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中国发展出版社)、周毅的《试析信息政策与法规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介入和作用》(《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7期)、查先进的《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年第4期)、霍国庆的《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第6期)等,分别从技术、经济和人文等角度对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成果大致可归纳为运用市场和政策法规调控两种手段。前者讲求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机制的充分运作,后者强调政府的作用和影响。但有关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的模式尤其是导向机制的研究则很少有人涉及,虽有作者提出了需求导向原则,但研究不够深入。

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也发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霍国庆在《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分析(二)》(《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第6期)中提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应选择竞争性合作模式”;邱均平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研究(Ⅱ)——论我国互联网信息的有效配置》(《情报学报》2001年第4期)中提出“在国家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政策下,网上信息的配置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佳经济效益”;周毅在《论信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及其控制》中指出这种理想状态是“实现政治上的公平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韩耀、张春法在《网络经济下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情报杂志》2004年第10期)中提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应是“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结合起来,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上述模式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市场的竞争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虽然这些模式在论述中有较深刻的阐述,但导向机制不够明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待加强。

众所周知,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总体目标是达到一种均衡配置,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有效的政策法规调控是保证“公平”配置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应采取“以效率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模式。

4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的效率问题

当我们在研究信息资源配置时,我们所强调的主要是效率问题。在评价资源配置的效率时,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或“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原理,即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哪些替代的资源配置方案能在不减少其他人福利的前提下,使得一部分人比原有配置得到更高的福利,则原有的资源配置即为帕累托有效配置。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表现在:①投资的效率。指国家或社会组织投资开发或购买的信息资源的产出量与投资总量的百分比,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投入产出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②信息需求的效率。指国家或社会组织投资开发或购买的信息资源能够满足的信息需求占总的信息需求的百分比,是投资效率的具体化。③信息资源效率。指国家或社会组织投资开发或购买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或闲置率),它是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又一个指标,也是投资效率的另一个侧面。

信息资源配置就是在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何安排各种要素的投入,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收益。从宏观上考虑,这种社会收益既体现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又体现在信息革命给其他产业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上。从微观上考虑,有效率配置的收益体现在一个行业、系统、单位内部的信息资源效用价值的最大发挥上和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不足、拥塞、低质等问题的解决上。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或者独立系统范围内,帕累托最优都是市场、政府、协会、委员会等协调管理者配置的目标[11]。

要使信息资源配置达到较高的效率,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要有充分的市场,即需要有完全信息;②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处于竞争状态;③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否则通过市场进行的资源配置就是效率低下的配置,甚至是无效的,此时的市场状态就成为市场失灵。

现代经济学把市场失灵归因为以下几方面:①垄断。完全竞争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但现实生活中,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由于垄断的存在,使价格机制无法有效地产生作用,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更容易形成垄断。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和我国的电信部门就是很好的例子[12]。②外部效应。当外部效益发生时,成本或效益被附加到其他人或组织身上,而这种影响的施加者却没有付出相应代价,甚至对所发生的这些效应无所察觉[13]。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私人的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出现偏差,将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无论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都会导致信息商品分配不公以及产出的社会效率水平偏离市场均衡状态,扭曲了价格机制,从而导致信息市场失灵。③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无法将成本与收益落实到每个消费者身上,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产品中的信息和知识不具有排他性,信息与有形物品不同,它具有极易复制和扩散的特点,生产者很难监督其运行及使用的过程,很难对每一个受益者收取费用,这样势必导致社会的分配不公和市场的无效率,也将影响私人资本对信息产品投入的积极性,继而出现市场失灵。④不完备信息。与完全信息相对,它会导致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做出不恰当的判断,使产出不能达到社会效率水平,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它的非物质性、市场通讯系统的局限性和经济行为者有意或无意制造出来的市场噪音等因素,都严重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从而使每个经济行为者所进行的市场活动及其结果不可能及时通过价格体系得到有效传播,市场供求状况也不可能灵敏地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导致信息市场失灵。

由于信息市场失灵将导致低效率的信息资源配置,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信息市场失灵进行矫正。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最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5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层面的信息资源配置,信息资源配置是一种国家行为[14]。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本国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运用和组合,营造良好的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外部环境,从整体上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1)宏观规划,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即“统筹规划,国家领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该准则同样是指导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在其指导下,要加强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各种信息能迅速、准确地得到处理和传递,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得到充分利用。为此,国家应加大计算机网络、电信等部门的建设,应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共事业来抓,让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使更多的人享受网络带来的益处,使网络信息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制定完善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网上信息市场机制的建立必须依托于法律的保障,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是政府机构和信息开发部门行为的准则。根据网络经济下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将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范围延伸到信息、网络等领域,维护信息产品所有者的权益,确保信息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防止信息产业内部的垄断行为,以保障信息市场能够公平竞争和有效运行。同时还要明确不同系统间网上信息开发利用和共享的方法,制定信息组织的技术规范,提高网络信息质量,保障信息开发经营部门的利益。

(3)采取多元化策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政府的行为直接影响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此前提下,政府部门应采取多元化策略,打破那种垄断性的、单一的模式,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避免因垄断性的行为模式带来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它是提高政府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必要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应引进竞争机制,在保障竞争主体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避免公众利益受损,造成不公平现象。

(4)有重点、分层次地配置网络信息资源。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现状可以看出,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组织中分布极不平衡,用户的数量和知识水平及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应充分认识国家经济发展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不平衡因素,有重点、有层次地配置网络信息资源。为此,在微观层面上,应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引导人们不断提高效率,把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在市场基础好、拥有有支付能力用户群的区域经济中心,使网络信息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再分配时,应多考虑公平原则,有意识地在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落后的区域配置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分配的结果趋于公平合理。

(5)引入竞争机制,培育高效的信息市场。实现帕累托最佳效益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在价格、市场的作用下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它的生产者、使用者和经营者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培育高效的信息市场,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整理,使不同类型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不同用户手中,激活信息资源生产者的潜力,根据市场需求和投入产出确定开发内容和形式,通过竞争实现最大限度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配置,使网络信息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标签:;  ;  ;  ;  ;  ;  ;  ;  

以效率为导向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宏观控制模式研究_配置效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